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的家長焦慮:孩子與工作兩頭燒,疫情下如何平衡? | 曾麗心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停課不停學的家長焦慮:孩子與工作兩頭燒,疫情下如何平衡?

5月18日,教育部宣布全國各級學校及公私立幼兒園停課至5月28日。 圖/路透社
5月18日,教育部宣布全國各級學校及公私立幼兒園停課至5月28日。 圖/路透社

疫情升溫,繼雙北於周一(5月17日)宣布高中以下停課至5月28日後,教育部緊接著也在周二(5月18日)宣布全國各級學校及公私立幼兒園停課,「停課不停學」口號立刻成了所有家長的緊箍咒,家長群組間瘋傳各種線上課程、網路教材懶人包,甚至連「上課鐘聲」音檔都出現了。

5月18日一早,台北市的線上學習平台「酷課雲」流量灌爆,直接當機,家長群組上哀鴻遍野、抱怨連連,紛紛追著老師連環提問:「酷課雲不能連上怎麼辦?」「線上教學怎麼落實?」「這兩周課程進度是什麼?」「作業有哪些?」「如果沒上到課,期末考怎麼辦?」「之後是否有機會補課?」

家長群組的字裡行間,除了焦慮還是焦慮。

當學校宣布停課,父母大多「不期待」孩子能夠自主學習,覺得自己有責任「立刻接手」學校的教學工作,因著這一份「當仁不讓」、「義無反顧」,結果把家庭氣氛搞得很僵。

大人煩躁吼著:「我放下我的工作,花這麼多時間教你功課,你還不專心聽我講?」「我要做的事情這麼多,為什麼你就不能自動自發,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呢?」
小孩生氣回嘴:「老師之前都不是這樣教的啦!」「你們不要管我啦!」

家長在家工作已經很疲累,老闆緊盯進度,心煩意亂中,看見不知人間疾苦的孩子對著作業發呆,忍不住就一把火上來開罵,再順手發個訊息追問老師究竟對「停課不停學」有何規劃。

然而,在焦慮滿檔的時刻,爸爸媽媽們其實更應該要反思,我們對孩子的生氣,背後更深層的又是什麼情緒?我們對學校和老師的連環問,沒說出口的又是什麼情緒?是對於可能染疫的緊張,是對於孩子學習跟不上、表現不如他人的擔憂,是在家工作又時不時被孩子打亂干擾的心浮氣躁,是對於缺水、限電的無奈與不滿,或是對於充滿未知與變數的時局,感到無能為力?

我們在責罵與批評的對象究竟是誰?其實是整個新冠肺炎的疫情,這個模糊又清晰的對象。模糊的是,病毒不知哪裡來、哪裡去,清晰的是,只要有人出了錯、有哪個環節出了包,立刻就會成為眾矢之的,大家會急著獵巫、公審,因為我們都被一股強大的焦慮困住,才會急切找尋宣洩出口。「停課不停學」政策所帶來的一連串抱怨與批評,正是這股焦慮的具體現身。

我們的情緒背後,是對於可能染疫的緊張,或是對於充滿未知與變數的時局,感到無能為力? 圖/法新社
我們的情緒背後,是對於可能染疫的緊張,或是對於充滿未知與變數的時局,感到無能為力? 圖/法新社

疫情下的失序感,更需要自我照顧

疫情爆發至今已一年多,走過這一年多的抗疫經驗,我們究竟學到了什麼?除了為各種最壞情況預做準備,期待我們能夠學會在紛擾混亂的當下,回返自身,利用這些「宅在家」、「WFH」的機會,更多地認識自己與照顧自己。因為獨處已難,與家人24小時緊密接觸時,如何能夠不產生摩擦與糾紛?

