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的結果:共找到 1688筆 約 0秒
被瘋狂管考壓榨的結案機器:談法務部與高檢署「200件」事件
公共政策.吳忻穎:03 May, 2019日前法務部在1372號部務會報指示,對於各地檢署基層檢察官未結案件「逾200件」以上案件者,檢察長「應加強督導」,因此高檢署要求地檢署研考科發放報告表,要求今年3月底案件未結逾200件以上的地檢署基...

張智程/「令和」真能捎來春意?平成政經總檢討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02 May, 2019接近三分之一個世紀的平成時代,隨著明仁天皇的退位正式劃下句點,5月1日起日本正式進入以德仁天皇為國家元首、年號「令和」的新時代。回首平成30年的歲月,日本這個國家對台灣來說最為「親近」的國家,事實上...

民主國家之死:民選獨裁者如何溫和地侵蝕民主制度?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30 Apr, 2019▍前篇:像你一樣的總統:摸蜊仔兼洗褲的政治素人如何摧毀民主?司法、執法、情報機關都我的人要更加了解民選專制者如何溫和地侵蝕制度,想像足球賽會有幫助。為了集中權力,企圖專制者必須有裁判支持,排除至少對...

訴訟的健保制度?從另個角度看《法律扶助法》修正爭議
公共政策.陳明呈:25 Apr, 2019生病需要看醫生,萬一遇上訴訟糾紛,又該找誰?從付費者立場來看,假設無法具體證明辯護品質好壞,在同樣預算下,您會選擇能夠補助更多或是更少當事人的方案? 立法院日前審議《法律扶助法》(下稱法扶法)第5條...

好萊塢大電影時代:roadshow 映演的眉眉角角
社會文化.陳煒智:26 Apr, 2019每次翻閱好萊塢「大電影時代」的相關文章,都對所謂的「showmanship」一詞心生嚮往,但在中文語境裡,卻又很難找到合適的無縫翻譯。所謂「showman」,雖有「娛樂家」一詞可借指涉,但娛樂家也要...

我們與真實的距離:歡迎來到離島檢察官的現實世界
公共政策.吳忻穎:25 Apr, 2019日前看到一位律師同學在Facebook上發表一段感言:最近我的臉書上大家都在討論一部戲,叫什麼《我們與惡的距離》?據說是法庭戲?當了律師以後,我就很少看這種戲劇,因為實在跟現實差太多,律師生活絕對不...

林秀芃、劉育育/苗栗「苑裡掀海風」:用行走與書寫,找回土地的語言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23 Apr, 2019每塊土地,都有值得敘說的故事。2014年,在台灣社會因「318學運」而有歷史轉折的時間點上,我們一群被社運啟蒙的青年,決定返回家鄉苑裡,成立「苑裡掀海風」。從社運的「反」,到「返」鄉的過程,多了一個...

蔡亦竹/承擔者們與老鼠冤——借鏡日本幕末維新看2020大選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23 Apr, 2019借古諷今,從以前到現在都是造反不成的書生在做的二百五事情。但是今天我還是要當個二百五。中國來了。從宮廟和謠言群組裡輕輕地爬出來,撒了滿天的假新聞和一堆又大又亮的人民幣。2018年底,掛著發大財和九二...

電影片長 vs. 膀胱容量:從《復仇者聯盟4》談超級長片
社會文化.陳煒智:23 Apr, 2019日前《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The Avengers: Endgame)宣布了電影片長為3小時1分鐘,引起全球影迷熱烈討論。網路上處處可見揶揄攜帶超巨大爆米花和可樂桶端坐影廳的各種想像圖,甚至還...

王維菁/缺乏專業自律的新聞自由,是我們要的「新聞自由」嗎?
社會文化.卓越新聞電子報:22 Apr, 2019新聞自由需以新聞專業倫理實踐為基礎,若無,請不要濫用新聞自由一詞。 近年來,台灣新聞媒體似乎將新聞當作政治工具之作為無限擴大,引發諸多新聞倫理問題,包括真實正確、公平公正客觀、造謠造假、惡意錯誤詮釋...

