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讓文資落難:從「總兵宅邸」看「古蹟停車場」的可能性 | 顏瑞霆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勿讓文資落難:從「總兵宅邸」看「古蹟停車場」的可能性

清台灣鎮總兵《曾元福畫像》,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圖/取自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台灣鎮總兵《曾元福畫像》,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圖/取自國立故宮博物院

台灣機車密度是亞洲之冠,相關攝影作品甚至紅到國外,汽車數量也不遑多讓。在都市地區或像台南府城這樣的古城區,在地居民以及觀光旅遊所附帶的交通問題,是現今新舊文化碰撞中必須解決的事務。

近年來,府城許多古厝或遺址被拆掉、回填成為停車場,停車場儼然成為文化資產最大的敵人。國定古蹟赤嵌樓進行園區改建時,發現大片清代與日治時期建築遺構,衍生出遺址、學校、停車場共存的規劃設計未來展望

府城巷弄中還有一處「台灣鎮總兵宅邸」也面臨傾毀,成為停車場的窘境。

台灣鎮總兵——曾元福

公視史詩大劇《斯卡羅》已於今年9月完結。由演員黃健瑋所飾演的台灣鎮總兵劉明燈,在劇中顯現十足大將之風,也是筆者私心喜歡的角色之一。而劉明燈任前的台灣鎮總兵即是曾元福,也是目前「已知唯一在府城中留有宅邸的台灣鎮總兵」。

曾元福,又名長久,號輯五,清嘉慶15年(1810年)生,福建泉州晉江人。道光六年(1826年)入伍開啟軍隊生涯,爾後因功多次升遷,咸豐11年(1861年)接任台灣鎮總兵,乃台灣綠營最高階將領。軍旅生涯期間,有破小刀會戴潮春事件太平天國等著名戰蹟,後獲賞戴花翎,授「振威將軍」,賜號「堅勇巴圖魯」(巴圖魯為滿人的英雄、勇士之意)。

同治元年(1862年)爆發戴潮春事件,曾元福短暫轉職去處理民變。其接任總兵為曾玉明,二位曾姓總兵也被後世稱為「大曾小曾兩總兵」。民變平息後的1864年,曾元福才再回來接任總兵一職。

同治五年(1866年),湘軍將領左宗棠奏《揀員調補台灣鎮總兵摺》,直指曾元福官場醜事,轉稱讚同為湘軍系統的劉明燈。促使前者罷官,後者上位,成為劇中我們熟知的「總兵大人」,與《斯卡羅》劇中劉明燈和道台鬥爭的劇情相呼應,可見清朝官場的明爭暗鬥。

因曾元福善後「牡丹社事件」有成,光緒元年(1875年)台灣海防欽差大臣沈葆楨特地奏請讓曾元福復官(非總兵)。最終於光緒四年(1878年)7月逝世,享年69歲,死後葬在今台南灣裡一帶,但墓塚現已不存。

目前唯一與曾元福生平相關的重要史蹟,可追朔其位在府城番薯崎中的宅邸殘跡。可惜宅邸並無「法定文資身分」,且目前被當作停車場使用,多數構件損壞嚴重,狀況十分危急。

《陷敵圖》(左)與《大敗敵人圖》(右),描繪清代曾元福征伐太平天國過程,由曾氏後裔捐贈予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圖/取自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陷敵圖》(左)與《大敗敵人圖》(右),描繪清代曾元福征伐太平天國過程,由曾氏後裔捐贈予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圖/取自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宅邸建築工藝之美

曾元福宅邸位在忠義路與民權路東北隅,鷲嶺西北坡,古地名為番薯崎。宅邸落成在清咸豐(1850至1861)年間,原是坐東朝西,三進四合院的格局,今僅存右側(虎邊)牆面、地基石材,與其中一進的屋頂和棟架結構。

宅邸內留有疑似原來的穿斗式棟架、磚瓦、竹節柱珠、門臼、門窗、蘆葦桿夾泥牆等傳統構件,與後來改建的日本和室。許多建築構件雖然在一般古厝可以見得,似乎不足為奇,但該考量的是其不再具生產性,並且普通古厝較難提報成古蹟,除非留有極為精緻的裝飾工藝。

