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積非習貫的民俗——與耶穌無關的聖誕樹歷史
相信大部分台灣人都有一個普遍的認知,那就是中秋節之所以要烤肉,源自一家醬油廠商的廣告「一家烤肉,萬家香」,加上賣場的行銷宣傳,久而久之形成的「習俗」。(不過也有人指出,早在1986年廣告問世前,就有人在中秋日戶外烤肉了,醬油廣告只不過是推波助瀾而已。)
來到年末,最盛大的活動莫過於聖誕節,是基督教世界紀念耶穌降生的節日。現今廣義基督徒佔全世界人口三成左右,約有二十億人,是世界各宗教中人數第一者。聖誕節可說是全地球最盛大的民俗活動之一,連非基督教國家的台灣都能深受其影響,逐漸變成全人類的主流文化。
在聖誕節中不可或缺的裝飾,非聖誕樹莫屬。殊不知它其實跟耶穌出生是毫無關聯的,就像中秋節與烤肉的關聯一樣,那是摸不著頭緒。
長青樹文化
聖誕樹最初並非與基督宗教有關,而是來自「異教」的習俗。形象也並非像現今常見的圓錐狀並掛滿裝飾物的杉類植物,僅是單純的長青植物。
在早期人類文明中,凡是「長青植物」似乎都別具特殊意義,如同人類的集體潛意識般。
在中華文化圈,松竹梅是「歲寒三友」,松柏象徵「長壽」,相關的古詩文、成語、書畫不計其數,東方庭園中也常見這些植物的植栽。筆者推薦《中國傳統松柏文化》一書,內有詳細的東方長青樹文化介紹。
西方地區,北歐的挪威與瑞典當地出土過數萬個石刻畫,其中有些刻有長青樹圖案,這些石刻不少是在西元前製成的。另外,北非突尼西亞也有幅〈戴歐尼修斯凱旋〉馬賽克壁畫,是西元200年的作品,描述的是希臘羅馬神話,其中也有長青樹圖案。
或許是因為冬季,高緯度地區許多植被都會落葉,如同枯萎死去,但松柏杉這類植物竟仍舊常綠,彷彿不死,因而在人類文明中產生特殊意涵,甚至將其神化,賦予宗教意義。
上述粗略舉例,即可見得東西方文化中都有相類似的長青樹文化。
聖誕樹的由來
在基督教世界,耶穌聖誕日被訂在12月25日,以基督教發源地的北半球來說,當時為冬季。
花卉植物在人類歷史上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食用、裝飾、禮儀以及宗教,處處能見到。若假設古人平時喜愛插花裝飾,送花予親友,那在寒冷的聖誕節中也只剩「長青植物」能送禮自用兩相宜,況且還方便取得。
長青植物與聖誕節的關聯,最早的文獻記載可追溯至16世紀的德國。1570年,布萊梅市Bremen工業協會年冊報導過怎樣用一棵冷衫加上蘋果、堅果、棗椰、餅乾和紙花等,裝飾和豎立在工業協會的房子中,取悅聖誕節搜集糖果的會員小孩。
真正流行及推廣則追溯到19世紀的英國,由當時喬治三世國王(George III)的德國夏洛特王后(Sophie Charlotte)引入皇室的,民間尚不流行。英國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1832年的兒時日記中寫道:
晚飯後......我們都走進餐廳旁的客廳……那的兩張大圓桌上放著兩棵掛滿了燈和糖果裝飾的樹。所有的禮物圍繞著它們放著......。
她嫁給德國的表親艾伯特親王(Albert, Prince Consort)後,這一習俗才迅速傳播至整個歐洲大陸和基督教世界。親王還會聖誕節贈送大量的聖誕樹給學校和貧民窟民眾,亦增加了宣揚效果。
總歸來說,應不是先有耶穌聖誕才有聖誕樹,而是先有此類長青樹文化,遇到了聖誕節,賦予基督宗教色彩,才成為「聖誕樹」的。
現代的聖誕樹文化
時至今日,環保議題興起,人們不再刻意砍伐這類長青植物,轉而由塑料、金屬等當代材質,塑造出理想中的聖誕樹。「長青樹」的文化意涵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裝置藝術」概念。它並不需要是一棵樹,好似只要是角錐形狀,布滿燈飾即可,成為了純粹的節日裝置。
聖誕樹也從原本的宗教特質轉變為商業特質。以台灣為例,各單位在每年聖誕季時豎立大型的聖誕樹裝置,不外乎都在公共設施、遊樂景點、營業場所,也以這棵樹為中心,舉辦了眾多活動,為的是這個行銷行為背後的商業與政治利益。非基督宗教國家看見的,或許不是耶穌基督的降生,而是財神爺的降駕才是,聖誕樹已坐實了「搖錢樹」的位子。
小結
聖誕樹原本並非是為了慶祝耶穌聖誕而出現,至今好似也跟耶穌基督無太大關聯。現代人們之於聖誕樹,似乎更注重在拍照打卡、情侶浪漫、文青市集等。唯獨基督教會或信仰基督之人,或許還會認同聖誕樹的神聖意涵。
筆者認為,樹終究是樹,但只要你認為它獨特、神聖,那它對你就有非凡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