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評論
的結果:共找到 873筆 約 0秒
那些來不及記錄的記憶:原住民族《傳智條例》的荊棘之道
社會文化.林韋丞:25 Jan, 2022自2016年原住民族日,總統蔡英文代表政府,首次就四百年來台灣原住民族承受的苦痛和不公平待遇,提出正式道歉起,台灣政府推動了一系列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的政治施為。在這樣的脈絡下,大眾文化作品如...

《原住民身分法》違憲爭議:沒有原住民的名字,就不是原住民嗎?
社會文化.林韋丞:21 Jan, 20222022年1月17日上午,司法院大法官就《原住民身分法》第4條第2項是否違憲進行憲法法庭言詞辯論。本次憲法法庭言詞辯論不僅攸關原住民族身分認定之重要權利,也是司法改革新制的《憲法訴訟法》正式上路後第...
警政署有改善扭曲績效制度的誠意嗎?以基隆警「黑吃黑」案為例
公共政策.吳忻穎:19 Jan, 20222017年總統府召開的司改國是會議中,提出警政體系長年績效制度的弊端:警察為追求績效,可能會採取灰色地帶之執法行為,造成辦案品質低落,起訴率偏低或演變成過勞的狀態。決議要求檢討警方績效制度(包括公開...

彭揚凱、廖庭輝/高房價與空屋問題難解:怎樣才是可行有效的囤房稅?
公共政策.OURs 都市改革組織:17 Jan, 2022針對台灣房產集中化狀況與空屋囤房問題,民眾分別於2019與2020年透過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連署成案,要求政府課徵空屋或囤房稅,卻均遭否決,政府甚至發布新聞稿表示「台灣囤房問題有限」。另一...

憲法訴訟法來襲(三):如何自行提起憲法訴訟
公共政策.張淵森:14 Jan, 2022《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法》)於今年1月4日起跑,該法未強制規定提起憲法訴訟須由律師代理,但提起憲法訴訟具有高度專業性,甚至針對案件該如何撰寫都有可能會影響結果。然而實際上也只有極少數律師具有提起...

看不見的「犯罪結構」:從一位台北公車族之死談起
時事觀察.林柏勛:14 Jan, 2022說到公車族的權益,大家一定會想到上班會搭幹線公車的市長,但實際上僅僅是市長以及隨行警員搭乘公車,仍然不足以改變台北市公車族的悲慘際遇。2022年1月7日有一位公車族死在公車停靠區,違規停車擋住了她的...

安樂死難題:許一個善終,完成人生旅途的《天堂計畫》
公共政策.司法流言終結者:13 Jan, 2022法國片《天堂計畫》(Everything Went Fine)在1月7日於台灣正式上映,該片改編自真人真事,故事敘述一名年過八十的中風患者,尋求獲得安樂死的過程,而這其中牽涉各種道德倫理與法律議題。...

精障者犯法只能終身隔離?監院疾呼兼顧治療、人權與社會風險
社會文化.Right Plus 多多益善:12 Jan, 2022近年發生鐵路殺警案、桃園弒母案、屏東挖眼案等重大刑案,如何面對心智障礙、精神障礙者的犯行,引起各界關注與討論,其中包括行政院和多名朝野立委早前提出修法,欲延長犯罪精障者的受監護(監護處分)期間,甚至...

#MeToo運動啟示:從《溫斯坦性醜聞》看見性騷擾、性侵害被害人
公共政策.司法流言終結者:11 Jan, 2022《不可侵犯:溫斯坦性醜聞》(Untouchable)於1月7日在台灣正式上映,不過早在於台灣上映之前,就已經轟動世界各國。這是一部以採訪形式呈現的紀錄片,記錄著那些曾經遭到米拉麥克斯影業(Miram...
當《進擊的公民》獻出心臟:我們都要往更平等、更自由的道路上前進
公共政策.廖郁雯:07 Jan, 2022全台關注的台北市中正萬華區的林昶佐立委罷免案與台中第二選區的立委補選戰即將在1月9日登場。同一天緊接著,就是風靡全球的動畫《進擊的巨人》最終季第二部的動畫開播。看似不怎麼相關事件,其實都緊扣同一個主...
王鼎棫/《憲政熱映中》:憲法能為我們做什麼?幹嘛關心憲法?
時事觀察.鳴人放送:07 Jan, 2022(※ 文:王鼎棫,法律白話文運動網站主編)作為法律普及工作者,可以發現一般大眾並不太親近法律。但明明法律與社會生活的律動息息相關,為何大眾仍選擇迴避?從這個問號出發,「法律白話文運動」團隊,不斷努力...

