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評論
的結果:共找到 873筆 約 0秒
蘇詣倫/台南全美戲院受罰事件:電影前的廣告時間長度,法律該管嗎?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31 May, 2022「全美戲院」位於台南市中西區,作為知名二輪戲院,從西元1950年接續前身「第一全成戲院」後便屹立至今,並在1971年轉型為現今的二輪戲院模式,是文化古都台南的重大地標,也是橫跨老、中、青各代台南人的...

最高法院與檢察官的法庭外之戰:受刑人的累犯枷鎖何解?
公共政策.王子榮:30 May, 2022日前最高法院的大法庭一則裁定 ,罕見地引發最高法院和檢察官團體「劍青檢改」的戰火,雙方新聞稿連發 ,措辭是一次比一次激烈,這對法官群體來說還真的是新鮮事,畢竟過去法官不語惜字如金,這次大法庭裁定上則...

指揮中心引起醫護眾怒:放寬新冠肺炎專責病房「護病比」錯了嗎?
公共政策.廖郁雯:26 May, 2022上週指揮中心發函各大醫院,為使醫院人力彈性調整,醫學中心新冠肺炎專責病房護病比自較為嚴謹的1:5,放寬至尚無疫情時的1:9。此舉引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號召1500名醫護及民眾連署反對,臺大醫院...

李育任/重複投保防疫險,保險公司一律拒保,真的是輸不起嗎?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23 May, 2022COVID-19疫情肆虐下的5月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防疫保單之亂」,可說是現今除了每天下午兩點公佈的確診數、哪裡買得到快篩以外,最關注的議題了。隨著爭議發展,近日更爆出了保險公司拒絕客戶購買兩...

法院不會告訴你的事(二):就算是配偶同住,也有可能隨時會被趕出家門?
公共政策.張淵森:19 May, 2022小明與瑪麗結婚後,在台北買了一間1500萬元小公寓,小明付了150萬元的頭期款,瑪麗則付了350萬元的頭期款,其餘一千萬元貸款,房子登記在小明名下,後續兩人一起支付房貸及生活開銷。豈料兩人婚後感情不...

政府力推台鐵組織改造:公司化等同於民營化嗎?
公共政策.寇德曼:16 May, 2022行政院的《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設置條例》草案預計將於本月底會期結束前,於立法院力拚三讀,將台鐵改制為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實施公司化,不少網友以為,這將是台鐵民營化的第一步,然看看許多公司化的公營事...

精神障礙犯罪專題(五):拒絕民粹導向修法,為什麼我們需要監護處分制度?
公共政策.吳忻穎:16 May, 2022精神障礙行為人的犯罪事件在媒體聳動的標題與腥羶誇張的內容下,動輒引起輿論恐慌,此複雜的社會問題背後涉及例如精神衛生、社會安全防禦等議題,需要挹注大量資源並由跨領域專家共商長治久安的解決對策。然而,深...

法不入家門?敲下《小小世界》的磚,讓法律走入家庭黑盒子
公共政策.司法流言終結者:10 May, 2022「清官難斷家務事」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諺語,意思是指家庭內的糾紛,通常都相當繁瑣複雜,也有牽扯不清的人情世故、歷代恩怨情仇,即使是公正廉潔的官吏通常也難以論斷是非。傳統上認為,發生在家庭內的事務,不屬於...

精神障礙犯罪專題(四):台灣司法資源整合不足與民粹氛圍高漲的困境
公共政策.吳忻穎:06 May, 2022談談因為影集《我們與惡的距離》而引發討論熱度的司法精神鑑定問題吧!欠缺司法精神鑑定費用的窘境,司法專業人士再熟悉不過了,我與我的前同僚們就曾碰過不少案子,並不是檢察官不想送精神鑑定,問題是地檢署沒錢...

被赦免的貪汙將軍:總統特赦為何將衝擊司法?
公共政策.法官改革司法連線:04 May, 2022日前蔡英文總統特赦韓豫平、張淯森兩人所犯的貪污案件(下稱將軍貪汙案),在總統府隨即發佈聲明主要是著眼罪刑相當之憲法原則以及國軍保家衛國的貢獻,所以蔡英文總統依據《憲法》第40條及《赦免法》第3條後段...

