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媒體

的結果:共找到 3056筆 約 0秒

宋家瑋/《島國殺人紀事1》:「駭人命案」背後,無罪推定的陽光普照

社會文化.Giloo紀實影音:25 Jun, 2021

第一次看《島國殺人紀事1》是高中懵懂的時候,當時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案件都仍然在進行當中,第一次觀影後那種背脊發涼,腦袋像似被重擊後的昏眩感,再次觀看發現似乎還殘留在意識當中。蔡崇隆導演是法律系畢...

當Netflix走入俄羅斯:電影《冰上之愛》的國際野望

社會文化.吳思恩:24 Jun, 2021

2020年10月,Netflix在俄羅斯進行在地化,由俄國最大的私人媒體控股公司Национальная Медиа Группа(National Media Group)營運,去年底其市佔率已經...

王宏恩/藍、綠、年輕人都接受的報紙——用數字送別《蘋果日報》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24 Jun, 2021

在我一路長大的過程中,《蘋果日報》對我有份特別的緣分。我第一次上街抗議被採訪還被貼出來,就是參加反媒體巨獸時被蘋果報導。我第一次做統計分析,研究各種星座上台大的機率,也是被蘋果挖掘出來報導,是我第一...

法官吹哨「簡訊實聯制」遭不當利用,問題在於台灣防疫蒼白的法制面

公共政策.吳忻穎:21 Jun, 2021

台中地院張淵森法官於6月19日投書〈我必須成為吹哨者:「簡訊實聯制」資訊遭利用,指揮中心請儘速反應〉,文中質疑「簡訊實聯制」的資訊使用範圍,並指出警方在執行通訊監察時,透過簡訊實聯制發送的簡訊來鎖定...

公投和罷免是民意的展現?「直接民主」的錯覺與假象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1 Jun, 2021

實務上,公民在選舉期以外要如何表達政治偏好?不少研究人員和政府都問過同樣的問題,也有一些國家採取相應措施。譬如義大利就在恆常民主這方面做了不少,包括取消公共補助政黨,並經常舉行公民投票。瑞士也經常舉...

失戀、中二病到反歧視:BTS、奧莉維亞...新世代的青少年流行樂

社會文化.簡妙如:18 Jun, 2021

在疫情的亂流中,有幾個耀眼的偶像與音樂團體,在5月21那週,擄獲全球青少年少女的心。從2020年我們看見世界被COVID-19「統一」,全球一體承受這場疫病,但其實在流行病覆蓋全球以前,流行音樂——...

疫情下的我們,可以先預習的「防溺水」救命題

公共政策.張景泓:17 Jun, 2021

媒體報導2021年6月8日,泰國普吉島一家五星級飯店發生一起意外事件。一對夫婦原想在飯店泳池享受游泳,沒想到卻雙雙溺斃於泳池底,讓同行的兒子悲痛不已。然而經調查後發現,該泳池因疫情關係並無對外開放,...

「台山核電廠意外疑雲」對台灣有影響嗎?極權國家發展核能的風險

公共政策.蔡中岳:17 Jun, 2021

根據CNN報導,位在中國廣東的台山核電廠有輻射外洩的高度風險,訊息揭露後引發各方討論。這訊息因為法國電力集團(Électricité de France, EDF)旗下的核電產品供應商法馬通(Fra...

俄羅斯的模樣:康查洛夫斯基《Homo Sperans》中的眾生相

社會文化.吳思恩:17 Jun, 2021

如果要拍一部關於「台灣」、「台灣人」的紀錄片,什麼是必備的元素與符號?或許在國族認同尚未出現絕對多數的解答之前,我們無法給出明確的答案。從課本上學到的三千公尺高山、四面環海的景致並沒有與多數人的生命...

從威權回歸「公僕」角色:警察文資地景需要一些庶民觀點

公共政策.蕭文杰:16 Jun, 2021

台灣在1982年開始有《文化資產保護法》,2000年公民才開始有申請文化資產的公民權利。早期台灣文化資產的詮釋,多由擁有權力者掌握話語權,民眾大多聽信官方所聘請的專家。但是隨著民主化,人民開始爭取文...