八大建議呼籲監護修法踩煞車,別讓司法和醫療單打獨鬥
社會文化.Right Plus 多多益善:06 Jan, 2022▍上篇:倉促修法無限期隔離精神病犯,病人、家庭、社會只會落入三輸局面法務部在近年重大刑案與媒體妖魔化精神病人的氛圍下強行推動修法,試圖把精神病人強制住院(監護處分)原本的限期規範拿掉。日後,只要「有...

倉促修法無限期隔離精神病犯,病人、家庭、社會只會落入三輸局面
社會文化.Right Plus 多多益善:06 Jan, 2022台灣社會近年在鐵路殺警案、桃園弒母案、屏東挖眼案等重大刑案後,對於原本就不甚了解的精神障礙者又多了一層恐懼。法務部在全民激動的背景下推動修法,試圖把原本最多被監護五年的精神病人強制住院/監護處分天花...

警界反對刪除侮辱公署罪,法務部和高檢署批判不得?
公共政策.吳忻穎:05 Jan, 20222021年12月28日,立法院院會三讀刪除長期以來充滿違憲爭議1且備受社運界批評的《刑法》第140條第2項之侮辱公署罪。對此修法變革,有媒體報導指出「警界不認同:挑釁政府機關無法可罰」,甚至主張民眾...
「焚書是焚人的前戲」——行經納粹焚書紀念碑,反思我國執法現況
公共政策.吳忻穎:29 Dec, 2021日前在一門課的課堂講座介紹下,我和同學相約走訪了位於德國哥廷根Albani廣場的焚書紀念碑。時光倒退回到1933年5月10日,德國納粹在市中心禮堂廣場前舉行大型集會,集會隊伍一路穿越城中,來到Alb...

法官不再「初一十五不一樣」?談《刑事案件妥適量刑法》草案可行性
公共政策.寇德曼:29 Dec, 2021司法院近日通過《刑事案件妥適量刑法》草案(下稱《量刑法》),希望建構客觀的「量刑準則」,以提升法院在個案量刑上更妥適、透明、公平及合理可預測性,避免不合理的量刑歧異。未來草案經行政院送立法院通過後,...

建請法官聲請釋憲——從強制工作違憲案及私菸案發想
公共政策.張淵森:28 Dec, 2021法官與人民聲請釋憲之差別常有人問到法官聲請釋憲與人民聲請釋憲有什麼差異?以「上餐廳吃飯」來作個比喻,法官看到餐點的顏色、氣味有異常,就可以把餐點直接送驗確認是否大腸桿菌超標;但人民非得要把餐點吃下去...
「犯蹕」國賠案——被扭曲的特種勤務條例、被踐踏的警方執法專業
公共政策.吳忻穎:17 Dec, 2021筆者於今年4月〈古有皇帝使騎捕,今有彰化逮捕之亂——警察「假摔」的非法執法危機〉一文中,探討彰化地方法院109年度訴字第687號刑事判決的警察「假摔」案,有民眾在總統於民國108年11月10日上午至...

眼見不為憑?Deepfake之雙面刃:兼論政治深度偽造規範之必要(下)
公共政策.吳維雅:14 Dec, 2021▍上篇:眼見不為憑?Deepfake之雙面刃:兼論政治深度偽造規範之必要(上)政治性深度偽造規範之必要性德州和加州成為美國各州中率先明文禁止意在損害政治選舉的深度偽造內容1。德州法律將意圖傷害或影響...

眼見不為憑?Deepfake之雙面刃:兼論政治深度偽造規範之必要(上)
公共政策.吳維雅:14 Dec, 2021前段時間台灣網紅小玉利用深度偽造(Deepfakes)技術生成女性政治人物、網紅等臉孔,製作A片加以散布,引發台灣社會一陣喧騰與譴責。正視到科技發展可能帶來的危害,立法委員決定推動針對深度偽造於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