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南藝陣館——傳統與現代科技相會,台灣藝陣的新體驗 | 顏瑞霆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新台南藝陣館——傳統與現代科技相會,台灣藝陣的新體驗

蕭壠文化園區台南藝陣館。 圖/作者拍攝
蕭壠文化園區台南藝陣館。 圖/作者拍攝

蕭壠文化園區位在台南市佳里區,館址原為明治製糖株式會社於明治38年(1905年)所興建的台灣第一個新式糖廠。2003年,蕭壠文化園區籌備處成立,整修糖廠遺留下的廢棄倉庫,將其改造成為展覽空間,於2005年正式對外開放,讓糖廠以藝文基地的嶄新面貌重回人們生活當中。

園區內館舍眾多,其中常設展館「台南藝陣館」是從開園以來就有的,雖說是常設展,但每隔幾年都會重新策展和維護一番,今年(2021年)將迎來最新一次更新,不同以往,展覽以「西港香科」為主軸,並融合了時下最新科技呈現予大眾。

台南藝陣館:民間信仰的展現

台南是台灣漢人移民最早開發的地方之一,閩粵民間信仰在此世代盛行,歲時廟會如神誕、進香、遶境、醮祭等皆定期舉行,隨之衍生出「藝陣產業」,且蓬勃發展。

2016年《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將文化資產分為有形文化資產與無形文化資產兩大類。無形文化資產包括五個類別: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民俗、口述傳統、傳統知識與實踐等(後又添加——保存技術及保存者),與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之分類方式相對應。

雖說藝陣在這樣的分類下是屬於「無形文化資產」,但藝陣有法器和道具;工藝有作品,表演藝術有樂譜等,其傳承過程中也會產出「有形文化資產」,固然是需要一個良好場館用來典藏文物。

因此蕭壠文化園區開設台南藝陣館,對「典藏與展示」台灣有形/無形文化資產是有莫大幫助的。

館內陳設有府城頂太子沙淘宮捐贈之舊廟構材(園區內亦有台南市文資建材銀行),以及台南各廟宇之陣頭道具。鎮館之寶為佳里震興宮的泥塑神像——李府千歲、清水祖師以及雷府大將,具有百年歷史,在退神之後作為文物典藏,也指定為法定有形文資——古物,經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博古所的修復後,於館內展出。

蕭壠文化園區台南藝陣館新陳設。 圖/作者拍攝
蕭壠文化園區台南藝陣館新陳設。 圖/作者拍攝

蕭壠文化園區台南藝陣館新陳設。 圖/作者拍攝
蕭壠文化園區台南藝陣館新陳設。 圖/作者拍攝

香醮合一的西港香科

本次展覽陳設更新,以法定無形文資——重要名俗「西港刈香(西港香)」為主題。西港香是由西港玉勅慶安宮主辦的「香醮合一」廟會活動,又稱「西港仔刈香」、「西港仔香」。每逢丑、辰、未、戌年的農曆4月舉行,也就是每三年一科,但確切的日期則依神明指示。

每逢香科,境內廟宇多會推派各自藝陣,共同慶贊。過程又有「入館」、「開館」、「探館」、「謝館」等儀式。

「開館」是最受關注的儀式,象徵陣頭訓練完成,擇日到慶安宮表演一番,讓神明及鄉里大眾觀賞。因為攸關各間廟的「面子問題」馬虎不得,許多陣頭在整個香醮期間,就這一次表演最完整。關注香科的攝影師、紀錄單位也會利用開館時間來記錄藝陣。

台南市西港區玉敕慶安宮。今年11月舉辦第二屆攜西港市集。 圖/作者拍攝
台南市西港區玉敕慶安宮。今年11月舉辦第二屆攜西港市集。 圖/作者拍攝

西港香發源地的八份姑媽宮宋江陣辛丑年香科開館。 圖/作者拍攝
西港香發源地的八份姑媽宮宋江陣辛丑年香科開館。 圖/作者拍攝

當代藝陣轉型

近年來傳統藝陣多有轉型,轉變最大的,應是許多娛樂行銷公司開始介入傳統文化,將早期歌廳秀或是流水席常見的「鋼管歌舞車」帶入廟會活動。歌舞者多會找知名網紅或跳舞女團來擔任;有時廟會藝陣或執事牌、樂隊隊伍都會被這些成群結隊的「漂亮禮生/信徒」所取代;傳統本土藝閣也轉由「日本藝伎」或「森巴女郎」等外來流行文化。這些新加入的現代元素,成為傳統廟會中的一大吸睛亮點。