對疫苗提出疑問就是假訊息?指揮中心「澄清文」的反效果

公共政策.吳忻穎:16 Jun, 2021

筆者於今年5月發表〈「假訊息」淪為「狼來了」?被濫用的社維法與紓困條例處罰規定〉一文,探討《社會秩序維護法》、《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以下簡稱「紓困條例」)、《傳染病防治法》等...

新冠疫苗爭奪戰(八):塞爾維亞牽手中俄,「疫苗大外宣」巴爾幹?

時事觀察.徐子軒:16 Jun, 2021

媒體報導,經過俄國的授權和測試後,塞爾維亞在六月正式成為Sputnik V疫苗的新產地,預計未來半年可製造400萬劑。此前,塞爾維亞已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聯手,由中國國藥協助在塞國建立疫苗工廠,若十月...

網路時代的教育:如何讓孩子自由探索,與世界連結?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8 Jun, 2021

網路發展到2020年,世界出現劇烈的變動。人們的生活、興趣、語言、經濟、社會與國際政治,都出現全新的樣態。好的一面是每個人,不管身分地位,都有發表言論的可能,而且資訊流通,提供人們自主判斷的基礎(極...

線上開庭的安全金鑰:「妨害司法公正罪」如何防止視訊審理問題?

公共政策.王子榮:15 Jun, 2021

隨著疫情繼續延燒,司法院除了日前接連宣布各地法院非必要的開庭活動先暫時緩一緩外,也趕緊做了一些法規的修正——如之前再度放寬「法院刑事遠距訊問擴大作業要點」(下稱作業要點)。不過對照國外法院的經驗,恐...

《六人行》魅力歷久不衰?(下) 經典美劇「懷舊回歸」的意義何在

社會文化.漢斯黃:10 Jun, 2021

▍上篇:《六人行》魅力歷久不衰?(上) 從串流還魂再生,卻不夠政治正確?熟悉的舊劇最對味?經典影集成為各家串流「吸客」利器上述這些「多元性不足」的爭議,並未阻礙《六人行》在串流平台的人氣。2015年...

《六人行》魅力歷久不衰?(上) 從串流還魂再生,卻不夠政治正確?

社會文化.漢斯黃:10 Jun, 2021

2004年5月6日,家喻戶曉的情境喜劇《六人行》歷經十季、236集播出最終大結局,估算約有5,200萬名觀眾在電視前,守候羅斯與瑞秋會否完美復合,錢德、摩妮卡、喬伊與菲比將如何與觀眾告別。《六人行》...

以巴衝突的未解之結:以色列精準武器發威,卻陷入戰略困境?

公共政策.全球防衛雜誌:10 Jun, 2021

當全世界都在為新冠肺炎疫情焦頭爛額之際,沉息一段時間的以巴衝突突然再起。今年5月以巴衝突的主因,是5月6日時,巴勒斯坦人在東耶路撒冷抗議以色列最高法院決定驅逐六個巴勒斯坦家庭,這次抗議迅速升級為猶太...

年輕世代沒做過的事,為何要悔罪?一段台灣與德國學生的對話

公共政策.吳忻穎:08 Jun, 2021

只有坦誠面對過去,才能勇敢走向未來。六四剛過,不少外媒在這一天做了回顧報導。雖然在中國和香港被迫「噤聲」,香港的一些悼念活動也被打壓,1但極權政府或可堵悠悠之口,卻無法抹去人民歷史記憶中的傷痛,以及...

疫情輿論沸騰:當恐懼被誇大,台灣調適與回應能力的考驗

時事觀察.吳介聲:08 Jun, 2021

台灣本土新冠肺炎疫情自五月初爆發社區感染逐漸升溫,迄今近一個月,累計超過萬人確診,超過280人病故,三級警戒從6月14日延長至6月28日。 跟全球各地相同,面對突發疫情,社會難免瀰漫恐懼焦慮情緒,這...

王宏恩/《民主的價碼》:有錢人有兩張票?潛伏在民主體制裡的金流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07 Jun, 2021

(※ 文: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時報文化出版的翻譯新書《民主的價碼》,由法國經濟學家茱莉亞・卡熱透過橫跨歐美各國的數據、法規、統計分析,企圖拆解當代錢與民主的關係,並根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