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的比例到底有多少? | 陸子鈞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同志的比例到底有多少?

日前台灣同志遊行在台北舉行,參與者一同走上街頭,力挺同性伴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台灣同志遊行在台北舉行,參與者一同走上街頭,力挺同性伴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自從我在泛科學上發表了〈你守護的是家庭,或者是異性戀的獨特性?〉,還有公開聲明自己對同志友善之後,陸續就有朋友在facebook上向我出櫃或者問更多關於同志的科學研究(請上PanSci天天問)。這讓科宅我不禁好奇到底同志的人口比例有多少?

這問題其實一直有很多研究團隊在調查,最常聽到「10%」的結論,是在1940年代由昆蟲學家轉職性學權威的金賽博士(Alfred Kinsey)調查的結果。然而,他調查的對象並不具代表性,無法反映出整個美國人口族群中的同志比例,所以後來其他研究團隊的調查結果,都得到遠低於這個比例。

1994年,有項具指標性的全美調查,結果顯示有2.8%的男性與1.4%的女性認為自己是同性戀者 [1]。到了2010年,另一項調查則顯示男女同性戀者各佔8%及7%。為什麼同志比例在16年內增加了這麼多?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社會的氛圍比過去更接受同志族群,同志就較能自在地承認自己的性向。

不過這也這樣的差異也點出了同志比例調查的困難。在調查過程中受訪者可能為了保護自己,或者對社會氛圍有疑慮而不誠實作答,此外,要定義「同性戀」也不容易,因為性別除了生理上的男/女之外,性別自我認同、喜歡什麼性別、會和哪個性別發生性行為、會展現出哪種性別......等等的行為或者心理上的指標,受訪者未必了解這些屬性,也影響了研究人員對「同性戀」的界定還有問卷的設計。這問題其實金賽也注意到了,因此他制定了至今仍被使用的「金賽量表」,將性向分成7等級-從「完全異性戀」、「主要為異性戀,只偶有同性戀行為」到「完全同性戀」,以及量表外的「無性戀」。

那麼台灣的同志比例大概有多少呢?2007年,成大醫學院的行為醫學研究所有一篇碩士論文,在研究台灣大學生性傾向與自殺的關連性,2,613位受訪者中有4.5%不是異性戀者(包含同性戀、雙性戀、不確定) [3]。不過調查的對象是的大學生,在年輕族群中同性戀傾向較被接受,所以實際上台灣社會中的同志比例應該不到4.5%。

其他國家的調查也發現同性戀的比例不到10%,像是加拿大2003年的調查發現有1.3%的男性認為自己是同性戀;愛爾蘭的比例為男性:1.6%、女性(更多的調查回顧可以參考〈LGB人口〉)。這樣的調查結果或許和大家預期的有落差,對同志來說可能因為有多位同志朋友,所以會認為同志的人口比例偏高;然而對於異性戀者來說,可能鮮少遇到同志-特別是對同性戀不友善的異性戀,因為他身旁的同志朋友都不會讓他知道自己的性向。為什麼會錯估同性戀族群的比例?我想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同志的比例甚至還高於許多遺傳罕病或特徵,像是先天性甲狀腺機能低下症(1/4000)、兔唇(1/600)、唐氏症(1/700)、多指(1/1000)、蠶豆症(3/100)。不過即使同志佔族群中的比例高達50%,也未必能消除現在存有的偏見與歧視。無論同志確切的比例是多少,都不該因為是少數而受到壓迫。

參考文獻

[1] Laumann, E. O., Gagnon, J., Michael, R., & Michaels, S. (1994).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sexuality: Sexual pract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 Herbenick, D., Reece, M., Schick, V., Sanders, S. A., Dodge, B., & Fortenberry, J. D. (2010). Sexual behavior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s from a national probability sample of men and women ages 14-94.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 7(Suppl. 5), 255-265. doi: 10.1111/j.1743-6109.2010.02012.x

[3] 鄭聖樺,性別對於台灣大學生性傾向與自殺關連性之調節分析,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Behavioral Medicine, 2007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