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進擊的公民》獻出心臟:我們都要往更平等、更自由的道路上前進 | 廖郁雯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當《進擊的公民》獻出心臟:我們都要往更平等、更自由的道路上前進

台北市中正萬華區的林昶佐立委罷免案與台中第二選區的立委補選戰即將在1月9日登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北市中正萬華區的林昶佐立委罷免案與台中第二選區的立委補選戰即將在1月9日登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全台關注的台北市中正萬華區的林昶佐立委罷免案與台中第二選區的立委補選戰即將在1月9日登場。同一天緊接著,就是風靡全球的動畫《進擊的巨人》最終季第二部的動畫開播。看似不怎麼相關事件,其實都緊扣同一個主題:對於現實、困境的起身反抗和迎戰。在這個緊張又重要時刻,我想向大家推薦《進擊的公民──探索社會議題的法律指南》這一本書。

《進擊的公民》的書腰上印著這麼一句話:「民粹崛起、政策口水滿天飛,該如何定位自己的想法?」我在大學時期剛開始接觸各式各樣社會議題時,常常會有一種「啊?怎麼會這樣?」或「原來事情這麼複雜」的感覺。看著社群媒體上的網紅或政治明星、利益團體眾說紛紜,又或是精彩質問,即便閱後心中有明確同意或不同意該貼文或新聞稿的論點,但總有一種想法被帶著走、「明明讀得很多,心裡還是空空」的感覺,過了些時間也淡忘了爭議為何發生。

「什麼時候我也可以做到問出好的問題?我應該要有支持或反對以外的思考路徑。」這一直是我放在心裡的一個目標,直到我幾年前開始投入學生運動和工會運動,漸漸我明白,如果要達成心中的目標,甚至進一步幫助在我認同的理念上倡議和推廣,對於議題中涉及的相關法律必須要有基本認識。不過,對一般非本科、學習法律經驗很少的我來說,即便有動力、不偷懶,從搜尋引擎上輸入關鍵字,也是大海撈針。後來我離開了工會的組織和倡議工作,轉而進入國會助理的領域,然後遇見這本書,讓我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台灣社會運動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社會運動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不只是法普!用不速食也不沉悶的解析,帶你探討議題中的眉角

隨著網路普及與社群媒體發展興盛,致力於普及法律知識的影音頻道和粉絲專頁與日俱增,降低了非本科系閱聽者理解法律的門檻。在琳瑯滿目的資訊接受媒介中,《進擊的公民》最大的特色,在於作者身為法學與社會學的學徒,用社會科學的專業將討論廣泛的時事、熱門新聞以及各種領域的議題整理地十分詳盡,將繁雜的生活百態引發的社會爭議分為四大主題,從轉型正義、言論自由、社會安全網、迫遷與安置、兵役政策、宗教組織管理、同婚法案到科技與社會變遷……等等,扣合著自由與平等的核心思想,並盡力用淺白易懂的語彙來敘述和爭議相關法律條文、法院判決、大法官解釋、國際公約的意義。

更驚喜的是,作者也是日本動漫《進擊的巨人》忠實粉絲,書中每個篇章都搭配動畫中發人深省的名場面、各角色的關鍵台詞,在最一開始拋出好幾個觀察議題的不同角度,每篇文章的最後則用「調查兵團的生存手札」提供讀者摘要往後面對爭議、解決困難的原則。調查兵團是《進擊的巨人》這部作品最主要的一組角色,他們冒著被巨人吃掉的風險,勇敢走出牆外、踏入未知的領域探索世界的真相、挖掘過去被掩蓋的歷史。許多結構性、未解的社會問題總是在不同的時間,以不同的面貌重複出現在大眾面前,參考生存手札的彙整,有助於看見個別事件中相似的歷史脈絡與行政程序及法規的漏洞,引導讀者了解過去如何影響現在,現在該做什麼才有可能改變未來。

《進擊的巨人》劇照。圖/取自IMDb
《進擊的巨人》劇照。圖/取自IMDb

「社會議題」離自己很遙遠嗎?認識議題與法律的意義為何很重要?

本書的封底有一句話:「若你不去思考,就只能任人宰割。」作者也在自序中期許自己、期待讀者透過此書,能夠成為願意學習、有勇氣做出改變的象徵。的確,很多人或多或少想像過自己可以是針對不滿的現況做出改變的人,而我想補充的是,大多數的公民和學生,可能都被工作負擔、家庭/伴侶關係或學業壓得喘不過氣;也因此,有時看著新聞頭條或社群平台的即時通知,可能就是一兩秒滑過去、掃過去,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必須處理迎面而來的加班、家務勞動或補習考試負擔,他們沒有發現自己身上存在改變的可能性。我也曾經面無表情地看著螢幕,心裡想著「喔!那關我什麼事?我一個人又能怎樣?」

要談改變體制或社會中的不公義,的確非常有門檻,因為除了要形塑思考路徑和確認立場以外,光是如何行動?和誰行動?在何時行動?這都需要縝密的規劃和計畫。甚至可以說大多數的團體或個人都需要經歷不少失敗和波折,才會看見一點成功的曙光。如果先別那麼熱血,不談改變社會,也不談挑戰政府,單純以一個預防自己和家人朋友以後會遇到類似爭議的心態、以一個吸收知識幫自己的腦袋加分的心情來看,《進擊的公民》也是值得一讀,會讓讀者獲益良多的一本好書。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作者閱讀涉獵極廣,書中鉅細靡遺地對許多問題癥結引用各類領域的書籍、專家評論與學者見解來解釋、開闊讀者的視野。

一如書中第四章的標題所言:「時間在走,法律也應該要變。」時間不會倒退,只會一直向前進,很多時候法律不一定跟得上時代和科技的進化,爭議永遠不會停止。瞭解社會議題與法律之間的意義在於,本書提及的一則一則真實事件,都存在你我的身邊,並且一定程度的影響生活的大小事,只是有沒有發現而已。

我們可以做的,是在快速的資訊流動與聳動辛辣的報導中辨認制度的缺漏,尋求改善、修復的契機。很幸運,我們生長在台灣這個民主法治的國家裡,可以四年或兩年一次選舉出決定政策走向的政治人物,也可以在匯集民意之時擁有罷免民意代表的權利。但維護法治、促進民主絕對不是只有投票而已,在選舉與罷免之外,在觀察個別政治人物的動態與立場之外,每一位「進擊的公民」,或即將成為公民的學生,都應該正視自己身上有讓世界、讓環境更好的潛力,負起責任地思索對社會議題的判斷標準,做出決定、組織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行動。

《進擊的公民》書封。 圖/FUN學出版提供
《進擊的公民》書封。 圖/FUN學出版提供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