教育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教育

的結果:共找到 2450筆 約 0秒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台藝大藝博館改建案,「新舊並存」的可能性

社會文化.顏瑞霆:26 May, 2021

近日,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的改建案議題,在校園社團討論熱絡,此改建案的籌劃早在2011年的一項捐款項目中便蓄勢進行。原先校方定案將以新舊館並存的方式進行改建,不料近幾年卻改為拆舊館並原地重...

我們與性的距離:大學校園「求上車」事件的社會恐懼與矛盾

時事觀察.V太太:24 May, 2021

日前,某國立大學有學生在教學樓的窗戶邊發生性行為,其影像遭到路過行人拍下,進而在網路上瘋傳。該校校長隨後發表公開信,倡議師生們「一同下車」,信中指出,這類未經他人同意散布私密影像的行為,可能已經構成...

鄭敏/被宣告「部分違憲」的王光祿案,法律仍未真正看到原住民狩獵文化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24 May, 2021

2013年布農族人Talum(王光祿)為了年邁母親懷念的山肉上山狩獵,卻因持有非自製獵槍,並捕獲當時定為保育類動物的長鬃山羊與山羌,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和《野生動物保育法》,遭判處3年6個月...

楊劭楷/政府能否禁止仇恨言論與假訊息?言論干預的再商榷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21 May, 2021

先前《沃草烙哲學》專欄刊出了〈「二二八屠殺未曾發生」?假訊息與仇恨言論該受保障嗎?〉一文,作者劉維人主張,給定特定環境和討論方式,仇恨言論、言論操弄和假訊息可能會造成傷害,因此有些時候干預言論是正當...

防疫期間該探視孩子嗎?離異家庭的親子關係維繫練習題

公共政策.林秋芬:20 May, 2021

防疫期間原定的子女會面方案還要進行嗎?對方住在外縣市,我可以請他這兩週不要來接孩子嗎?原約定是對方於週五下午直接到學校接孩子放學, 週一送孩子上學,但是現在不上學,我們該怎麼交接孩子?我接孩子後會待...

平台驅逐、中共滲透危機:彼得提爾抨擊「科技巨頭傾中」的啟示

時事觀察.吳介聲:20 May, 2021

美國網路科技領域重要人士彼得.提爾(Peter Thiel)上月出席尼克森論壇(The Nixon Seminar),會中批評網路平台巨頭過度傾中,以及對前總統川普的「平台驅逐」(Deplatfor...

全國大停課,前線醫護的新挑戰——托育及照顧問題

公共政策.廖郁雯:19 May, 2021

近日新冠肺炎疫情之本土病例遽增,雙北地區於5月14日升級第三級疫情警戒,昨日(18日)也傳出台北市長柯文哲、新北市長侯友宜預備將警戒提升至第四級。於此同時,同日下午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教育...

停課不停學的家長焦慮:孩子與工作兩頭燒,疫情下如何平衡?

社會文化.曾麗心:19 May, 2021

疫情升溫,繼雙北於周一(5月17日)宣布高中以下停課至5月28日後,教育部緊接著也在周二(5月18日)宣布全國各級學校及公私立幼兒園停課,「停課不停學」口號立刻成了所有家長的緊箍咒,家長群組間瘋傳各...

文資材料銀行在台灣:是文資重生的後盾,還是「活摘器官」展示場?

公共政策.蕭文杰:17 May, 2021

建築的「材料銀行」近年興起,這種概念最早起源於環保永續、循環設計的概念。會提出「材料銀行」是因為人類強烈的物質慾望,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造成了原物料使用量倍增,開採原料及製造的過程也使地球資源急...

丘美珍/少子化的真正訊息:為什麼沒有人想要當媽媽?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14 May, 2021

前陣子,台灣成為另一個世界冠軍。在美國中情局(CIA)近日公布的全球227個國家與地區的生育排行榜上,過去的亞洲四小龍全部都在倒數前五名,其中,台灣更是倒數第一。我是三個小孩的媽媽,很自然地會從媽媽...

