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文學

的結果:共找到 754筆 約 0秒

嚴婉玲/《台灣地方政治讀本》:如何看待「恩庇侍從體制」所不及之處?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6 Aug, 2023

(※ 文:嚴婉玲,台南新芽協會理事)我們活在什麼樣的時代?前(2021)年開始規劃本書的寫作概念及作者時,我有次駐足在台北誠品信義店的書櫃前,書櫃的分類標示寫著「政治」,但整櫃的書找不到一本解釋或描...

寄生標案的掠奪者:從「青鳥書店」擴張模式反思公部門文化政策(上)

社會文化.李志銘:31 Jul, 2023

西方有句俗諺:「有毒的人總是扮演受害者(toxic people love play the victim)。」意指有些犯錯之人為了避免外界的質疑或批評聲浪,因而總是將自己置入「扮演受害者」(Vic...

非異性戀者也可能遭遇#MeToo嗎?男同志性文化脈絡與身體界限

編輯室.編輯室:20 Jul, 2023

(※ 口述: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秘書長杜思誠、副秘書長彭治鏐;採訪、整理:林宜蘭,鳴人堂編輯) 編按:台灣的#MeToo風暴延燒至今,許多受性暴力傷害的受害者、倖存者們透過社群平台的自我發聲,得以讓...

笹沼俊暁/頂大菁英的空殼:從日本學歷主義思考台日社會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18 Jul, 2023

進入學年末,近來須處理的事情繁多,每天下班後我相當疲憊,幾乎沒有餘力閱讀社會新聞。但前些日子的台大經濟系學會選舉歧視言論事件,使我思考了一些事情。因為,到台灣17年以來,我時常看到台灣民眾對考試成績...

葉多涵/《我說,所以我存在》:歧視言論真的沒那麼嚴重嗎?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26 Jun, 2023

庫布拉.古慕塞的《我說,所以我存在》適合對歧視議題毫無概念,但有興趣學習的人,也適合已經知道一些理論、或是看過它在身邊發生的人。書中提到了許多歧視的實際案例,解釋為什麼它們不公平、如何造成傷害。許多...

《聖奧梅爾殺嬰案》:一場非裔母親的虛構審判,凝視「被消失」的殖民遺毒

社會文化.漢斯黃:20 Jun, 2023

今年,眾所矚目的影壇盛事坎城影展,由導演潔絲汀楚特的《墜樓死亡的剖析》(Anatomy of a Fall,暫譯)獲得金棕櫚,成為史上第三位女性影人奪下該大獎,藉由懸疑法庭電影類型,描繪女性小說家遭...

聲音的台灣史:黑澤隆朝高砂族音樂調查與被隱蔽的殖民暴力(上)

社會文化.李志銘:13 Jun, 2023

近日,在台中一中和台灣大學等知名學府接連出現有校內學生針對原住民的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等爭議事件,持續引發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與反思。相信有不少人大概都會有著相同的疑惑:「究竟為什麼這些從小出生於多元社...

身為女人的私語與時代見證:《安妮艾諾 超八時光》持續對階級復仇

社會文化.吳思恩:08 Jun, 2023

多數人認識安妮.艾諾(Annie Ernaux),應該都是在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她在專訪中曾經提到,獲獎是個意外,這讓她的小說銷量從全球四百萬本上升到五百萬。去年我逐一閱讀其已有中文譯本的作品,...

黃貞祥/當「被蒙蔽的視野」被打開之後:重新理解現代科學發展史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02 Jun, 2023

(※ 文:黃貞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現代科學,似乎就是不折不扣的舶來品。沒錯,自然科學最早可溯源到古希臘,雖然幾何學和天文學可能是古希臘哲人偷師古埃及和巴比倫文明的。然後,歷經了漫長的中世...

《小美人魚》為何不能是「黑人魚」?從人魚傳說史看其樣貌的多樣化

社會文化.詹氏:25 May, 2023

自迪士尼公布《小美人魚》真人版女主角由非裔美國歌手荷莉貝利(Halle Bailey)飾演後,反對聲量與尖銳的批評排山倒海而來,甚至能見台灣社群各大留言版中,有許多網友因排斥「政治正確」而揚言退訂D...