五四@100:「文化運動」和「政治運動」間的反覆辯證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02 May, 2019「五四」的合法性,我們今天看來,當然是毫無疑問的,但在1920年代初,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五四」為什麼會發生,它的精神是什麼,從中可以得出怎樣的經驗教訓,這些都是敵友之間以及同盟內部爭執不休的...

印尼總統大選:你所不知的「快速計票」與「黑色競選」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7 Apr, 20192014年7月9日是印尼民主改革開放16年來,第三次由人民直接選舉總統暨副總統,對正走上民主十字路口的印尼政府與選民來說,這次選舉關乎國家是維持近年來的發展路線,昂然踏上尊重人權與以民為本的民主大道...

跟著唱翻天:重返「K歌帶動唱」的古早觀影體驗
社會文化.陳煒智:17 Apr, 2019一邊看電影一邊唱歌?國內觀眾近年有愈來愈多機會,親炙這一類在歐美國家行之年餘的另類觀影活動。它不單單是看電影,更是和同好——認識的、不認識的——一同參加的大型聚會。它甚至和萬聖節的扮裝晚會有些類似,...

是讀書無用?還是你不知道如何「讓讀書有用」?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8 Apr, 2019讀書有沒有用是老問題。很多人批駁「讀書無用論」,但都沒有批到本質。讀書無用論的本質是,學習者不具備使學習有用的能力。最明顯的是,仍然有太多人沒有對「讀書」進行分類。熟讀《唐詩三百首》,但我依舊牙痛,...

潔西卡/台劇作為文化國防——談《我們與惡的距離》及《國際橋牌社》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14 Apr, 201990年代有一種說法,彼時剛剛解嚴,密集的國會全面改選節奏,使每次選舉都是關鍵時刻(moment of truth)。因為在一次次選舉結果的反覆確認中,台灣社會的民主和開放呈現一種螺旋式的上升,讓我們...

監督司法,需要的是神對手!從一則殺人新聞爭議報導談起
公共政策.陳明呈:10 Apr, 2019真正客觀的新聞不僅要報導事實真相,更要闡發事件意義。這樣的新聞不僅在事發當時動人心魄,更能夠傳之久遠。它的價值不僅在於「消息來源可靠」,更能與歷史展現相得益彰。這樣的新聞在10年、20年、50年之後...

李奕萱/「社會亂源」基地一日遊:與NGO走一趟台灣民主之旅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11 Apr, 2019當民主逐漸穩固,抗議成為日常,隨著吶喊、衝撞、抵制的頻繁發生,許多與之相反的聲浪也相應而生,不少倡議型非營利組織(下稱NGO)因此被某些反對者冠上「社會亂源」的稱號。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的店長張慧如說...

謝世民/從九二共識到一國兩制:依賴中共,就是通往奴役之路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11 Apr, 2019中共對台灣的主權主張,以及堅持以武力威脅為手段來達成反獨促統的目標,使得中共成為影響台灣政治最深的一項外部因素。台灣社會的民眾和主要政黨從來不敢忽視中共的存在。在歷次全國性選舉中,國民黨候選人的「兩...

李中志/民進黨初選機制的迷思:被污名化的「政治協商」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10 Apr, 2019自從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宣布爭取2020的民進黨總統提名人後,綠營內部掀起一陣紛亂。有人對挑戰同黨現任總統連任期期以為不可,認為既可能造成跛鴨效應,也會分裂泛綠陣營;但也有人呼籲捍衛民進黨的民主傳統,遵...

黃美英/從械鬥到拚陣頭,兼談「迓媽祖」與青年世代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09 Apr, 2019眾所皆知,宗教信仰具有安撫人心及穩定社會的功能,但近年屢見台灣一些宮廟活動發生陣頭團體或角頭兄弟的衝突,尤其是大甲媽祖遶境彰化,愈演愈烈的搶轎和打群架風波,嚴重影響香客心情,且拖延遶境行程;另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