戰火下的無情與有情:二戰時,一名台籍譯員和荷蘭戰俘的情誼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3 May, 2021

建忠的研究工作,常須前往墾丁國家公園量測環境污染數值,以確保南台灣的熱帶林相植被,不受工業化霾害的衝擊。忠嫂留美曾攻讀休閒管理學,故常陪建忠現地查訪採集指標樣本;國家公園管理處都會派位年齡長建忠一輪...

無視本土,空談國際:CCC爭議後,反思文策院的「文創」經營路線

社會文化.林運鴻:11 May, 2021

2021年4月底,多年深耕台灣文史題材的漫畫平台《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創作集》(下稱CCC創作集),與文化內容策進院發生續約糾紛,最後《CCC創作集》編輯團隊決定不接...

楊双子/台漫不死,只是折翼:從創作者觀點看CCC編輯部解散事件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0 May, 2021

▲CCC編輯部於4月29日發布公告正式解散。《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創作集》(下稱《CCC創作集》)編輯部裁撤事件,從2021年3月5日以來的社群網站噗浪爆料,創作者私...

陳姝蓉/國際不打小孩日:真的好生氣的父母,可以怎麼辦?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10 May, 2021

想要好好說,卻忍不住打了小孩,身為父母的你知道自己怎麼了嗎?每年的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這是從1998年開始,由美國民間組織「有效規範中心」發起的紀念日,想要提醒成人使用體罰可能對兒童帶...

重建台灣音樂史觀(上):被遺忘的民族音樂學家呂炳川

社會文化.李志銘:07 May, 2021

掩蓋的事沒有不被顯露出來的,隱瞞的事也沒有不被人知道的。 ——《新約聖經:路加福音》第12章第2節須知,過去的歷史之所以形成今日我們所見的樣貌,乃是針對眾多史料不斷地進行選擇、排除、歸類、詮釋,乃至...

重建台灣音樂史觀(下):破除「民歌採集運動」的神話

社會文化.李志銘:07 May, 2021

▍上篇:重建台灣音樂史觀(上):被遺忘的民族音樂學家呂炳川▍中篇:重建台灣音樂史觀(中):呂炳川的民歌採集與學術典範之爭假如你想知道是誰控制了你,那就看看誰是你不能批評的人。——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

松山分局之亂:高層「震怒」後,仍不見光的警界黑暗面

公共政策.吳忻穎:04 May, 2021

今年4月發生兩起深具反差諷刺性的警方違法執法事件:在中壢分局「很蠢」事件中,一名音樂老師質疑盤查合法性,在被激怒情況之下脫口「很蠢」,警員便以「侮辱公務員罪」為理由逮捕該名音樂老師「捍衛警察尊嚴」(...

2021奧斯卡:收視新低、串流擠身,好萊塢仍在風暴中前行

社會文化.漢斯黃:28 Apr, 2021

2020年肺炎疫情肆虐,重創全球電影圈,拍攝作業延宕,戲院被迫閉門,商業大片紛紛退檔延期,影展亦是轉線上播映或取消暫緩,串流商機水漲船高,小螢幕與大銀幕的存亡對決越演越烈。邁入第93屆的奧斯卡頒獎典...

他是「不可觸者」,也是改革家:印度佛教復興運動者安貝卡博士

社會文化.曹郁美:23 Apr, 2021

台灣的佛教徒眾多,但知道印度的安貝卡博士(Dr. B.R. Ambedkar,1891-1956) 的人不多,故而他的傳記書《安貝卡博士與印度佛教復興運動》(Dr. Ambedkar and Bud...

醫師看《醫死不償命》:不傷害病人,不傷害自己,也不讓自己被傷害

時事觀察.陳宗延:22 Apr, 2021

在片頭曲後,故事從誓詞開始:「⋯⋯以正直和謙遜執業,敢於培育理想⋯⋯」。一眾衣著光鮮的醫學生,在穿白長袍的師長協助下,第一次套上了自己的白短袍。台下觀禮的家長和貴賓中爆起了掌聲加尖叫。一切順利的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