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文學

的結果:共找到 754筆 約 0秒

瘋狂簡史: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監禁」瘋人的?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07 Mar, 2018

療養院興起前,瘋人被「監禁」在家裡或教堂 把瘋人監禁在專為他們設計的機構這樣的理論與實作開始得較遲。當然,這並不是說在此之前,瘋人未曾接受任何規範與控制。希臘與羅馬的法律都立法防止他們毀壞生命、身體...

陳沛淇/說不完的羅曼史:漫談台灣本土言情小說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02 Mar, 2018

去年才傳出瓊瑤自皇冠出版社收回65本著作版權的消息,今年開春,這些作品已確定由春光出版社重新發行。2月初,春光推出《瓊瑤經典作品全集Ⅰ》,12本為一套,外附郎世寧花鳥工筆畫的精緻書盒。這一連串新聞,...

《火花》:燦爛又短暫的搞笑藝人悲歌

社會文化.賈培德:01 Mar, 2018

在觀賞試片之前,因為是以搞笑藝人為題材的關係,以為這部電影是好笑、勵志、快節奏、戲劇性的標準商業電影,但這完完全全的是誤會了。《火花》是一部殘忍的描寫日本搞笑藝人生涯現實的電影。這部電影來頭不小,是...

哲人的身後:二二八事件中的林宗義與林茂生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7 Feb, 2018

(※ 文:曾婉琳,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助理)林茂生(1887~1947)是臺灣第一位留美哲學博士,林宗義(1920~2010)則是臺灣精神醫學的先驅。兩位臺灣頂尖的人才,林茂生在日本時代即抗拒日本...

這場地震達人秀,鬧夠了沒?

時事觀察.黃俊儒:14 Feb, 2018

2月6日,花蓮的這一場大地震,震出了台灣許多的問題,也震出了幾個瞬間爆紅的民間地震達人。有的人對於這些地震達人的預測深信不疑,有的人則嗤之以鼻,作為《氣象法》規範下主要氣象訊息發佈單位的氣象局,更是...

翁稷安/地方學:最貼近在地生活的歷史敘事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06 Feb, 2018

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茨(Clifford Geertz)曾說,相對於太陽系,地球是地方;倘若相對於銀河系,太陽系則又變成地方。「地方」本來就是相對的概念。台灣「地方學」的成立,可以上溯不同的源頭,...

陳柏勳/民俗醫療:解讀藥籤在民間社會中的重要性

社會文化.民俗亂彈:02 Feb, 2018

到寺廟參拜時,您可曾留意過,神龕旁除了常見的靈籤以外,還有藥籤可供信眾抽取?藥籤,即編號在籤條紙上,印寫藥物品名、用量或其適應症狀的籤,藥籤多由寺廟提供,當人身體有不適求神佛賜藥,經求籤儀式後所得之...

揮之不去的夢魘——談今年學測國學常識考題

社會文化.陳茻:02 Feb, 2018

107學測改制,討論很熱,針對大致改革走向已有許多人提出看法,如朱宥勳〈大考中心玩真的——2018年學測國文科考題的趨勢與意義〉一文,明確指出幾點改革的主要方向與意義,我的看法差不多,就不贅述。 今...

當學生問我:「學這個有什麼用?」

時事觀察.黃俊儒:01 Feb, 2018

這個學期裡面,課堂中曾安排一場精彩的科學普及演講,是國內重要的科普大師跟大家解說量子力學的發展歷程以及相關爭議。由於是通識課程,所以學生來自於各種不同的學院,有興趣的理科生覺得意猶未盡,甚至覺得分享...

黃宗慧/認真就輸了?——動保人,你為什麼不幽默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31 Jan, 2018

今年年初,國內媒體引用了澳洲坎貝爾鎮(Campbelltown)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的臉書新聞,報導極端氣候下的一起動物災難事件:南半球的澳洲現正遭遇熱浪來襲,飆出了79年來最高溫的紀錄,其中坎貝爾鎮高...

