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的結果:共找到 2622筆 約 0秒
葉泓緯/李梅樹家族墓園遭拆:充滿疑點的文資評估有待回答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4 May, 2019(※ 文:葉泓緯,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 日前,位於三峽第一公墓內,由李梅樹教授所設計的家族墓園,因遷葬工程而被拆除,所幸原先傳出要拆除的劉清港醫師之墓1,經文資審議委員勘查後,於108年4月...

別讓行政的怠惰,摧毀孩子的童年——談少事法修正「兒童去刑化」
公共政策.司法流言終結者:23 May, 20195月20日,民進黨立委李麗芬發文指出,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完成《少年事件處理法》(下稱「少事法」)修正草案一讀,同日司法院也發布新聞稿整理大綱重點,媒體則於隔日相繼報導此次少事法將大幅修正的新聞。...

文化資產的災害管理策略(下):全災害取徑與全面性緊急管理
公共政策.王价巨:22 May, 2019巴黎聖母院大火引發人類文明浩劫的隱憂,人們開始省思文化資產如何做好災害管理,降低因災害所帶來的損失。在上篇,首先從有形文化資產的內、外部因素,分析文化資產的脆弱原因,並從政策面、治理面、技術面以及文...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數位永生」讓你長生不死
時事觀察.徐子軒:23 May, 2019英國電視劇集《黑鏡》(Black Mirror)曾經有這麼一集,講述一對年輕情侶的故事。當男友意外死亡、女友悲痛難忍,於是接受朋友建議,嘗試新型網路服務。女友將男友生前的電子數據上傳至網路公司,讓該...

文化資產的災害管理策略(上):文化資產為何脆弱?
公共政策.王价巨:22 May, 2019緣起巴黎聖母院火災引發大家對於文化資產受災的關心。面對各類災害衝擊越來越頻繁,規模也越來越大,文化資產的災害管理究竟該如何進行?該有哪些準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The United Nations ...

蔡亦竹/熱衷日本戰國哏?台灣政治人物們,醒醒吧!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21 May, 2019我想大家都很討厭台灣的淺碟現象。所謂的淺碟現象,就是看到人家有個影,馬上台灣就一堆人跟著生一堆子,還生得不倫不類。像早一點的全方位啦、奈米啦、大數據啦,不然就是韓國之前選個女總統,台灣就跟著我們也要...

徐子軒/自貿區的灰色地帶,台灣承受得了嗎?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17 May, 2019據媒體報導,高雄市長正在大力宣傳建立自貿區/自經區,以解決龐大債務,一夕間自貿區彷彿變成發大財顯學。目前全球大約有3,000到5,000個自貿區,以自由貿易區(Free-trade zone, FT...

為了當好人而折磨自己,其實是一種「病」?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0 May, 2019提到「好人」,一般人腦中浮現的會是「對大家都很好」「不會拒絕別人請求」的印象。能為別人著想當然很好,但是你有沒有好好照顧自己呢?是不是過於勉強自己當個好人,反而因此感到難受?例如朋友揪團聚會時,明明...

地方的「向來如此」與執法的大破大立:談澎湖清明掃墓公共危險案
公共政策.吳忻穎:17 May, 20192015年9月,我從司法官學院結業,帶著對於海島生活以及改變地方的憧憬,收拾行李前往澎湖地檢署報到,開始為期2年的離島小地檢辦案生涯。我打從國小開始就在大台北地區長大,高中開始生活圈都在台北市核心地...

廖珮杏/不平和的天安門(下):生而為人的選擇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5 May, 2019▍上篇:不平和的天安門(上):留下記憶是危險的(※ 文:廖珮杏,《重返天安門》譯者)或許有人會問,發生在中國的事情,跟台灣有什麼關係?直到現在,在台灣講六四好像還是有點尷尬,同輩友人的說法是,大概是...