雖然曾宅亦無精緻的裝飾工藝,且已是斷垣殘壁,但依其身分為「台灣鎮總兵」與「目前已知唯一總兵宅邸」的定位,應有資格擁有法定文資身分。

台南府城番薯崎曾元福宅邸,穿斗式棟架與蘆葦桿夾泥牆。 圖/作者提供
台南府城番薯崎曾元福宅邸,穿斗式棟架與蘆葦桿夾泥牆。 圖/作者提供

筆者認為曾宅一案可與台南市定古蹟「陳世興宅」作比較,「陳世興」並非人名,而是墾號。曾宅與陳宅這類的清代早期民居,裝飾藝術十分樸素,不像近現代——例如,後壁黃家古厝那樣雕工細膩和華麗。這類清代早期民居重要之處還是在於「年代久遠」,以及增進對早期「建材、工法」的理解。

「蘆葦桿夾泥牆」在曾宅、陳宅皆可見得。夾泥牆是古早造牆的工法之一,以棟架作框,中間再填滿夾泥牆,過程無須耗費木、磚等昂貴建材,以自然的材料就地取得製作。作法是用蘆葦桿或是竹片(若用竹片即「編竹夾泥牆」)編成網狀,敷上混合稻草、穀殼的泥土後,外表再塗上白灰砂漿,也稱作「屏仔壁」。

建材有蘆葦,應代表附近即有生長,且還有大量水源。恰恰體現府城過往是「水鄉澤國」的環境,如今先進的排水設施取代古老水文,過往歷史地景已不存於現代人眼中,只能從一些「水溝」遺痕去遙想當年先民生活。

台南府城番薯崎曾元福宅邸,右邊房間為近代改建和室。 圖/作者提供
台南府城番薯崎曾元福宅邸,右邊房間為近代改建和室。 圖/作者提供

台南府城番薯崎曾元福宅邸,宅邸右測(虎邊)傾斜的山牆。 圖/作者提供
台南府城番薯崎曾元福宅邸,宅邸右測(虎邊)傾斜的山牆。 圖/作者提供

未來可能規劃

宅邸空間現作為停車場使用,產權關係似乎複雜,和室改建空間目前是有人居住的。但也因此得以保留僅存的一進房屋,而車子只能在殘破的棟架下小心移動,還得避免撞壞古老構件。

僅存的山牆有向旁邊小巷傾倒的疑慮,涉及人身安全,要不整修扶正,要不就該拆除。倘若拆除也代表「目前已知僅存的總兵宅邸」正式消失,那將是府城文化資產的一大損失。

《斯卡羅》一齣劇引起了一陣台灣史研究熱潮,此劇將早期台灣歷史透過影視作品傳達給社會大眾,讓我們初步了解「台灣鎮總兵」這樣的角色。政府應當趁著這股台劇熱潮,去保存與之相關的文化資產,而非只是帶領遊客去參觀仿造的戲劇場景而已。

有形文化資產才是真正乘載並傳承真實歷史的證據;戲劇場景只不過是現代仿造的樣品屋罷了。

現在曾元福宅邸斷垣殘壁的格局,還能因應停車場用途,古建築構件並不影響停車動線,即便馬上升格成法定文化資產,亦不影響產權人的用途,僅在「防撞措施」方面需要加強。事實上曾宅現況已是一個確鑿的「古蹟停車場」。

台南市定古蹟陳世興古宅,廂房穿斗式棟架。 圖/作者提供
台南市定古蹟陳世興古宅,廂房穿斗式棟架。 圖/作者提供

台南市定古蹟陳世興古宅,正廳的蘆葦桿夾泥牆。 圖/作者提供
台南市定古蹟陳世興古宅,正廳的蘆葦桿夾泥牆。 圖/作者提供

府城水文圖。 圖/取自台南市政府
府城水文圖。 圖/取自台南市政府

小結

都市設計在每個時代都會迎合當時城市需求而去規劃,每當時代交替、碰撞,新設計往往會推翻前朝,抹去過往建設,甚至是潛力文化資產。日治時期的市區改正、戰後初期的國民政府建設,都已毀壞不少文化資產。

以前沒有汽機車,古城區內廟宇、街屋相互連接,道路多供行人穿越;如今諸多大型交通工具的出現,促使我們變通——如何讓現代建設與文化資產和平共存,讓建城將滿400年的台南府城城市進步,但同時又保有歷史文化。

現今拆古蹟蓋停車場的文資慘案層出不窮,兩者向來是勢不兩立的敵人,若能結合,勢必是一大亮點,或許也能帶動地方觀光,解決都市交通難題。這樣觀點在現在赤嵌文化園區還在進行拉鋸戰,但府城其他地方已有不少值得保留的「斷垣殘壁」,是有關單位該去省思並補救規劃的。

尚未遭到破壞的曾元福宅邸。 圖/取自Google地圖
尚未遭到破壞的曾元福宅邸。 圖/取自Google地圖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