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四個依公對一個依哥:李問叩關馬祖,世代與地域的挑戰 | 特約作者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劉亦/四個依公對一個依哥:李問叩關馬祖,世代與地域的挑戰

跟往常一樣,馬祖成為全國最早開完票的地方。青年參政的李問,不敵世代與地域的挑戰敗選。 圖/李問競選團隊提供
跟往常一樣,馬祖成為全國最早開完票的地方。青年參政的李問,不敵世代與地域的挑戰敗選。 圖/李問競選團隊提供

(※ 文:劉亦,台大社會系畢業,現就讀台大台灣文學研究所)

跟往常一樣,馬祖成為全國最早開完票的地方。下午5點半,競選連任的國民黨立委陳雪生已經自行宣布當選。晚間7點,挑戰者民進黨的李問發表了簡短的感言。

選舉前夕從機場到下榻處,計程車大姐聊完她的健檢結果,接著說:「這次兩強爭霸啦。但是李問不錯,吸走很多年輕人的選票,滿用心的。」兩強指的是國民黨分裂的陳雪生、曹爾忠。李問雖然來勢洶洶,但終究難脫插花角色,在地人並不看好。

選票揭櫫的結果也確實如此,陳、曹二老難解難分,李問票數始終落後。

「你這個青年人怎麼跑來搗蛋咧?」

陳雪生在電視政見發表會上質疑李問:「你這個青年人怎麼跑來搗蛋咧?」

這個質疑隱含了兩個意義:一是世代,二是地域。

由於關係緊密,馬祖人自豪能「互相幫忙顧小孩」。島就這麼小,野到哪都有人守望相助。但家父長的幽靈也徘徊不去,如果青年有異議,長官可能直接致電令尊令堂,請他們來喝茶。回家就會看見父母鐵青著臉,要你不要給他惹是生非。

這份長輩的「關切」,即是持續幼體化看待青年的徵狀。囝仔人有耳嘸嘴,閩東語也有一模一樣的話。不用表達你的意見,相信長輩給你的安排。社會控制嚴厲,政治經濟學家赫希曼早就提過:人要嘛出走,要嘛發聲。在馬祖,發聲(voice,改變現況)的成本太高,許多人「旅台」出走(exit),留在島上的,則可能發展出異於常人的忍耐與習以為常。

這樣的李問橫空出世,一個不知從哪裡探頭,本事好像還不小,也形同不在控制中的年輕人,攪亂一池春水,難怪同在台上的長輩們進退失據:嘴巴上都說要青年接棒,但身體還是很誠實地唇槍舌戰。

不知從哪裡探頭是第二個隱義。因為馬祖地理(鄰近中國)、歷史(戰地政務)、文化(通行閩東語)上的特殊性,物理和心理都和台灣本土相距遙遠,馬祖的習慣是用祖上三代錨定關係,用馬祖話考核你的馬祖性,如果通關則能解鎖「我群」成就,把你當自己人。

地方政壇也反映島上現實,長期孤立,同樣的面孔周而復始。孤立可以團結,也可以排外。李問來自島外,剛好滿30歲,一次撥動兩條神經,難怪年輕人好奇,現任者慌張。

李問來自島外,剛好滿30歲,一次撥動兩條神經,難怪年輕人好奇,現任者慌張。 圖/取自李問臉書
李問來自島外,剛好滿30歲,一次撥動兩條神經,難怪年輕人好奇,現任者慌張。 圖/取自李問臉書

四個依公對一個依哥

咖啡廳遇見的一家姐妹,都在台灣工作,特別搭機返馬投票。姐妹之一說的確是李問的參選,讓她有更大的動機回來,「總統一定也會回來投,但如果不是李問出來選,立委對我來說都一樣。」這也是李問在選戰最後主攻的訴求:青年參政,馬祖煥新。

確實,馬祖政壇年輕面孔欠奉,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年輕人對政治的觀感,就像十多年前的台灣一樣,是千篇一律的老人遊戲。這次馬祖立委五搶一,選舉公報一攤開,網友算出歲數:李問30歲,其他候選人都超過60歲,大出一倍有餘,被戲稱為「四個依公對一個依哥」1

李問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比候選人都年輕。他們來源多元,有剛回馬祖的年輕人,和家人因為這工作常有衝突;有來馬祖工作一年的台灣人,被網羅進團隊,從北竿搬到南竿的李問競辦;有連戶籍都來不及遷的,投票日24小時來回高雄馬祖。兩地沒有直飛。

除了最初宣布參選的文宣影片,懷舊迷彩、雙旗並列2引發討論,後續舉凡氣球哥哥、淡菜男孩、龍蝦小子,都把李問推到社群媒體的話題浪尖,連帶刷出一波希望來馬祖旅行的願望。把選戰打得小巧靈活、有聲有色,堪稱解除軍管後,讓馬祖得到最多曝光和關注的競選團隊。

青年最多鬼點子,島外迎來新刺激。世代和地域的挑戰。

李問宣布參選的文宣影片,懷舊迷彩引發討論,把他推到社群媒體的話題浪尖。 圖/取自李問臉書
李問宣布參選的文宣影片,懷舊迷彩引發討論,把他推到社群媒體的話題浪尖。 圖/取自李問臉書

可是憑什麼呢?