當沒看過灌籃高手的世代來襲

時事觀察.周偉航:30 Jan, 2018

最近我在大學課堂上講解一個運動倫理學的概念時,提到了:「就像灌籃高手裡面的赤木晴子和彩子那樣……」我話還沒講完,就發現學生們多是表情空洞,一臉狀況外的樣子,於是立刻追問:「呃,沒看過灌籃高手嗎?」答...

胡培菱/兼具視覺與深度:非虛構圖文書歐美書市觀察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31 Jan, 2018

圖文書及有聲書的風行,是美國近幾年的出版新趨勢。因應忙碌的生活形態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有聲書打著手腳並用時耳朵也別閒著的號召,在美國人通勤、健身、煮飯、園藝等動手不動腦的時間中,成功壓榨出另一種閱讀...

大考中心玩真的——2018年學測國文科考題的趨勢與意義

社會文化.朱宥勳:30 Jan, 2018

數年之後回頭來看,107年的一月底或許會是國文科改革非常重要的歷史時刻。1月25日,國文科新版課綱正式公告。再隔兩天,大學學測國文科考完。新版課綱揭櫫了一系列全新的改革方向,而學測考題也呼應了此一新...

翁稷安/「以圖治史」和「戰鬥姿態」:非虛構圖文書的台灣觀察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23 Jan, 2018

非虛構圖文書(non-fiction graphic)是近年來在歐美書壇快速成長的出版類別,特別在21世紀之後,當人們對書市普遍持悲觀的態度時,非虛構圖文書反而異軍突起,成為一股無法忽視的潮流,受到...

黃宗潔/誰是這世界上最聰明的生物?《你不知道我們有多聰明》評介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19 Jan, 2018

▲ 《你不知道我們有多聰明》作者德瓦爾在TED發表「猴子也能了解公平的概念」之研究結果。有個相當知名的動物實驗,時常以小故事的形式傳播,想必許多人都聽過,是關於猴子也能了解「公平」的概念:科學家發現...

孩子不笨,而是被我們教笨了——談中學國文課本

社會文化.陳茻:18 Jan, 2018

日前,仔細翻看了學生的國文課本,再次覺得有些問題該好好談談。傳統的課本以範文為主軸,每一課會選一篇文章,或由幾首詩詞組合而成,加上題解、作者、注釋,就是大家熟知的課本編排。撇開是否有更好的形式可以安...

勞工的處境,就是你的處境——反思勞基法立法原則

時事觀察.賴伯琦:08 Jan, 2018

據新頭殼報導指出,民進黨立委柯建銘等67人已正式提案,建議從本月5日到31日召開臨時會,處理包括攸關一例一休的「勞基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此消息並不令國人感到意外,隨著修法而來的爭議,也在新年起始時...

林育立/德國書的豐收年:納粹與納粹以外的德國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05 Jan, 2018

台灣的街頭到處可看到德國車,台灣人提到轉型正義,喜歡借鏡德國經驗,連德國進口的洗衣精,最近也開始在超市開賣。表面看來,德國離台灣似乎很近,可是當校園出現了納粹扮裝秀,媒體與社會大眾卻又不知所措,正如...

莊勝涵/離開高中後,為什麼我們還需要歷史?——專訪「故事」網站陳建守、吳政緯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22 Dec, 2017

史學界學長學弟,記不得初次相遇始末網站「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以下簡稱「故事」)共同創辦人陳建守和「故事」專欄作家吳政緯初次見面,約在師大商圈水準書店旁,這個歷史性的時刻裡發生了什麼事,自然是說...

現實惡臭土壤中所綻放的「非現實」花朵──導讀《原爆詩集》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1 Dec, 2017

(※ 文:翁稷安,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日本時間上午八時十五分,一枚代號小男孩(Little Boy)的原子彈,從三萬多英尺的高空投向廣島,巨大的能量瞬間摧毀整座城市。三天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