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複雜,誰想要簡單? | 蔡宜文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如果可以複雜,誰想要簡單?

簡單的勵志語被簡化為「廢話」,其實是一種危險? 圖/取自PeterSu臉書
簡單的勵志語被簡化為「廢話」,其實是一種危險? 圖/取自PeterSu臉書

Peter Su不知道有沒有想到,自己這本暢銷書光書名就造成一種造句的轟動,在網路上出現了造句比賽,連客家小吵都忍不住拿來做梗,但我想就算Peter Su有想到,也會絲毫不在意的認為「不懂自己的人花大半輩子也不會懂自己」因此不需要介意吧。

許多鄉民笑說這書名是廢話,或直說其許多「金句」為廢話。這裡的意思,大致上就是指,這些道理是很簡單的且每個人都知道的。大概就像開水是水,大便是屎,每六十秒就有一分鐘過去了,這種直觀就可以認為是事實的陳述句,而Peter Su在批踢踢或FB上受到「廢話」的指涉,多半就是不知道為什麼這種「簡單」的東西,居然可以暢銷或是受到歡迎。

有趣的是,這個問題,在這本書的書名已經回答了,Peter Su或是近幾年來同類型的兩性勵志金句作家為什麼會紅的原因,那就是:「如果可以簡單,誰想要複雜」。

大家都需要的「廢話」?

這裡的誰,指的就是讀者與受眾。

其實,Peter Su或其同類型的作家講的東西正不正確,常不常識,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簡單、易懂,而且不需要複雜的操作。打個比方來說好了,下段為Peter Su在其FB上引用自己書的片段

討厭你的人基本上討厭你的全部,包括你的優點,相同的,愛你的人也愛著你的全部,包括你的缺點。

就像那句話說的:「懂你的人,無論如何都會相信你;不懂你的人,可能花了大半輩子去解釋他還是不相信你。」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最怕的就是,不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卻輕易的相信了別人嘴裡所說的你。

我們從這段來觀之,「討厭你的人基本上討厭你的全部,包括你的優點」這句話其實並不是什麼不可推翻的真理,事實上我們可以找到大概兩百個以上,具愛恨交織關係的自我陳述,來反駁這個宣稱(例如多數的親子關係,詳情可翻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或《背離親緣》)。作者也沒有講這個推論是如何推演出來,是透過他的經驗,還是有實證的研究;只是它很簡單,很直覺,而且很易懂。

批評Peter Su所講的東西簡單,或是「廢話」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消費這些言論的人,本身就是需要這些直觀的「話」。需要別人告訴自己,討厭自己的人就是討厭你的全部,愛自己的人,就是愛著自己的全部;不是因為這是對的或錯的,更不是因為這是什麼智慧的結晶——只是因為他們需要。

需要這種療癒系的虛擬姊妹淘或好兄弟,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人生總有些走不過去,而需要在FB或LINE的動態上擺些句子,用以宣告自身也宣告其他人的時候,所以我沒有對這類金句勵志書籍,久居暢銷書排行榜有什麼憤恨或怨怒。因為它們是被需要的。也因此我並不認為這些話、這些金句是「廢話」。廢話的意思是「不需要說出來大家也知道的話」,像是上述說的每六十秒就有一分鐘過去。

反諷Peter Su說的是「廢話」,好像已經預設這些話,是某種不證自明、不需陳述的真理,但其實不是,這些話正是因為受眾而生,因為需要量身訂做而出現的話,一點也不廢,非常值錢。

「簡單」是一種奢侈的想像

如果說這些勵志金句的問題不在於廢,那是在於什麼呢?

要說勵志金句之所以被需要,就來自於簡單;那同樣的「簡單」便也是它最大的問題,或更明確一點——為了簡單不得不帶來的「簡化」。當必須要把某些現象、某些觀點融入簡短的金句中時,發話者的身分與立場,或這段話的處境就會消失,變成好像適用於每個人的「常識」。

例如Peter Su 於Cheers雜誌酷青發聲所提到的兩個練習曲中,第一個「生命很簡單,只是我們誇張了」,一開始就引用了梅莉·史翠普的「我難以接納不喜愛動物的人。最重要的是,我沒有耐心去對待那些不值得我有耐心的人。」以此開始,導向如果可以簡單誰想要複雜。我們姑且先不討論到底梅莉·史翠普有沒有講過這些話(要追網路上不知來源的名人名言錦句實在太花時間了),就先當作梅姨有說好了,只是梅莉·史翠普是在什麼樣的生命階段、什麼樣的身分地位上,講出這席話的?大家想想自己的人生是不是已經到達了梅莉·史翠普階段(或更殘酷一點,應該要思考自己的人生有沒有可能達到梅莉·史翠普的階段)。梅莉·史翠普百分之一千兩百絕對是可以沒有耐心對待那些不值得有耐心的人,可是多數在看Cheers雜誌的人並不是,是的,我們都不是梅莉·史翠普——我們也不是Peter Su。

對於發話者立場與位置的簡化,通常就會導向對關係與處境的「簡化」。

再次回到Peter Su 那則動態來說好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最怕的就是,不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卻輕易的相信了別人嘴裡所說的你」聽起來並沒有什麼問題,可問題就在於你的人與人,指的誰?是指哪一種關係?在Cheers 雜誌的文章我們大概可以看到同樣梗概的文字,像是:「我不願去取悅不喜歡我的人,或去愛不愛我的人,或對那些不想對我微笑的人去微笑。對於友誼我不喜歡缺乏忠誠和背叛。我無法與那些不知如何給予讚美和鼓勵的人相處。誇張讓我感到乏味。」

如果今天這個「別人」是你的客戶、上司、師長、甚至是父母、伴侶呢?就算你拒絕相信這些「別人」嘴中說的你好了,你有多大的程度跟資源可以選擇不改變或不受傷?

