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的結果:共找到 2622筆 約 0秒
司法流言終結者、劉潤謙/撕下偏見與歧視,再論司法精神醫院(下)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8 Jul, 2021▍上篇:司法流言終結者、劉潤謙/撕下偏見與歧視,再論司法精神醫院(上)《精神衛生法》與CRPD的恩怨情仇2006年12月13日,CRPD經聯合國大會決議通過,並於2008年5月3日生效。我國雖非聯合...

想拚觀光,能幫歷史「加料」嗎?澎湖南進指揮所奇談的啟示(下)
公共政策.廖英雁:27 Jul, 2021▍上篇:想拚觀光,能幫歷史「加料」嗎?澎湖南進指揮所奇談的啟示(上)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澎管處在2005年後,被迫修正虎井西山日軍碉堡的解說資料,以「軍事觀測所」代替「山本五十六祕密基地」,說法依然避...

防疫降級,「登山產業」準備好了嗎?商業登山服務列管的重要性
社會文化.城市山人:27 Jul, 2021最近兩個多月,台灣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讓登山健行活動隨之停擺,但如今疫情警戒在7月27日調降為二級,中央宣布山屋、營地依主管機關規定降載開放或不開放,但我們不能忘記一件重要的事情:目前台灣的登山產業...

淹水代表「海綿城市」破功?破解鄭州水災後的輿論迷思
公共政策.廖桂賢:26 Jul, 2021七月中,西歐的嚴重洪災震撼全球,就在世人仍試圖了解災難的規模時,幾天後,卻再度被怵目驚心洪災畫面所震攝。7月20日傍晚,中國鄭州也發生了嚴重洪災:一列行進中的地鐵列車進水,造成12人死亡(21日公布...

李政亮/日本製的祕密:化欲望為流行文化的「幻想傳遞裝置」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6 Jul, 2021對筆者這樣的五年級末段班生來說,關於日本的流行文化想像,大概有著「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辯證想像。1990年代台灣,伴隨民主化而來的有線電視問世,電視頻道裡《東京愛情故事》之類的都會愛...

居家上班能不能放颱風假?還沒跟上疫情變化的現行法律
公共政策.寇德曼:23 Jul, 2021台灣COVID-19嚴峻的疫情,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自5月15日起,全台進入第三級警戒,不少民間機構開始允許勞工居家上班、採取遠距工作。然在7月底因烟花颱風接近,輿論也開始議論要不要放颱風假,...

林應然/新冠肺炎疫苗能混打嗎?爭議解決與政策解套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22 Jul, 2021受大環境因素影響的新冠肺炎疫苗由於疫苗到貨常青黃不接,來源不穩定,再加上學術上的興趣,因此西班牙及英國出現了一些研究報告發現,第一劑打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第二劑混打輝瑞BNT疫苗,比起兩劑都打...

陶以哲/從戴資穎的經濟艙風波,讓台灣運動組織再上一層樓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23 Jul, 2021這兩天,中華台北奧運代表團戴資穎等選手坐經濟艙飛往東京參加奧運、官員卻坐商務艙的消息,在網路上引起民眾撻伐,除了總統立刻在第一時間對外表達遺憾,從教育部長到體育署長都公開鞠躬道歉,行政院長蘇貞昌也表...

「台立友好」遠方國度立陶宛(下):藝術家、愛書人與裝幀實驗
社會文化.李志銘:21 Jul, 2021▍上篇:「台立友好」遠方國度立陶宛(上):相似的歷史,與自由浪漫的追隨者立陶宛的當代藝術與書籍出版行業之間,每每具有某種相互激盪、融混交錯的深切連繫。許多在地的插畫藝術家不斷創作美麗的繪本與各式媒材...

「台立友好」遠方國度立陶宛(上):相似的歷史,與自由浪漫的追隨者
社會文化.李志銘:21 Jul, 2021多年前,我曾深深著迷於波蘭大導演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的經典電影《雙面薇若妮卡》(Double Life of Veronique)。片中講述兩個素不相識,卻有著相同...