沈榮欽/「支持韓國瑜比較沒理性?」——拆解總統候選人的領導邏輯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15 May, 2019總統大選在即,各政黨內競爭也紛紛起跑,忙著互揭瘡疤與敵我動員之際,憲法問題再一次地成為焦點。抨擊總統、行政院長與立院的權責合理性成為各方罕見的共識,甚至成為定罪現任總統屢試不爽的武器,解嚴至今,週而...

從「秋行軍蟲」一夕暴紅,談台灣有害生物風險評估與公眾知識落差
公共政策.顏聖紘:15 May, 2019秋行軍蟲(又稱草地貪食蛾,種名Spodoptera frugiperda),在最近幾天攻佔了一些媒體版面,甚至還引來行政院長蘇貞昌的注意與談話性節目的興趣。在近十年的媒體新聞中,大概只有入侵紅火蟻新...

城市如何維持繁榮,在競爭中邁向勝利?
公共政策.邱秉瑜:13 May, 2019為何大部分的台灣人口都聚集在城市裡?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的統計資料,2017年底,全國有約1,878萬人住在都市計畫區中,佔當時全國總人口2,357萬人的80%。其實,從台灣歷史乃至於世界歷史來看,這一...

「我是台灣人」——被誤認為外國人的聽損者
時事觀察.萬宗綸:10 May, 20195月6日到12日是英國的「聾意識週」(Deaf Awareness Week),旨在讓社會大眾能夠對「聾性」(deafness)有更多認識。儘管倡議發生在英國,但我希望藉此機會讓身處台灣的我們,也對...

陳信仲/敲響喪鐘之前,借鏡威瑪共和國的民主滅亡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10 May, 2019就台灣人對納粹德國的興趣與理解,納粹黨是以街頭暴動為政治手段的民粹政黨,希特勒則是善於演講的民粹領袖。他在1933年1月30日年被興登堡總統任命為總理,同年3月23日由帝國議會以修憲程序三分之二多數...

修法只為回應「社會期待」?淺談《教師法》的功能與價值
時事觀察.賴伯琦:10 May, 2019《教師法》修正草案已於5月1日立法院完成初審,儘管在這次修法期間,教師團體提出不同意見1,多數爭議條文委員們也都尊重教師團體建議,未進行大幅修正,但總體而言,仍有為德不卒之處。此次修法針對「如何界定...

天江喜久、劉玉雯/安妮與阿嬤的相遇?——再思《ANNE X AMA》特展(上)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8 May, 2019(文:天江喜久,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副教授;劉玉雯,南神神學院研究生)2018年7月7日,應婦女救援基金會之邀請,荷蘭「安妮之家」(Anne Frank House)首度來台展出。這場特展《安妮與阿嬤...

司法審判不是服務業:該接受評鑑的是法官,而非「審判」
公共政策.陳明呈:08 May, 2019審判獨立就像空氣,平時總覺得它理所當然地存在;直到有一天開始被污染、甚至讓人窒息,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它的重要! 首先,相信絕大多數法官均同意建立法官淘汰機制,審判獨立也絕非不適任法官的保護傘。每當面對...

在家庭與司法之間:從一件老人竊盜案看失智症犯罪處遇模式
公共政策.吳忻穎:07 May, 2019日前發現收到一封被隔離的陌生信件,寄送時間是去年:○○檢察官 您好:我是○○○,今天到庭的被告家屬,非常謝謝您,在很多地方的協助及幫忙,讓我們家屬都感到很溫暖。更謝謝您在這麼煩重的公務中,還願意以仁...

葉靜倫/在李大芝之後,我們能否做到「罪不及家庭」?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7 May, 2019阿杏(化名)阿嬤今年63歲,房子被吃喝嫖賭的老公賣掉,兒子因詐欺與毒品案反覆入獄,媳婦早已離家。12年前,阿杏阿嬤帶著2個未滿5歲的孫子窩居到朋友家頂樓加蓋的倉庫裡,後來靠著里長幫忙申請了低收入戶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