如果希望你改變你本質的人,是你的上司老闆、或是你的指導教授,你要如何不改變自己?要如何不去對不想微笑的人微笑?

任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其關係面臨的處境有很多種,但有一種是我們通常難以避免的——對方對你握有「權力」的關係。這種權力不僅局限於老闆或指導教授這類有明確權力,決定你會不會被解雇、能不能夠畢業的上級,也包含在情感上,對你有「權力」要求你進行一定程度情緒勞動的如父母、親人與伴侶(甚至有些時候還包含朋友等)。

這並不是說,所有人都不想要被這些對自己有權力的人產生關係,矛盾的是,多數的人並不反對與這些有權者建立關係,特別是在父母、親人與伴侶上。

權力常常是互相的,他對你要求的情緒或身體上的勞動,也是你之後能夠得到其支持的重要關鍵。所以,對的,這些關係是很複雜,且難以「簡單的」。若再加上情緒、再加上那些我們拿以捕捉的人生片段,或再加上當前社會結構大小缺口,這些關係從來都不是拒絕複雜,或想做自己就做自己能夠解決的。

簡化過後的簡單或許有其必要性,但我們必須警覺到簡化背後的危險,療癒是一種暫時的心靈寄託,但產生的困境不會因此被解決。 圖/取自PeterSu臉書
簡化過後的簡單或許有其必要性,但我們必須警覺到簡化背後的危險,療癒是一種暫時的心靈寄託,但產生的困境不會因此被解決。 圖/取自PeterSu臉書

對於某些人而言,生命裡的不簡單,從來都不是「誇張」。

長年照顧失能母親的女兒,可能在母親離世時同時感受到解脫跟悲傷,但一方面又對無法回歸社會充滿焦慮;中年失業的先生面對成為家中經濟支持的妻子,可能同時感受到感激與屈辱,擔心自己在社會及家中的容身之處;朋友之中最早懷孕生子的女生,通常都會與其他無子的朋友漸行漸遠,不是因為誰討厭誰或誰缺乏忠誠,而是社會對於母嬰的不友善讓她難以參與友伴的活動。

這些金句或許可以讓一個工作十小時後(或更慘一點,如果你最近在立法院上班的話,連續工作三十幾個小時後),一個薪水大概也負擔不起其他抒發管道的人,得到一個緩解,緩解自己選擇不去對誰有耐心的罪惡感,原諒自己原來可以不討好誰,但當實際上回到工作崗位、回到社會的位置上,你總是要討好誰,總是要對誰微笑,然後無奈的吐出一句:「如果可以簡單,誰想要複雜」。

如果可以複雜,誰想要簡單?

但問題就是,我們必須要複雜,必須要複雜的面對這些問題。當金句簡化了發話者的位置,簡化了關係與處境後,這些問題的「簡單」解法,就變成簡單本身,或者應該說,是問題者的本身,讓你覺得轉念了、改變想法了,想的變簡單了,這一切困頓與問題都會消失。

但其實不會。

有時候無論你跪著趴著哭著,夢想這條路都不會走完,可能更慘,在你邊哭跪趴追夢的時候,有些人隨後就把你唯一的家拆掉,或是明明有工作卻不准你保勞工保險。

這些金句簡短的把問題解法轉向自己,把這一切轉為個人的不努力(或不夠常練習愛自己)或個人心態的負面、不樂觀。

可怕的是,正是這個要逼你哭著跪著趴著也很難把夢想這條路走完的社會,讓讀者沒有時間沒有情緒去想像「到底為什麼現在是這樣的」。所以「簡單」才會這麼被需要。因為唯有簡單的解方,在當前的生活才有實行的可能。比起爭取公共托育設施、關注長照政策、了解到底為什麼研究生要爭取勞健保......轉換自己的負面情緒、練習愛自己都簡單的多,畢竟那是「自己」就應該可以完成的事。

最後,寫這篇文章並不是在說熱愛療癒系名言錦句,就是沒有深度或拒絕思考困境的人,更不是在攻擊Peter Su等勵志書籍的作家之文字。只是我們要小心簡化的危險,這些勵志金句是簡化,同樣的認為「如果可以簡單,誰想要複雜」是廢話,也是一種簡化。

為了舒緩情緒,這些簡化過後的簡單或許有其必要性,但我們必須警覺到簡化背後的危險,不要最終變成所有人的困逆境,都以這種簡化的解決方式、一概而論,更不應該因為這樣的簡化,讓人拒絕負面情緒,並認為一切困境,都是因為個人無法轉換情緒所造成的。

療癒是一種暫時的心靈寄託,但產生困境的問題,不會因此被解決,更不可能就此消失。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