新冠疫苗爭奪戰(十二):保皇派與製藥商,泰國疫苗破口究竟是誰?
時事觀察.徐子軒:21 Jul, 20217月初,泰國迎來第三波新冠疫情,最高紀錄當日超過一萬名確診案例,在東協僅次於印尼的五萬多人、馬來西亞的一萬多人。為了控制疫情,巴育政府再度祭出與去年3月相當的準封鎖措施,同樣也是實施宵禁、開放超市、...

「再買中概股就是傻瓜」?滴滴風波後,外資將掀中國資產拋售潮
時事觀察.吳介聲:19 Jul, 2021中國網路服務平台「滴滴出行」赴美上市後遭到中共當局打壓,重挫股價,加上約莫半年來中共持續嚴管中企上市,漣漪效應不斷擴大,許多跡象顯示外資對中企信心嚴重受挫,再度掀起拋售中國資產之風潮。7月12日《彭...

Oli/疫情反爆離職潮?緊急狀態的決策,剛好讓你看清公司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16 Jul, 2021前陣子各公司陸續採行居家工作,但也逐漸看到有些員工對於自己公司的政策,從期望到失望,到最後不抱任何期待。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越來越多人看清公司真正的價值觀。「公司根本枉顧員工性命,完全不在意員工!」這...

劉維人/「中國式民主」是民主嗎?顛覆型惑眾妖言如何威脅台灣?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15 Jul, 2021台大哲學系教授苑舉正幾天前發表了一部影片,大力稱讚中國的防疫成果,批評台灣的治理能力、認為台灣人需要「思想上的疫苗」,最後還順便認可「兩岸統一的問題,是所有中華兒女的歷史大業」。 影片上傳之後當然在...

李玉華/給焦慮世代的家長:先承認自己不會教小孩,再陪他們慢慢走
公共政策.特公盟:13 Jul, 2021現代育兒教養的困境遠勝於過去:密集母職(intensive mothering)、全職媽媽面臨職涯斷層、社會加諸的育兒責任操煩工作(worry work)、社群育兒(sharenting)模範母職壓...

輸了就是失敗嗎?「成功學」下的魯蛇心聲,《喜劇開場》歡迎入座
社會文化.漢斯黃:12 Jul, 2021到了那個年紀,繼續是地獄,放棄是地獄,不論哪條路都佈滿荊棘。2021上半年登場的日劇《喜劇開場》,由《求婚大作戰》、《我的事說來話長》編劇金子茂樹金句亂飛地編寫,精準描繪日本青年世代的後青春迷惘,面...

後疫情的書店共讀(下):線上轉型之必要?閱讀是一場分享的盛宴
社會文化.李志銘:09 Jul, 2021▍上篇:後疫情的書店共讀(上):社群如何養成?讀書會的歷史記憶科技帶來了便利,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互動與社交模式。平常的日子裡,我們可以透過網路隨時與遠端的親友聯繫,即便足不出戶,無須與人交談,也能直...

後疫情的書店共讀(上):社群如何養成?讀書會的歷史記憶
社會文化.李志銘:09 Jul, 2021書物的重要性對現代人而言,關係如同日常生活中的茶飯。 ——節錄自1933年〈台灣愛書會趣旨〉過去一年,當全球各國都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陰霾下,被譽為防疫楷模的台灣卻像活在「平行世界」般,不僅曾經...

「老北投」步行環境改善之路:專訪台北市安全漫遊協會理事長陳又堅
公共政策.邱秉瑜:09 Jul, 2021關心行人安全議題的陳又堅,退休後在家鄉北投投身步行環境改善,他催生了兩個組織與一系列活動,也在社區中持續推動許多小規模努力。他對步行環境問題有著多年洞察,針對人行道、騎樓與道路邊緣提出了三項立法建議...

徐瑜/「媽媽在照顧別人的小孩」,兒少機構與家庭如何兩全?
社會文化.Right Plus 多多益善:09 Jul, 2021▍上篇:兒少機構的防疫困境:20個孩子如何分流遠距上課?▍編按:三級之後,多多益善連續3天推出過去深耕萬華的系列報導,隔週,緊接著推出疫病中的萬華現場攝影輯。在這2週線上展的期間,我們還持續向疫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