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台灣盆油又愛又恨的兩個字之我們到底想怎樣?想拚不死還是拚贏? | 朝陽區玄彬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賺錢!台灣盆油又愛又恨的兩個字之我們到底想怎樣?想拚不死還是拚贏?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前幾天深夜跟我尊敬的蘭蘭夫人深夜聊天,和她聊起電影行業的分工,我越說越誇張,把幾個分工細化,又扯入預算票房等問題,聊High了,就亂了。她隨手回了一句:「你在大陸待太久了,滿腦子都只有錢」。當然那是因為評論的雞同鴨講,造成了彼此的誤會。但實際上這也是我遇到最多的問題,我來自是一個窮得只剩下錢的地方嗎?或,賺錢是罪過嗎?想拚不死還是拚贏?

因為這是專欄,所以要掉下書袋,德國社會理論學家韋伯(Max Weber)在他的論文《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指出,西方資本主義的興起與基督新教教義中對於財富、時間、職業態度的觀念不同於天主教,新教關注的點在於,金錢如何使用與獲得的途徑是否良善,不允許空耗時間,對於職業生活篤信「不勞動者不食」的敬業精神。也就是說,其實無外乎一種奮鬥向上的精神,激勵了勞動與商業與資本主義社會的形成。(不像天主教賣贖罪券,善與惡可以交易的。)我這麼掉掉,也就是想說,實際上,一件事情的正反與否,與價值觀有關,而以甚麼標準判斷金錢,用甚麼心態去看成功,其實是一個環境的事情,一個自處的事情。

其實我之前深夜聊天的,是在談商業市場中的分工,以及如何透過合適的分工,拚搏,去獲致一定的商業位置。也就是我們從小都唱的《愛拚才會贏》,大陸童鞋們最熟悉的台灣話,也是這五個字。其實我們曾經也有過這種拚搏精神,不知為什麼,最近感覺,發現其實某個程度,商業的成功,代表了「拋棄夢想」。或者說,追求某些目標,不可以把金錢考慮進來,否則就會市儈,不高級。

我還是要說一下,我心目中的成功不是只有金錢或票房的一個標準。但我們針對這個標準的看待,是有敵意的。其實我們生活在一個商品時代,所有的產品、服務、內容,在合法的狀況下,本來就是可以透過貨幣做等值兌換,牛奶如此、電影如此、公關服務也是如此,並不因為某個行業牽涉到文化(我才不加創意兩字),就會因而高尚、高價或高水準。也本來不該因商業介入,而庸俗、取巧或市儈。

還有,當你理性觀看市場時,就牽涉到生存法則以及如何投入、如何獲利。(當然,商譽與倫理是得考慮進來的,我知道一定得提這句,否則又有婉君不高興來找碴)按照正常邏輯,我們希望透過拍攝電影,拍出好的電影作品,在市場上獲得好票房,來積累自己的下部作品人氣、品牌、資金,那麼我該考慮的,是市場成績的最大化,與效率化。(婉君,你好,前提是好電影作品)。

令人不明白的是,為什麼那麼多的台灣作品,沒有清醒考慮到全華語區的銷售與市場?強調下,我說的是清醒考慮,而不是發夢考慮。

因為我工作的關係,經常遇到電影人與我談如何進軍哪個市場。少數人,直接想投其所好,但沒做市場調查拍錯觀眾馬屁,例,告訴台灣以外的投資人,「我這個是文創作品」(我很後悔寫出那兩個字);更多人,即使意識到這部電影需要海外市場,卻從不考慮某些自己所拍題材、內容,可出口與否,遑論市場口味。我這裡當然提出的是電檢制度,台灣的電影檢查多年的開放,與分級,幾乎是全亞洲最鬆的。

其實我很能感受到台灣盆油對大陸市場的陌生與敵意,有些我能了解,但大多數出於以井窺天。例如,有些人就認為我每天吃地溝油很可憐,有些人則是遇到我就要我介紹賺錢機會,有些人,則是一看到還可以的電影項目,就覺得可以在大陸賣個好票房回來。如果人生這麼簡單,那不就太好了?

當然,我覺得更多的是敵意,認識與態度上的分歧。但,閉鎖不代表不會被入侵;開放也不代表會被同化。只有當放過自己的文化優勢時,才會讓自己處於劣境。

我們一直有很好的創作者,只是苦於市場孱弱,現今基礎無法撐起一個大的票房市場。也可能需要資金注入,以便把某些創作理想完成。有些夢想,可以透過現有資源完成,那就做;但有更多的夢想,需要放下架子,放下成見,去了解對方、了解自己。

那夜與蘭蘭夫人聊時,看到那段「腦子裡只有錢」,我停下來思考了一下,過去常常自豪保留心中那塊驕傲的地方,有那麼一度出現信心危機。仔細想了下,我確實不是這樣,當晚是提出來的建議方案,都有可能得花錢。我現在提出來的,可能是花錢買不到的,我們甚麼時候才會拿出《愛拚才會贏》地精神,為自己的產業努力一下,甚至是為我們的文化的優點再拚搏一下?

至少,我是在這裡這麼努力的。


Bonus!你所不知道的美食:

圖/盛金樓,摘自網路。
圖/盛金樓,摘自網路。

盛金樓: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外交部南街8號樓京華豪園106店鋪

電話: +86-10-8562-2792

對了,北京大多數的好餐廳同一個朋友帶我去的,後來因故失和沒有聯絡了。友好期間,知道他不喜歡自己發現的餐廳,被人引用後未將功績規在他身上。所以我在此提一下此事,這位友人如果看見,請知道我的感謝。略去其名,只為免失和對象曝光罷了。

盛金樓是溫州菜館,店鋪附近是遠近馳民商場老番街附近,當年聚集很多勤懇的溫州商人(對,他們就是比新教徒還要努力的那種),因而有同鄉們聚集,出現餐廳。TVBS的北京特派宿舍以前在附近,若有T台同胞讀到,下次去肯定試試看。

我猜想大多數台灣人走進餐廳,馬上就會有回家感覺,因為門口放了活水產,菜櫃放了很多醃菜,店裡的氣味,類似台灣的傳統海鮮小吃店。一道炒粉乾,則幾乎是台灣的炒米粉風味。其餘,油渣炒白菜,滷豬腳等,都非常的貼合台灣人口味。唯一慎點的是魚丸湯,偏鬆弛的魚丸口感與有點酸酸的湯,不是台灣人的口味。店內品類多樣,可以請服務生多介紹幾個常點菜,至於水產,就看財力,我財力不夠,沒點過。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