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
的結果:共找到 821筆 約 0秒
八大建議呼籲監護修法踩煞車,別讓司法和醫療單打獨鬥
社會文化.Right Plus 多多益善:06 Jan, 2022▍上篇:倉促修法無限期隔離精神病犯,病人、家庭、社會只會落入三輸局面法務部在近年重大刑案與媒體妖魔化精神病人的氛圍下強行推動修法,試圖把精神病人強制住院(監護處分)原本的限期規範拿掉。日後,只要「有...

納粹電影的反思,我看《波斯語課》
社會文化.曹郁美:05 Jan, 2022由國家人權委員會與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ISECO),共同舉辦的「猶太大屠殺專題攝影展」,於2021年12月8日在台北市監察院一樓梯廳側廊道展出。雖然攝影展已落幕,但本文想談談幾部跟德國納粹有...

電影如何回應我們這個時代?我的2021年度十大佳片
社會文化.彭紹宇:30 Dec, 20212021年告終,大疫時代即將邁入第三年,電影漸復甦,病毒雖未消滅,愈來愈多國家選擇與之共存,歐美春夏之後電影院解封,揮別2020年陰霾,商業大片輪番上陣,21世紀第二個十年開低,未來是否走高雖還是未...
「焚書是焚人的前戲」——行經納粹焚書紀念碑,反思我國執法現況
公共政策.吳忻穎:29 Dec, 2021日前在一門課的課堂講座介紹下,我和同學相約走訪了位於德國哥廷根Albani廣場的焚書紀念碑。時光倒退回到1933年5月10日,德國納粹在市中心禮堂廣場前舉行大型集會,集會隊伍一路穿越城中,來到Alb...

從「致憤青・文協影展」《七片海》談起(下):看電影成為時髦的一種象徵
社會文化.李政亮:27 Dec, 2021▍上篇:從「致憤青・文協影展」《七片海》談起(上):日歐美交織的島都台北值得一提的是,1930年代中期,島都台北的電影館也煥然一新,主因是有聲電影的帶動下,加上城市現代化的腳步,嶄新的現代電影館陸續...

從「致憤青・文協影展」《七片海》談起(上):日歐美交織的島都台北
社會文化.李政亮:27 Dec, 2021「姊姊,《七片海》(七つの海)來了!」(中略)「在新館演。」這是1933年《台灣新民報》的連載小說《命運難違》(爭へぬ運命)當中的一段姊妹對白。《命運難違》是台灣最早的新聞連載小說,作者林煇焜以日文...
一個積非習貫的民俗——與耶穌無關的聖誕樹歷史
社會文化.顏瑞霆:24 Dec, 2021相信大部分台灣人都有一個普遍的認知,那就是中秋節之所以要烤肉,源自一家醬油廠商的廣告「一家烤肉,萬家香」,加上賣場的行銷宣傳,久而久之形成的「習俗」。(不過也有人指出,早在1986年廣告問世前,就有...

吳冠緯/與人連結,乃以學識:台灣哲學家選讀——廖文奎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22 Dec, 2021夫智識分子,其學術的結合,不僅能貫通一切種族、信仰、地域、經濟之界限,並能以其結合性能對於立國基礎之態度,領導群眾,左右公民之團結。——廖文奎(1905-1952)人與人之間的往來交誼,從學術討論上...

一位西班牙報社前總編輯的殘酷回憶:「真相」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1 Dec, 2021發行一份內容更嚴厲、更大膽、更有正義感且更具獨立性的報紙,似乎是個合情合理的抱負,可是每當我向其他人提起這個目標,得到的回應總是:我們的記者覺得《世界報》已經具備這些特質了。西班牙報章媒體業的嚴謹度...

「足球」與「人權」進行式:2022卡達世界盃的爭議與啟示
社會文化.丁桀:17 Dec, 2021近期備受矚目的大型運動賽會,除了上週提到的2022北京冬奧,另外就是將於同年11、12月登場的卡達世界盃。據今年2月分衛報報導,卡達自2010年取得世界盃舉辦權至今已有超過6,750件外籍移工死亡案...

