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的結果:共找到 754筆 約 0秒
笹沼俊暁/我為何書寫中文?一個日語母語者在台灣的困惑和煩惱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16 Mar, 2023開始連載此專欄,已大約一年半,發表過10篇文章。這次我想談談身為一個以日語為母語的人士,我為何在台灣媒體上書寫中文。閱讀此專欄的讀者也許認為我的中文程度相當高,但若有機會和我直接見面聊天的話,必定會...

第95屆奧斯卡總評(上):鼓勵造就時勢的「英雄」,資深影人終獲肯定
社會文化.漢斯黃:16 Mar, 2023「我們需要英雄,但你也可以成為自己的英雄。」這是女神卡卡在本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演唱《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主題曲 "Hold My Hand" ...

性、投共與黨外雜誌=叛亂?美麗島事件前後的禁書年代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08 Mar, 2023專書出版的政治角力幸好我自己也曾經在警總出版社編過《青溪》雜誌,我的老處長李世雄先生相信我的忠貞,他的一通電話要我立刻上街把發出去的雜誌,逐本撕去那篇介紹於梨華新書的文章。我和出版社的小弟,沿著重慶...

歪文系/學測門檻高,學習歷程檔案白忙一場?高中升學自律是關鍵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7 Mar, 2023今年是新課綱考招改變的第二年,雖然相較去年試題難度回穩,數學等考科不再過於刁鑽,上次高分低就、申請入學混亂的情況或能稍有改善。但整體而言學測目前的「素養導向」,仍舊讓題目有一定的困難度,甚至一次定生...

從鄧麗君到周杰倫:一段台灣流行文化統一中國的年代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8 Feb, 20231992年,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學教授高棣民(Thomas Gold)到上海、杭州與廈門轉了一圈。一路上,他有了驚人的發現:台灣與香港流行文化已經征服了中國!高棣民一眼就能認出台灣流行文化:他曾在...

地下電影/《我的鯨魚老爸》:傾聽巨大的低鳴,直視死亡的自我之歌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4 Feb, 2023毫無疑問,布蘭登.費雪(Brendan Fraser)在《我的鯨魚老爸》交出了演藝生涯的代表作。布蘭登.費雪在片中是個因同性伴侶逝世,罹患暴食症的龐然大物。事實上,巨大、肥胖身軀的表徵,而後由外至內...

情人節還是情人「劫」?戀愛不只是一種狀態,更是一種心態
社會文化.曾麗心:14 Feb, 2023全世界都在教我們買什麼情人節禮物,但我們卻不知道該如何找到/成為一個好情人?社會版上不時會見到恐怖情人的報導或情殺事件,無論是「當愛已成往事」、「愛不到就毀了你」、或是近年新興的網路跟騷、不雅影音散...

戀愛辯證、戰地實錄、劇場風雲:2023日舞影展值得關注的五部電影
社會文化.彭紹宇:10 Feb, 20232023日舞影展(Sundance)在1月展開,年初展開的日舞影展是許多電影與觀眾初見面的場合。相較三大影展,日舞多放映小品獨立電影,然而一眾作品中也時常能發現潛力之作。放眼許多在年末獎季有所斬獲的...

讀文科真的一無是處?「科學至上」時代談人文發展的可能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03 Feb, 2023我們所處的21世紀已是科學的時代,科學理論被視為宇宙的終極答案。在這個「科學至上」的時代,人文探求還如何可能?人文如何可以與科學攜手並進?以「人文」與「科學」之間的對話為主軸,台灣邏輯、方法論、科學...

注音符號一直改,家長該如何是好?談國字讀音修改的真相
公共政策.陳民峰:01 Feb, 2023肉「燥」、葡萄、「比比」皆是、「什」麼、主「播」、蛤蜊……每次家長發現小孩子的教材,有國字注音的讀音非常奇怪,與以前學習的不同時,就上網貼文來尋求認同感。為此,《聯合報》從2019年開始,就有一系列...

