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偶後,允許自己幸福——給《擁抱B選項》桑德伯格的祝福 | 曾麗心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喪偶後,允許自己幸福——給《擁抱B選項》桑德伯格的祝福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2015年臉書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的丈夫在度假中意外驟逝,她的人生瞬時陷入不見底的痛苦,她不知道自己該如何走出如影隨形的傷痛,更不知道如何教養兩個稚齡的孩子,讓他們有個快樂的人生。

健康心理學研究中常用「生活事件壓力量表」(Life Events Stress Scale)來評估個人所遭逢的壓力分數,量表中把「喪偶」列為壓力最高的生活事件,顯示配偶離世對個人帶來的心理壓力之強,即便是職場上表現亮眼的女強人雪柔桑德伯格,面對摯愛離世,依舊深陷悲傷、備受打擊。

雪柔.桑德伯格如此描述她的悲傷:

悲傷是個嚴厲的伴侶。在我早期度過的那些日子和星期和月分中,悲傷無所不在,不只藏在心底,而且浮出表面。悲傷的情緒慢慢累積醞釀,流連不去,愈演愈烈,然後哀慟如波濤般捲起,在我體內翻騰,彷彿即將把我的心撕裂、掏空。

喪親的悲傷確實令人難以承受,很多心理學喪親研究也指出,悲傷是一個動態的歷程,時好時壞,常有起伏,睹物思人、觸景傷情、在特定的時日還會加劇(對年、過年、生日、特別的節日等)。

面對失去摯愛的悲痛,雪柔.桑德伯格寫下「我的餘生就這樣開始了,我絕對不會選擇這樣的人生,我也完全沒有準備好面對這樣的餘生,無法想像的餘生。」不在計畫中的意外,讓看似人生勝利組的她,頓時失去人生的力量。對於丈夫離世後的生活,她這樣形容:

我常常覺得難以置信,儘管大維不在,世界仍繼續運轉。大家怎麼可能照常過日子,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呢?他們難道不曉得嗎?

是啊,一個人就這樣消失了,從此生死不相見,日子怎麼還能如往如常呢?這樣的巨變,該怎麼面對呢?

世界彷彿不再圓滿

很多人在遭逢悲傷巨變時,會將「失落」視為「創傷」,所以一心期盼著「復原」:想要修復傷痛、想要回到過去、想要重拾往日的美好。可是當失落發生,很多事情都已改變,而且多是不可逆的變化,不可能加以修補,更不可能期待恢復。

所以努力追求復原的結果往往只是帶來更多的苦痛,反芻著滿腔的遺憾、懊悔、還有無力挽回。更普遍的經驗是,追求復原的背後隱含著「人生整全觀點」,認為失去摯愛後就代表著生命的缺憾與陷落,人生自此將不再「圓滿」。

很多人在經歷悲傷時會說:「我再也不會快樂了」、「我再也無法笑了」、「我再也無法做某件事、去某個地方了…」,曾經和摯愛一起走過的路、去過的地方忽然都變得難以再靠近。

但,其實人生從來都不曾完美無缺,對圓滿的過度追求、對復原的執念掙扎,往往才是讓我們深陷苦痛的原因。

所幸,雪柔.桑德伯格認知到:「A選項已經不存在了,就從B選項開始吧!」於是她寫下著作《擁抱B選項》,跟人們分享她的心路歷程:人生無法盡如人意,我們每個人都活在某種形式的B選項中,即使完美選項不復存在,我們仍可以擁抱B選項,勇敢重新開始。她認出了人生本不圓滿的真實——「擁抱B選項」,接受生命給出的不完美選項,反而讓她的生命產生了更大的韌性(resilience),幫助她和孩子們走過悲傷迷霧,繼續向前行。

曾經的愛並未消失,只是改變了形式。 圖/美聯社
曾經的愛並未消失,只是改變了形式。 圖/美聯社

韌性,讓生命繼續前進

韌性,是近年來許多心理學研究熱議的主題,臺灣一般翻譯為復原力或韌性,但亦有翻作「剝復力」,取「由剝返復」的動能歷程之意,更能生動地將韌性力量描繪出來,似乎必須先經歷創痛的擊打、層層剝除保護,然後再由內生出一股回復能量,幫助人們面對失落、渡過創傷,重新站起並且找到意義。

鮑赫斯・西呂尼克(Boris Cyrulnik)在其著作《心理韌性的力量》中指出,在社會科學中,韌性可以被理解為個體遭受致命的打擊或創傷後,能夠回復到理想的狀態,重新適應社會生活,發展出正向的彈性能力。

因此,人們若能夠擁有心理韌性,在面對意外、挫折、失落、創傷時,將會有更好的適應和更快的調整,這也是雪柔.桑德伯格在《擁抱B選項》後半所強調的——建立心理韌性的重要。她的好友,華頓商學院心理學教授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告訴她,「韌性是我們面對逆境的強度和速度,而且是可以培養的,韌性的重點不在於擁有脊柱,而在於如何強健脊柱周遭的肌肉。」

寫到這裡,我也想到另一位勇敢的女性,潔伊.鮑許(Jai Pausch),《最後的演講永不完結:送別蘭迪,擁抱新夢想》的作者,有些人會稱她為《最後的演講》作者蘭迪的遺孀。

2008年,罹患胰臟癌的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蘭迪.鮑許,進行了一場「最後的演講」,內容感動了許多人。他過世後,其妻潔伊除了面對丈夫去世的失落,還要扶養三名子女,幾年後,潔伊寫下她陪伴蘭迪抗癌到蘭迪過世後的心路歷程,透過寫作讓她體悟到「蘭迪永遠與她連結」,她的哀傷獲得救贖。

之後她更以智慧找到人生的新平衡——保留對蘭迪的愛,但不忘追尋自己的夢想:她擔任非營利組織「胰臟癌行動網」的董事,推動胰臟癌的研究與防治工作,致力推廣大眾對胰臟癌的認識;更棒的是,即便曾經遭逢如此重大的悲傷,她依舊保有愛的能力,並且也允許自己擁有幸福,她遇見了新伴侶,她帶著孩子再婚並建立了新的家庭。

儘管曾經失去摯愛,不代表不能再愛。曾經的愛並未消失,只是已改變形式。2月3日,雪柔在臉書寫下她訂婚的消息。衷心祝福她。

最後分享給喪親悲傷者幾本自我療癒好書,與悲傷同行,可以不孤單。

Sheryl Sandberg在臉書寫下她訂婚的消息。 圖/取自Sheryl Sandberg 臉書
Sheryl Sandberg在臉書寫下她訂婚的消息。 圖/取自Sheryl Sandberg 臉書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