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模樣:康查洛夫斯基《Homo Sperans》中的眾生相 | 吳思恩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俄羅斯的模樣:康查洛夫斯基《Homo Sperans》中的眾生相

世界對俄羅斯了解多少?這個國家喜歡什麼?什麼樣的人住在這裡?他們如何生活?本片在向世界解釋、展示自我的同時,也在反問自己——「我們是誰?」。 圖/《Homo Sperans》預告
世界對俄羅斯了解多少?這個國家喜歡什麼?什麼樣的人住在這裡?他們如何生活?本片在向世界解釋、展示自我的同時,也在反問自己——「我們是誰?」。 圖/《Homo Sperans》預告

如果要拍一部關於「台灣」、「台灣人」的紀錄片,什麼是必備的元素與符號?或許在國族認同尚未出現絕對多數的解答之前,我們無法給出明確的答案。從課本上學到的三千公尺高山、四面環海的景致並沒有與多數人的生命經驗貼合,在意識上缺乏共同想像,在實際生活中不一定享有相同體驗,小小海島卻承載了極為複雜的多元樣貌。

與台灣截然不同,俄羅斯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境內擁有幾百個民族,橫跨11個時區,呈現當代俄羅斯的眾生相勢必更加困難。導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Андрей Кончаловский)的紀錄片新作《Homo Sperans》(Человек неунывающий)挑戰了這個議題。

康查洛夫斯基認為俄羅斯一直是世界新聞的關注焦點,但是世界對俄羅斯了解多少?這個國家喜歡什麼?什麼樣的人住在這裡?他們如何生活?本片在向世界解釋、展示自我的同時,也在反問自己——「我們是誰?」

俄羅斯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境內擁有幾百個民族,橫跨11個時區,呈現當代俄羅斯的眾生相勢必更加困難。 圖/《Homo Sperans》劇照
俄羅斯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境內擁有幾百個民族,橫跨11個時區,呈現當代俄羅斯的眾生相勢必更加困難。 圖/《Homo Sperans》劇照

關於我,以及我的國家

本片以數個訪談以及生活影片剪輯而成,不同的問題理當有不同的回答,但人們給出的答案卻又遙相呼應。本片開頭開宗明義,拋出「你喜愛俄羅斯的什麼?」,而答案五花八門,包括自然資源、土地、冬天……等等可以一一列舉的事物,也包括了沒有原因,因為她是祖國、不論她有多糟糕都會愛她的真摯告白。

這兩種面向的答案正顯現了「俄羅斯」(Россия)之於其國民的重要意涵,她是被皚皚白雪覆蓋的廣袤大地,在國民腦中有著確切的國土形狀,她「必須」被北極海、波羅的海、黑海與太平洋包圍,而「河流」更是千年前的立國基礎,是與鄰國的交界線。「自然景觀」在國人心中的重量之大,幾乎主導其意識上如何建構國土輪廓。

這一切絕非藉由觀光局影片、政府宣傳即可達成,而是透過文學、繪畫、戲劇,不斷、不斷地重複歌頌,包括對於祖國的描寫、對於海洋、樹林、川流的刻畫,讓一輩子都不可能踏遍國家每一寸土地的人們,對於國家的想像卻異常清晰,甚而如此堅定地將「祖國本身」視為喜愛的原因與結果。這也呼應了導演於後段提出的另一個問題:「家」,他們住在哪裡?那裡有什麼呢?回答依舊不出山川,對於「家園」的執著,是出自於國家,也建成了國家。

自然之於俄羅斯人如此重要,而被這塊土地框住的人們也同樣值得去愛。被問及俄羅斯人的性格特色是什麼?人們的回答如此多元——「熱情」、「簡單」、「堅強意志」、「刻苦耐勞」、「不太政治正確」,大大超出了「戰鬥民族」的簡單概括與想像。

第三個問題大約也是國際最為關注的問題,除去各國際媒體參差的立場與視角,俄羅斯人對於「俄國是否有民主自由?」也有不同想像。除了單純的有、無劃分之外,有人認為有言論自由便等於民主自由,也有人認為「民主」這一詞彙並不屬於俄羅斯,更甚而民主代表了混亂。

迥異的回答,代表了每個人所經歷的「民主」與「極權」所對應的生活:今日的俄國老年人代表的是史達林大清洗的迫害,與二戰勝利雙重影響下的複雜情懷;中年人所經歷的民主是戈巴契夫開放帶來的混亂,是葉爾欽代表的頹靡,以及普丁上任帶來的復興;今日年輕人感受到的卻是普丁執政越發獨裁,俄羅斯聯邦是一齣無法與西方民主比擬的秀場。