然而選舉結果證明,李問仍翻不過天險:隔著海峽,管你那岸萬人按讚,這岸可能沒人到場。畢竟地方政治,能投票的說了才算。

不可否認,李問的網路聲量泰半還是來自台灣本島。就算是馬祖年輕人,敢直接表態支持李問的仍是少數,他們往往受到強勁的人際關係纏絞:家族關切、職場長官、地方人情……馬祖的規模讓你幾不可能「匿名」,更不用說站錯隊。

雖然李問已經創造了民進黨在馬祖的最高票數,從1995年的33票成長了20多倍,而蔡英文得票數也從上一屆的7百多票成長到破千,拿下近兩成選票,也是歷年新高。他們分析,馬祖投票意向受親族壓力仍大,造成分裂投票:一票留給自己,一票只好給家人交代。

幕僚向我聊起:「我一直以為所謂『國民黨的奶水』是有點反諷,但馬祖人真的這樣想。」

我不好意思地提起家母:「我媽就是說『國民黨的奶水』啊。」身為離島的女兒,家母確實自認是國民黨養大的。

有趣的是,馬祖的不分區政黨票雖由國民黨遙遙領先,第二名卻是台灣民眾黨。我好奇:「國民黨奶水,我可以理解。但馬祖人為什麼這麼討厭民進黨?討厭到寧願投民眾黨也不投它?」

高中就「旅台」的年輕女生:「可能我記憶不夠明確,但我真的不知道民進黨有在乎這裡什麼。民進黨也曾經發言要放棄馬祖,再來還砍軍公教。馬祖人從綠營那既沒得到東西,還失去,能不討厭嗎?」

是啊,憑什麼呢?電影《攻敵必救》的說客女王舉起手掌:「5年。」信任一個人,至少要5年。李問不到5個月,憑什麼讓長久受國民黨奶水餵養,又膠結在壓力與利益下的馬祖人願意轉投民進黨?

李問的網路聲量泰半還是來自台灣本島,就算是馬祖年輕人,敢直接表態支持李問的仍是少數。 圖/取自李問臉書
李問的網路聲量泰半還是來自台灣本島,就算是馬祖年輕人,敢直接表態支持李問的仍是少數。 圖/取自李問臉書

未竟的工程:中華民國「台灣化」的最後一哩路?

過去民進黨對「這個國家」的想像——不包含金馬的視域——其言行決策,不經營地方、不提名人選,早已遠遠將馬祖推離。

比起陳雪生、曹爾忠在地耕耘(和互鬥)數十年,李問儘管奇招盡出,也鞠躬盡瘁,但5個月的競選時間,老實說馬祖人也仍在觀望。他們在我旁邊交頭接耳:「李問有用心。」「李問已經很厲害了啦。」口頭肯定,但投票?再說。

李問的敗選感言指出,選後民進黨開設連江縣黨部將是首要工作,讓黨機器進駐馬祖,開始培育在地政治人才。

這當然是正確的方向,馬祖不能缺少反對黨的競爭制衡。然而誠意如何?從不開口唱國歌、曖昧的「這個國家」到連稱「中華民國台灣」,民進黨開始確立中華民國路線:「中華民國不是誰的專利。」李問參選的最大意義,正是對蔡英文路線的一以貫之——民進黨對「中華民國台澎金馬體制」的正視與承繼,要取急速傾中的國民黨而代之。

民進黨試圖收復失土,但同時也正償付因經年的輕忽,鑄下的陌生與不信任。

人心是最大的戰場,李問的叫板及其失敗,證明中華民國「台灣化」——讓「台澎金馬」成為,也許吳音寧口中的「台灣群島」——的道路才剛起步,還有最堅硬的金、馬兩處灘頭堡有待攻克。

李問邁步想走的,正是這艱難的最後一哩路。

李問的叫板及其失敗,證明中華民國「台灣化」的道路才剛起步。李問邁步想走的,正是這艱難的最後一哩路。 圖/取自李問臉書
李問的叫板及其失敗,證明中華民國「台灣化」的道路才剛起步。李問邁步想走的,正是這艱難的最後一哩路。 圖/取自李問臉書

  • 馬祖話,即「四個阿公對一個哥哥」。
  • 中華民國國旗,和李問團隊設計的「民進馬祖旗」。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