筆者戲稱,以前廟會是廟埕演歌仔戲;現在卻是辣妹熱舞,唱跳POP,似乎也是種「當代歌仔戲」。而當今社會講求「性別平等」,不只有女生能勝任,有時廟會隊伍中也會見到「猛男鋼管秀」,情景著實有趣。

或許不久將來,這樣的特殊情景也會出現在藝陣博物館中。

藝陣中參入POP歌舞以及其他當代流行元素,是轉型與推廣的方法之一,過往傳統的「北管、南管」與「古著裝扮」,或許較難深植年輕人心裡,此融合轉型確實也讓文化資產更有噱頭,更能受到大眾關注地方鄉里的宗教民俗活動。但不可否認的是,應要追求新舊融合的創新,而非完全轉型、捨棄舊有的傳統,否則將完全失去「藝陣」的初衷,這點值得娛樂行銷公司去思考。

台南灣裡廟會活動中的熱舞表演。 圖/作者拍攝
台南灣裡廟會活動中的熱舞表演。 圖/作者拍攝

台南府城廟會活動,由小朋友扮演日本藝伎跳舞。 圖/作者拍攝
台南府城廟會活動,由小朋友扮演日本藝伎跳舞。 圖/作者拍攝

大勢後起的元宇宙與XR趨勢

元宇宙(Metaverse),用來描述一個未來持久化和去中心化的線上三維虛擬環境。這樣名詞的首次出現,見於尼爾.史蒂芬森(Neal Town Stephenson)1992年的科幻小說《潰雪》(Snow Crash)。史蒂芬森用這個詞來描述一個基於虛擬實境的網際網路後繼者,是一個虛擬的城市環境。

後來泛指網際網路上的虛擬世界,可通過虛擬實境眼鏡、擴增實境眼鏡、手機、個人電腦和電子遊戲機進入此人造虛擬世界中。

近來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Elliot Zuckerberg)在2021年10月28日的Connect 2021論壇宣布將臉書Facebook轉型為「Meta」公司,著重於元宇宙的開發、擴展與應用。讓Metaverse一詞再次受到熱議。近年許多領域展演也多注重在沉浸式體驗(immersive experience),藉由數位技術或環境,如 AR(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VR(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MR(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或投影技術等,打造近乎現實的情境,讓使用者體驗時能完全投入,產生連結與共鳴,三者又合稱XR(延展實境Extended Reality)。

本次台南藝陣館的沉浸式體驗,有三面大螢幕圍繞的空間,不同於以往的單純錄像,還加上「動作捕捉技術記錄」以數位化的方式複製藝陣的人體運動,建立3D動畫。另外,針對開館時的影音記錄,使用了360度環景環境攝影和立體音效,盡可能地具體呈現開館當下的表演和熱鬧場面。

現今許多藝文展覽多會添加「XR體驗」,除了有效利用時下科技,使技術得以研討、應用及再進步外,更是為所屬展覽形塑噱頭,讓民眾有更多元的觀展體驗。

「雲端香路•數位陣法:陣頭和他們的產地」為本次展覽名稱,毫無違和地體現了展覽呈現之特色——「雲端、數位」。由南藝大龔卓軍老師負責策展,林經堯老師與學生團隊負責藝陣環景攝影的音影像剪輯,產學合作完成了本次精彩的展演。

台南藝陣館開幕,台南市長黃偉哲蒞臨。 圖/作者拍攝
台南藝陣館開幕,台南市長黃偉哲蒞臨。 圖/作者拍攝

台南市長黃偉哲體驗藝陣沉浸式影音效果。 圖/作者拍攝
台南市長黃偉哲體驗藝陣沉浸式影音效果。 圖/作者拍攝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