「自然景觀」在人們心中的重量之大,幾乎主導其意識上如何建構國土輪廓。 圖/《Homo Sperans》劇照
「自然景觀」在人們心中的重量之大,幾乎主導其意識上如何建構國土輪廓。 圖/《Homo Sperans》劇照

信仰與生命的意義

接著問題從凡塵上升至「神」。俄羅斯傳統上被認為是信仰東正教的國家,其宗教體系、儀式不同於西方,當年的基督教分裂是今日俄羅斯與西方無法互相理解的原因之一。虔誠的信徒與無神論者同樣住在這個國家,西元988年羅斯受洗,東正教成為俄羅斯國教,自此開啟了與俄羅斯社會近千年的融合,卻於蘇聯時期遭到打擊,在解體之際又成為當年「喪國」俄羅斯人的心靈支柱。

神存在與否、會不會幫助人們已經不是信仰東正教的首要考量,《孤獨之島》(Остров)導演帕維爾.倫金(Павел Лунгин)曾於受訪時說:「歷經苦難的無神論者比虔誠的信徒更接近神。」在無垠雪白之中,繽紛的聖像畫豐富了他們的生活,神秘、隆重、華美的儀式撫平他們的傷痛,信仰化約成生活的一部份,不論心中的那個影子是否為神。

而不論是否擁有心靈依歸,日子終究得過,人們說如果有錢、有房、有孩子、逝去的親人能夠回來,他們就能擁有絕對的快樂。政府應該把路鋪平,更加重視每個個體、市面上多一點國貨,在這些日常中的大小事加把勁。講起願望、抱怨,人們總是喋喋不休,對於我是誰、我的國家有好多想法要闡述,在片中唯獨有一個問題問倒了他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鏡頭裡的人低下頭、撇開臉,是沉思也是困惑,這並非他們獨有,而是世人終其一生都難以解答的問題。

對於我是誰、我的國家,人們有好多想法要闡述,在片中唯獨有一個問題問倒了他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圖/《Homo Sperans》劇照
對於我是誰、我的國家,人們有好多想法要闡述,在片中唯獨有一個問題問倒了他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圖/《Homo Sperans》劇照

以羅斯大地襯托的深廣靈魂

導演在這些問題中穿插了七段日常生活,走訪了克拉斯諾達爾、伊爾庫茨克、克里米亞、猶太自治州、秋明和遠東,彷彿得取材自如此廣泛的地理空間,才能呼應被攝者的一字一句。俄羅斯的廣闊似乎反映了俄羅斯靈魂的廣度,不論是天真的孩童,或未曾失去幽默感的癌末農場主人,都對生活有了自己的理解,他們都不是菁英、意見領袖,而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一個個小人物。

最後一位被攝者是撿廢鐵維生的男子,他平常會將自己的生活影片放上Youtube,看能不能藉此獲得一些收益。這與導演希望藉由拍攝本片,使得片中人的生活獲得支持的想法有了對映,而本片的受眾包含了俄國國民與外國人,兩者看待這部電影會有何不同的感受與思考?本片所呼喊的對象真的理解俄國人的想法了嗎?他們更了解自己了嗎?亦或如同Youtube上的留言一般,自顧自地憐憫他人的人生了呢?

統計數字冰冷、客觀,卻不一定易懂,導演在片尾提出了一些資料:50%的俄國人無法負擔一星期的假期費用,25%的俄國孩子生活費低於貧窮線,但有81%的俄國人認為自己很快樂。《Homo Sperans》試圖拼貼出俄羅斯社會的眾生相,它絕對成功呈現了某些面向,卻也不全然完整,這是一個值得深刻探索的美景,它千年來的變與不變,即使人們窮盡幾代的時間探索所謂的「俄羅斯」,或許都未能找到一個完美的解答。

《Homo Sperans》試圖拼貼出俄羅斯社會的眾生相,它絕對成功呈現了某些面向,卻也不全然完整,這是一個值得深刻探索的美景。 圖/《Homo Sperans》劇照
《Homo Sperans》試圖拼貼出俄羅斯社會的眾生相,它絕對成功呈現了某些面向,卻也不全然完整,這是一個值得深刻探索的美景。 圖/《Homo Sperans》劇照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