如果自己正在煩心工作或是正滿頭大汗地在廚房與午餐奮戰,那就不要去盯孩子的「停課不停學」進度吧。只有自己的狀態先被照顧安頓好,才有足夠的力量去照顧孩子,先吃飽睡好,再來思考「停課不停學」的執行。

面對24小時禁足在家的生活,小孩從起床開始就會一直吵架打鬧到晚上睡著為止;早上才吃完早餐,馬上就要準備午餐,然後又要煩惱晚餐;每日盤點著家中物資,計畫哪天哪時要「冒著生命危險」出門補貨……「非常」時期的「日常」點滴,竟然是如此令人煩躁不安。因此,我們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暫時不要「籌劃」,讓自己先獲得照顧,才有能力照顧孩子。

偶爾要視訊會議時,讓孩子看個卡通、打場電動,真的沒關係。
需要趕工作報告時,讓孩子玩一下平板,也沒有那麼嚴重。
一兩天沒有跟上「表定自學進度」,也不代表孩子的學業會「荒廢」。
實在太累不想煮飯,外帶、外送也都是替代好選擇。

我們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暫時不要「籌劃」,讓自己先獲得照顧,才有能力照顧孩子。 圖/法新社
我們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暫時不要「籌劃」,讓自己先獲得照顧,才有能力照顧孩子。 圖/法新社

與孩子真正「在一起」

此刻,除了連結上「酷課雲」,我們更需要的是親子彼此連結。父母終於有機會認真地看看孩子究竟在學校學些什麼?老師都怎麼教?家長可以想出更好的教法嗎?或是在這個過程中更能體會到,教一個小孩就這麼困難,教25個小孩會是多麼大的挑戰?

而我們有能力跟自己的孩子24小時相處嗎?不只是盯功課進度、不只是靠3C打發,我們能夠跟孩子真正的「在一起」嗎?一起同桌用餐、一起玩桌遊講故事、一起做家事、一起晾衣服,一起換床單、一起討論晚餐的菜色、一起規劃明天的作息、一起無所事事、一起躺在地板上發呆、耍廢與放空。

筆者在此想分享一些緩解父母「停課不停學」焦慮的小撇步:

  1. 找回內在安定感
    父母可以跟孩子們一起討論疫情加劇、停課時期,哪些是我們可以做的與必需做的,哪些又是超乎我們可以控制的,需要放下焦慮的?如果接下來狀況更嚴重,我們可以預做哪些準備,提高對生命的掌握感?
  2. 暫時拋開「作息表」
    我們現在停學在家所遭遇到的困難(例如小孩分心、教學網路塞爆),其實大多數的人也都「跟我一樣」。暫時的放鬆與落後,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所以不用太過努力追求跟學校課表一模一樣的作息和自學進度,放下「照表操課」的執著,大人小孩都會比較輕鬆。
  3. 發揮創意在家自學
    學校是團體課程,在家小班(甚至是一對一)教學,家長反而更可以為孩子量身訂做適合的進度和練習,也可以適度發揮創意,運用網路資源和家中的現成素材。例如小學三年級數學最近的課程進度是計算「公升」,在家自學正好可以讓孩子用廚房裡的鍋碗瓢盆來實作體驗。
  4. 親子放鬆練習
    父母的情緒會感染孩子,所以緊張的爸媽會養出緊張的小孩,安定的爸媽就會養出安定的小孩。當感覺到煩躁或憂慮的時候,大人小孩可以一起躺在床上,慢慢地深呼吸,並跟自己說句:「沒關係」; 也可以放個親子瑜珈影片,一起在家做舒緩的伸展運動;也可以利用睡前時光,親子互相按摩,透過身體的接觸來舒緩內心的緊張與不安。
  5. 照顧我們的家
    停課在家時,大人小孩一起來照顧我們的家,享受這難得的閒散時光,分工做家事,慢慢地將碗盤餐具一個個洗淨、細細地將衣物一件件摺疊整齊、把書架上凌亂的書本一冊冊排序、輕柔地澆灌照料一盆盆植物...... 在這些平時沒時間做的「細工」中,練習和自己相處,也可以讓自己從浮躁紊亂的狀態獲得平靜。

此際騷動頻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病毒變化詭譎,在各種「滾動式政策」下,我們需要的是對自己多一點理解,對他人多一份包容,對變化多一份彈性,以及對未知數再多一點淡定。

此刻我們需要的是對自己多一點理解,對他人多一份包容,對變化多一份彈性。 圖/路透社
此刻我們需要的是對自己多一點理解,對他人多一份包容,對變化多一份彈性。 圖/路透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