何玟珒/一起Kiang上蓬萊仙山:倪瑞宏與黃郁仁揭開台灣B級情色文化(下)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26 Jan, 2023▍上篇:何玟珒/一起Kiang上蓬萊仙山:倪瑞宏與黃郁仁揭開台灣B級情色文化(上)敢衝,但衝不過去的人黃郁仁和倪瑞宏最初只是單純地想要發掘有關蓬萊仙山頻道的種種,未料逐漸深入山徑後,竟意外發現台灣不...

何玟珒/一起Kiang上蓬萊仙山:倪瑞宏與黃郁仁揭開台灣B級情色文化(上)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25 Jan, 2023編按:2014年,仙女藝術家倪瑞宏推出「蓬萊仙山辦事處」個展,探討《山海經》中描述的蓬萊仙境,與台灣實際存在過的「蓬萊仙山電視台」兩者間的差距。八年後倪瑞宏實際進駐高雄進行一年田野調查,文史青年黃郁...
歪文系/以試題回應文白之爭?典型中求新變的2023學測國文考題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7 Jan, 2023去(2022)年是108課綱上路後的第一年大考,考招變革帶來的混亂現象,使得許多老師與學生質疑新課綱的適宜性。就我身邊聽聞的例子來看,去年有學生因新制導致「高分低就」,或爆冷門考上他自己想都不敢想的...

曲未終,人不散的明日派對:熄燈之前,來到「海邊的卡夫卡」
社會文化.彭紹宇:16 Jan, 20232023年1月的某個週六一早,城市還未完全甦醒,台北公館的某條巷子裡就有許多人排著隊,抬頭一看,這是「海邊的卡夫卡」,樂迷們等著在它營業的最後時日來此道別。循著狹窄階梯走上去,進門後彷彿到達另一世界...

鳳梨的歷史轉身:熱帶水果如何變成全球化的藝術代名詞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3 Jan, 2023改變歷史的水果:鳳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之抽象化鳳梨金頂今日,倫敦市中心最核心的城市地標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此建築搭配一座巨大圓頂,坐落在其正大門入口兩側...

柯甯予/像人一樣地說話:AI聊天機器人能享有言論自由的權利嗎?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12 Jan, 2023「複製人」入侵2016年12月19日,川普打敗希拉蕊拿下美國總統大選的勝利,完成了政黨輪替。這對民主國家而言是一場再普通不過的政治過程,也是一次反映民意的民主選舉。然而後續有許多研究指出,當時美國輿...

羅玫玲/走過台灣書店30年,未來的路在哪?資深書店人的觀察(下)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10 Jan, 2023▍上篇:走過台灣書店30年,未來的路在哪?資深書店人的觀察(上)網路書店崛起、實體經營益發困難的新世紀第一個十年,第二代獨立書店興起,包括小小書房(2006)、有河書店(2006)、花蓮的凱風卡瑪兒...

羅玫玲/走過台灣書店30年,未來的路在哪?資深書店人的觀察(上)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10 Jan, 2023編按:資深書店人羅玫玲自1991年進入書業工作,經歷了台灣書店最後的黃金時代,見證過此後的風起雲湧。30年行來,儘管有不少書店已急流勇退,但新血仍不斷萌生。透過一手觀察及各項統計數據,羅玫玲細數網路...

體認「無」之後,貼近香港的「有」與自由:紀念西西,再讀《我城》
社會文化.許恩恩:07 Jan, 2023等。等。等。等。足足等了四年整,終於把義大利世界盃等來啦。特別盼望這一屆的世界盃球賽早點開鑼,因為過去幾百個日子裏,腦子裏轉來轉去的竟是「廣場」、「廣場」,頭也痛了,心也傷了。有甚麼良方妙藥可以暫時...

書店公共性的精煉抑或消耗?從「青鳥」爭議談台灣書業的結構問題
社會文化.劉定綱:30 Dec, 2022台灣書業從2000年興始至今,每年總產值從五六百億下滑至兩百億。總產值的下滑,影響了書店的上游出版社、中游經銷商與下游書店,但是在這二十年內,也有三種書店的新興經營型態逆勢而起。出版產業下滑中,逆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