台灣體壇改革是一條荊棘之路:如何建立國民對制度的信心?
社會文化.丁桀:26 Apr, 20222017年8月31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國民體育法》(下稱《國體法》)至今已過四年多。就當時改革核心價值言,在賦予政府監督權責前提下,審視各體育單項協會財務及業務推動情形,同時,藉著開放一般民眾申請加...

一個充滿「政治算計」的特赦——少將韓豫平的貪污事件
公共政策.吳忻穎:25 Apr, 2022陸軍花東防衛指揮部(下稱花防部)前少將參謀長韓豫平,於2015年指使下屬做假帳並挪用漢光演習加菜金2880元,經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108年度軍上訴字第2號判決依《陸海空軍刑法》第76條第1項第2款...

「翁達瑞們」的言論園地:網路匿名發表文章錯了嗎?
公共政策.寇德曼:22 Apr, 2022外號「護台胖犬」的前外交官劉仕傑近日提告專欄作家「翁達瑞」,並於臉書上宣布,根據地檢署的查證,「翁達瑞」是旅美教授陳時奮的筆名,雖然在此之前,前台大教授彭文正就曾爆料過「翁達瑞」就是陳時奮,然畢竟沒...

當過風紀股長竟能免死?淺談法律精神與媒體獵巫的斷裂
公共政策.司法流言終結者:20 Apr, 2022在2015年間,一名台南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大二生疑似因求歡不成,徒手勒斃學妹後,再利用機車載運屍體,至高雄柴山上丟棄焚屍。高雄地院在2016年時宣判無期徒刑後,有部分媒體擷取判決書部分內容,大肆報導法...

周逸濱、魯忠翰/別再有下一個拍攝意外:新規範如何保障藝文工作者?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19 Apr, 2022今(2022)年3月11日,某劇組發生野外拍攝意外,讓影視工作者的工作條件、職安問題再度浮上檯面。對此,文化部在同月21日即推出《文化藝術事業應遵守勞動法規指引》以及《文化藝術工作者承攬暨委任契約之...

吳子毅/修憲公投襲來!年齡下修的公民權,18歲也要為自己投下一票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13 Apr, 20222022年3月2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憲法》增修條文的修正案(下簡稱修憲案)。3月28日,立法院正式公布,並表示半年後即將進行公民複決。距離上一次修憲,已有17年之久。有許多文章已經詳細說明修憲程序...

「我是誰?」作為弱勢證人的聲帶,「司法詢問員」的未竟之路
公共政策.王子榮:12 Apr, 2022司法詢問員制度從倡議到進入《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立法落實,至今已將近六年,對於司法實務而言,隨著個案累積,慢慢可以看到制度的輪廓與效用,而參與該制度運作第一線的司法實務工作者,包括警察、檢察官和法官這...

賴宜欣/「潮名」大亂鬥:不只惡魔,還有皮卡丘!法律該限制命名嗎?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11 Apr, 2022今年(2022)1月,日本的法務大臣在「戶籍姓名假名讀法之法制化研究會(氏名の読み仮名の法制化に関する研究会)」上表示,針對戶籍登記的假名,是否該用規定統一發音方式,將與各方進行會商,並希望在明年(...

憲法訴訟法來襲(六):從台義監護權大戰看憲法法庭的暫時處分
公共政策.張淵森:11 Apr, 2022還記得上(3)月中,一場台義跨國爭女的監護權大戰嗎?憲法法庭於日前針對台義爭女的親權事件裁定暫時處分——將法院裁定「孩子的親權暫時由義大利籍生父行使」的效力停止。此舉一出,引發社會各界對於大法官為實...

羅禮涵/台灣作為法治國家——廢除死刑當然不能用騙的!
公共政策.廢除死刑推動聯盟TAEDP:24 Mar, 2022(※ 文:羅禮涵,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倡議專員。)不用騙的:雙零紀錄只是照著遊戲規則走 台灣是法治國家,從定罪、判死,乃至於執行死刑,當然都不能用騙的,每一個環節都得禁得起檢驗才行。台灣於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