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的崛起與敗退,凸顯民主「自我學習」優勢 | 王宏恩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韓國瑜的崛起與敗退,凸顯民主「自我學習」優勢

韓國瑜以逾260萬票的差距在2020總統大選中落選。 圖/路透社
韓國瑜以逾260萬票的差距在2020總統大選中落選。 圖/路透社

郭董曾說,民主不能當飯吃。柯文哲曾說,中共的政治體制比較有效率。但這次2020年的台灣選舉,顯示了民主的一大優勢:民主的自我學習與反省。

高雄人的民主學習

韓國瑜在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時,他的個人特質是親人的,而他天馬行空的政見也看似朝氣蓬勃。然而,當韓國瑜真的當選市長後,真的要執行這些天馬行空的政見時,韓市長與選民才紛紛發現不可行,這些真的不是當上市長就能做到的。

之所以難以執行,不只是資金或施政魄力的問題,更多包括土地徵收、預算規劃等,包含人權以及行政專業的事項,這些在2018年選前都沒有被充分考慮。

結果,當韓國瑜代表國民黨出征2020總統大位,韓國瑜在高雄卻僅拿到35%的票,是六都第二低(最低為台南市29%),也幾乎是全台倒數,更比韓國瑜13個月前九合一選舉拿到的54%相比少了三分之一。這就是高雄人的自我學習,並透過民主制度反映出來。

政黨票不是非投大黨不可

同樣地,全台選民也隨著一次次的立委選舉,逐漸清楚了政黨票的使用方式。

這一次不分區選舉,兩大黨得票率加起來僅拿到67%,又比2016的71%更少。至少超過3成的人知道,不分區跟區域的票可以投給不同政黨,而且他們選擇在不分區給小黨。

這是給小黨最大的鼓勵,因為不分區3成的選票,最多可以轉換成10席的立委,也就是立法院將近十分之一的席次。

而這也是給兩大黨及蔡英文的警惕,因為選民不是因為愛民進黨、非民進黨不可才投給蔡英文的。當選民透過一次次的選舉,越來越自我學習如何投票,政客「集中選票」的話術就越沒有效果。

值得觀察的是,這次投票率再次回到75%,一反過去20年投票率不斷下降的宿命。投票率下降似乎是全球老牌民主國家的趨勢,相關學術研究更不間斷。但台灣經驗說明了,選民知道自己的票何時會有效,何時需要衝高投票率把票催出來。民主冷感不是一個不可逆的現象,而選擇是否要出來投票,也是民主國家選民學習的過程。

至少超過3成的人知道,不分區跟區域的票可以投給不同政黨。這也是給兩大黨與蔡英文的警惕。 圖/法新社
至少超過3成的人知道,不分區跟區域的票可以投給不同政黨。這也是給兩大黨與蔡英文的警惕。 圖/法新社

民主的自我學習,抵抗民粹主義的侵襲

從全觀的角度來看,這一次台灣的大選經驗,說明了民主的自我學習,是如何可能抵抗民粹主義的浪潮。民粹是很吸引人的,在這全球化的浪潮中,召喚國族主義、區分你我、追求看似常識且立即有效的政策、打敗檯面上所有專家與政客。但然後呢?

政治確實已經專業化了,就算是非政治的科學知識,在進入政治領域後,同樣得跟政治的專業交互影響及處理。這些國家大事從蒐集意見、整合、立法、執行到追蹤,都不只是靠「常識」跟「短視近利」就可以完成的。就算選上台,你還是得拿出政績,拿出具體的改變,選民下次才會繼續向你買單。

就算民粹主義者勝選、就算民粹主義者掌握國家權力,只要這個社會仍然堅持開放、只要繼續堅持定期民主選舉,民主就會自我學習,終究有打敗民粹主義的一天。

這不只是對這次敗選國民黨的反省,更是對這次大勝的民進黨,與一躍龍門的台灣民眾黨的警語。

這一次台灣的大選經驗,說明了民主的自我學習是如何可能抵抗民粹主義浪潮的侵襲。 圖/路透社
這一次台灣的大選經驗,說明了民主的自我學習是如何可能抵抗民粹主義浪潮的侵襲。 圖/路透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