歪文系/台大生歧視言論的教育困境:教學現場「情意理解」之艱難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5 May, 2023

最近台灣學生的歧視言論頻傳,從台中一中的「烯環鈉」到台大言論月、經濟系學會候選人的政見,皆有對不同族群的偏見。非單一事件意味著這並不是特例,因此有人認為可能是少數網紅、知名人士成為仿效對象,也有人開...

吳洛纓/尋找萬瑪才旦:「寫作只是一個凡人的慾望」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9 May, 2023

(※ 文:吳洛纓,編劇、導演。)我花了好幾天,努力「理解」萬瑪才旦導演(以下簡稱:萬瑪)驟逝這件事。你說,這有什麼好理解的,「死亡」不就是像他小說《死亡的顏色》中寫的:「他說,我看到了死亡的顏色,但...

和植物殉情的男人:「日本植物學之父」牧野富太郎的圖書出版與電視劇

社會文化.李志銘:16 May, 2023

近年來,關於台灣近代植物採集、動物學、生態學、演化史等隸屬「博物學」(Natural History,又譯稱「自然史」)研究領域的著作出版逐漸蔚為風潮,許多「叫好又叫座」的各類本土創作書籍與相關經典...

吳媛媛/如何閱讀與寫作:瑞典高中國文試題為何被稱「魔王級考卷」?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27 Apr, 2023

上大學必備的「國文力」是什麼?在瑞典,高三國文是只有想要升大學的學生必修的,所以這門課的主旨很清楚,就是準備高中生未來在大學需要的語文技能。在開始談這門課之前,我們可以先看看這門課的期末考試怎麼考。...

歪文系/教科書不該出現「中國用語」?談語言使用和教學的溝通問題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4 Apr, 2023

近期國中教科書出現使用「土豆」來指稱馬鈴薯的爭議,帶出了在台灣早已爭論許久的問題:到底該不該用中國用語?有人認為現今台灣在被中國勢力影響的條件下,不用中國用語是「防止滲透、統戰」的必要之舉。然而除了...

自由的風放予吹:回顧李坤城的音樂創作與收藏爭議

社會文化.李志銘:12 Apr, 2023

少數熟識的圈內人大概都知道,日前(4月8日)不幸因大腸癌病逝的資深音樂人李坤城(1956-2023),多年來一直都是個「備受爭議」的人物。但是,請別誤會了!我所謂的「爭議」焦點,絕對不是指當前絕大多...

如何打造台版悲慘世界?訪問音樂劇《熱帶天使》導演林孟寰、演員楊烈

社會文化.彭紹宇:12 Apr, 2023

提到音樂劇,我們腦中浮現的是什麼呢?是帶有古典風格、史詩格局的《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抑或新潮嘻哈、融合饒舌樂的《漢彌爾頓》(Hamilton)?無論哪種,上述兩者都有著共同元...

中國是一場永遠回不去的夢:台灣外省人「歸鄉」的矛盾與哀愁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03 Apr, 2023

外省年輕人的漫漫歸鄉路內戰移民的子女和孫子女也踏上漫漫歸鄉路,其中包括生於臺灣的外省人,以及生於中國、長於臺灣的外省人。這些外省年輕人通常陪同父母或長輩一起返鄉。其中有些人也會去遊覽他們在國民黨數十...

俯瞰我們所生存的宇宙:什麼是恆星、黑洞與銀河系?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5 Mar, 2023

恆星誕生:氣體與塵埃雲的集結恆星是由稱為分子雲的巨大氣體和塵埃雲所形成,這些分子雲占據了一部分的星際空間。分子雲內的恆星形成過程可能需歷時數百萬年之久。誕生恆星的分子雲範圍可能寬達數百光年,大多數恆...

當人工智慧與軍事相遇:淺談ChatGPT的軍用潛力與風險省思

公共政策.全球防衛雜誌:23 Mar, 2023

2022年11月,由OpenAI開發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程式ChatGPT橫空出世,依據提問者所提出的要求,如求解數學方程式、文章寫作(基礎學術文章、文學創作、電影劇本等)、檢視和整合程式碼、語言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