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文學

的結果:共找到 754筆 約 0秒

一方風土養一方人——談北門社大經營權風波

社會文化.林吉洋:18 Dec, 2017

台南歷史悠久的北門社區大學團隊,在12月5日招標評鑑結果落敗於一所私校,原有團隊失去承辦資格。對社大人而言,自1999年起以「解放知識、推動公民社會」為宗旨社大理想,如今可能淪為私校退場機制的犧牲者...

林斯諺/改編作品一定要忠於原著嗎?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13 Dec, 2017

今年七月,音樂劇《變身怪醫》在中國上海大劇院首演,這是1990年於美國休士頓首演(後於1997年在百老匯首演)之同名音樂劇(英文原名Jekyll & Hyde)的中文版本。日本知名演員三谷幸...

蘇碩斌/旅行究竟是刻苦還是享樂?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01 Dec, 2017

旅行書是當今書市的強勢文類,台灣的實體書店總是有大大一櫃,今年香港書展的年度主題也就是「旅遊」。旅遊書若是一種文類,當然不只是按圖索驥的圖冊、guide book。讀進旅行書的內裡,必定有幾朶「人生...

郭光宇/楳圖一雄的突變劇場:評《漂流教室》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23 Nov, 2017

日本動漫之所以所向披靡,關鍵就在於沒大沒小——把小孩當大人,把大人當小孩。小孩和大人之間的差異,比一般以為的大,卻也比一般以為的小。楳圖一雄一開始就知道這一點。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整間小學突然被瞬移...

「新聞」可以改變世界?一個生產假新聞的作者之死

時事觀察.張約翰:21 Nov, 2017

保羅.宏納(Paul Horner)死了。身為一個作家,他的作品改變了美國,從而也改變了世界。他的死訊橫跨大西洋兩岸,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美國各大電視網、英國衛報都報導了。你可能會問:宏納的代表作...

家長、老師所能犯下最大的惡是什麼?對孩子的好奇心踩剎車

公共政策.范疇:20 Nov, 2017

為什麼用「好奇心」這議題單挑家長和老師?容我一步一步從核心展開。好奇心就是問「為什麼」好奇心是一切的基礎。好奇心的具體表現,就是問「為什麼」。一個獎勵問「為什麼」的社會一定充滿生命力;一個懲罰問「為...

李根芳/偏見藏在地圖裡:相互抹黑或理解的雙面刃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16 Nov, 2017

在1961年的電影名作《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裡,好萊塢永遠的優雅女神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活靈活現地飾演了由鄉下來到紐約大都會...

貓拓/台灣很棒,但太低調了:譯者眼中的台灣文化輸出困境與轉機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08 Nov, 2017

「如何讓台灣被看見?」這一個問題對台灣人而言,是一大難題。Openbook閱讀誌在十月初剛結束的華文朗讀節「譯動國界論壇」期間,邀請了來自新加坡、印尼以及泰國的華文譯者群,由譯者暨文化推廣者的角度,...

黃宗慧/看見格子籠雞的困境:站在動物福利雞蛋這一邊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07 Nov, 2017

2012年1月,歐盟早在1999年就制訂的禁止格子籠養雞政策,終於達成目標,《動物解放》的作者辛格(Peter Singer)因此撰文評述了這漫長的改革之路,追憶起40年前自己和其他幾個學生為解放格...

林斯諺/文學風格是作者人格的表現?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31 Oct, 2017

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的風格(style)。在跟別人介紹自己喜歡(或討厭)的作家時,我們也常從風格切入來介紹。例如,我們可能會說東野圭吾的文字簡約、卡夫卡的作品充滿長句、李商隱的詩大量用典,吳宇森(這是電...

無法回應當代,古文沒有價值?——談古文教育的迷思

社會文化.陳茻:26 Oct, 2017

自文白爭議以來,連帶著讓許多問題浮上檯面,其中包含新的核心古文該選哪些篇章,也成為爭論的焦點。 我的最終立場一直是反對任何形式的核心選文形式的,我希望能還給教師最大的教學自由,而學生最終需要被檢驗的...

林斯諺/文學詮釋沒有唯一解,挖掘作品的好才是王道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23 Oct, 2017

身為一個小說家,對於評論家或讀者的讀後感總是懷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這是因為作者總是希望讀到好評,但又怕最後讀到的是摧毀信心的負評。相信大部分的作家都跟我一樣,希望自己的作品被稱讚。畢竟,有誰寫...

黃宗潔/同理的極限,理性的侷限——讀《失控的同理心》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12 Oct, 2017

近年來,在推廣動物關懷這條路上,我常強調「無感」是議題難以推動的關鍵,如何讓一般大眾關心你所關心之事,讓更多人對動物他者的遭遇「有感」,進而願意展開行動,始終是運動訴求中核心的訴求與策略之一。 因此...

不尊重城市歷史,白晝之夜不會讓台北更有文化

公共政策.蕭文杰:08 Oct, 2017

去年與今年台北市政府都模仿了法國,由台北市文化局辦理了「白晝之夜」,所謂的「白晝之夜」,名稱是起源於2002年的法國巴黎副市長邀請策展人Jean Blaise所舉辦的跨夜文化活動,在巴黎延續至今,有...

楊玉君/中秋、大樹、土地公:認識臺灣土地的八月半祭儀

社會文化.民俗亂彈:28 Sep, 2017

以台灣中南部的時序而言,八月中秋在節氣秋分(9月23日)前後,二期稻作已進入成熟期。在這期間,台灣中南部的農田會長出一種特別的「作物」,通常是禾本類植物的蒿桿,在末端剖開一道縫,夾著一疊金紙,一束香...

黃頌竹/支持文言文必修:美好人生的選擇與認同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26 Sep, 2017

近日關於國文課綱中的文白比例又帶來一波爭議,在這波爭議中,支持文言文比例降低,甚至主張文言文應該從必修科目中退場的一方,似乎站定了一個自由多元開放的位置。例如賴天恆的〈高中國文課綱「微調」:文言文論...

陳昱齊/時間是轉型正義的敵人:記白色恐怖受難者蘇友鵬醫師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9 Sep, 2017

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蘇友鵬醫師過世了,高齡91歲(1926.1.12-2017.9.16)。歷經日本殖民統治、戰後國民黨威權戒嚴統治、臺灣民主化三次政黨輪替,他的一生宛如臺灣近百年政治社會發展的縮影。...

陳文琳/動物的命運,也是人的命運——評奉俊昊《玉子》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13 Sep, 2017

韓國導演奉俊昊最新電影作品《玉子》(Okja),描述一家提倡基改食物的企業「米蘭多」,在經過十年之後,突然開始逐一追回一批豬隻。電影從企業執行長Lucy Mirando(蒂妲絲雲頓飾)向大眾宣布她的...

趨近死亡的文言文,如何說清自己的不可量化價值?

時事觀察.周偉航:12 Sep, 2017

在社會哲學領域裡,有個知名的論證是這樣的:出版與媒體上下游產業鏈之所以應該繳稅來支持公辦教育,是因為國民教育訓練出大量識字的人,這些產業才能獲得勞動力(可生產文字內容的員工)與夠大的市場(識字的讀者...

回應「批判文言文運動」(下):教學不止目標導向,經典教育仍有必要

社會文化.厭世哲學家:08 Sep, 2017

在批判文言文的聲浪中,朱家安與朱宥勳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前文先指出他們論述的策略,就是將以「經典」為導向的國文教材,扭轉為以「範本」為導向,這會導致國文教材失去核心的人文精神。本篇將繼續討論,經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