趙家緯、蔡卉荀/節能加三接——才是台灣的非核減煤路徑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3 Dec, 2021(※文:趙家緯,台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蔡卉荀,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面對氣候緊急,全球各國多以「2050淨零排放」為目標,提出短中長期的減碳路徑,台灣也不能例外。為了全面加速淘汰化...

歐美智庫警告!中共「農村包圍城市」滲透民主社會已久
時事觀察.吳介聲:10 Dec, 2021美國和歐洲兩家著名智庫最近分別發布研究,對於中共利用西方國家政體民主多元等特點,長期有計畫地拉攏各國地方政府以及產官學研,從所謂「次國家層級」瓦解對中政策,卻被過度輕忽,提出鄭重警告。根據《美國之音...

協力「抗中挺台」——歐盟睡獅突然醒來?
時事觀察.吳介聲:03 Dec, 2021立陶宛等東歐波羅的海三國議員代表團訪問台灣之際,歐盟國家紛紛支持抗中挺台,多年來被批評過度倚賴與姑息中國的歐盟,似乎有如睡獅乍醒,對於來自中國的威脅提高警覺,並且付諸行動。立陶宛、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

犯罪者有資格談人權嗎?從《地獄公使》談「正義」到底誰說了算?
社會文化.羅根:29 Nov, 2021最近知名串流平台Netflix上架一部由韓國漫畫改編的戲劇《地獄公使》,題材內容再度引起有關「信仰盲從」問題的討論。不過,根據原作者所說,其實這部作品還隱含了犯罪者的「人權議題」,本文將針對該議題進...

《浮生》至《花果飄零》的華人離散史:羅卓瑤從港澳「自植創作靈根」
社會文化.漢斯黃:29 Nov, 2021(※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久未推出新作的澳門導演羅卓瑤,今年交出睽違六年的劇情長片《花果飄零》,電影雖以極低成本拍攝,卻一舉由乍似碎裂的情節,拼貼出近年香港、澳門所歷經的流變,從反送中運動遙指60...

建立「抗中挺台」新模式:為何立陶宛面對中國不為所動?
時事觀察.吳介聲:29 Nov, 2021立陶宛近期因為強化與台灣關係,並且允許以「台灣」名義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設立代表處,遭到中共恫嚇與報復。立陶宛對此不為所動,其國會議員代表團更依原訂計畫訪台。立陶宛在國際建立「抗中...

香港的現世《日常》(上):複數的疫症,複數的歷史
社會文化.Pony 馬曼容:25 Nov, 2021前言:黑色暴雨的驟降序曲 2021年6月28日,香港天文台於早上8時發布今年香港首個黑雨警告,此場黑雨歷時2小時45分鐘,暴雨期間,港島西區錄得逾兩百毫米雨量,摩星嶺徑有山泥傾瀉,大嶼山嶼南道出現山...

拜習會同台不同調:拜登為何一再撇清習近平不是「老朋友」?
時事觀察.吳介聲:19 Nov, 2021在國際輿論高度關注中,美東時間11月15日晚上,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舉行視訊峰會。國際政治專家多認為此次「拜習會」雖旨在穩定美中兩國關係,但不會有具體成果,美中關係緊張之現實難以緩和...

《邂逅在六號車廂》鏡頭下的「真實俄國」,兼談俄國影業參與國際合製
社會文化.吳思恩:18 Nov, 2021「跨國合製」是現代電影業趨勢,雖然台灣電影仍多屬本地製作,但在地理距離相近的歐陸國家則已行之有年。近年俄國開始鼓勵跨國合製,吸取他國經驗的同時,也盼以「國片」的定位打進合作國市場。今年坎城影展主競賽...
核電不是綠電!破除政治謠言,台灣能源轉型之路不能等
公共政策.蔡中岳:17 Nov, 2021「核電是綠電」這個長久以來的謠言,在公投前又開始流竄。日前,向來不惜以謠言支持核電的馬英九前總統,在木新市場的公投宣講中,直接跟社區民眾說「全世界都開始把核電看作是綠電」,國民黨的賴士葆委員在「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