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唯一卸鹽廠遺跡:「鹽、紙、糖」的記憶與工業文化景觀 | 顏瑞霆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全台唯一卸鹽廠遺跡:「鹽、紙、糖」的記憶與工業文化景觀

台南新營南紙社區1955年建成的卸鹽台遺蹟。 圖/作者拍攝
台南新營南紙社區1955年建成的卸鹽台遺蹟。 圖/作者拍攝

台南市新營區的南紙社區擁有全台唯一一座「卸鹽台」。南紙社區因社區改造成功,歷年來多少都有新聞報導,本(3)月初,再傳出社區內卸鹽台的相關新聞,當地民眾表示欲爭取修復,卻苦無文資身分。

筆者隨即到此田野,發現這裡的文資契機,可不只有卸鹽台一處。包含南紙社區的糖鐵遺構、車站建物和鄰近的「台灣紙業公司」、「台糖新營糖廠」建築群,這些整合起來,可說是緊密相連且可觀的「工業地景文化景觀」。

台灣紙業

本社區名為「南紙」,顧名思義跟紙業生產有關,社區中還有條南紙街,附近就是「台灣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廠址,至今仍在生產。起初為「鹽水港紙漿工業株式會社」,昭和14年(西元1939年)創立,戰後收歸國營,1946年,改組為台灣紙業公司,隸屬行政院經濟部。1954年,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轉為民營公司。

早期南紙社區的居民多以紙業維生,現今只剩六分之一的居民(文化部數據),另約三分之一的人口從事農業工作,確實體現出南紙社區的綠意盎然。

卸鹽台花園——糖鐵遺構與綠景

此地原為運糖鐵路,不過在戰後,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認為台鹽外銷成本過高,而建議台灣鹽務總局、工業委員會及美國懷特工程公司一同研究改善鹽產外銷的運輸,打算進行散裝鹽運輸方式,將布袋鹽場七股鹽場的鹽用鐵路運到高雄港出口。

1952年,鹽務總局與交通處、鐵路局、台糖公司和高雄港務局等相關單位研議後,決定在糖鐵布袋線東太子宮車站附近興建轉運台,為配合計畫還要改造八十多輛鹽車。1955年,卸鹽台落成營運,但隨著工業用鹽需求日增而停止鹽外銷後,卸運台遂逐漸荒廢。

近年來,經過南紙社區發展協會整治後,該處成為糖鐵與菜園共生的「卸鹽台花園」。並獲得2010年第15屆的建築園治獎的「社區景觀」獎。

除了卸鹽台和糖鐵遺構外,軌道沿途都還停放著早期車廂與相關古物,可惜都無妥善維護,唯有「東太子宮車站」在整治計畫中有適度修繕,但也無文資身分,這裡的一切都不受《文化資產保存法》保障。

糖鐵與菜園共生的景觀,居民表示該地仍屬台糖,只是由社區協會認養美化。 圖/作者拍攝
糖鐵與菜園共生的景觀,居民表示該地仍屬台糖,只是由社區協會認養美化。 圖/作者拍攝

鹽、紙、糖——見證台灣工業地景

南紙卸鹽台

1955年落成的南紙卸鹽台是一座約百公尺長的高架月台,約一層樓高,全為RC鋼筋混泥土結構。鐵軌會順著坡道上來這座月台,並透過一側的卸鹽坡來卸貨,卸鹽坡表面是由白色光華磁磚鋪成,可以減低摩擦力。下方則有另一條軌道,由列車盛裝貨物運至他處,整組設施還有一座RC鋼筋混泥土建成的棚頂作為遮蔽。

東太子宮車站

糖鐵東太子宮車站原名為「紙漿工廠前站」,是單式一面一月台的地上車站。昭和13年(1938年),因鹽水港紙漿工業株式會社成立而設置此站,從此站延伸出一支線到紙漿工廠內,廠內則設有「紙漿工廠車站」。

戰後,台糖認為此地位處太子宮的東邊,故改稱東太子宮車站。1979年布袋線停駛,本站隨之停止營運。

新營糖廠

新營糖廠原為明治36年(1903年)創立的「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戰後,資產由台糖接收並改為「台糖第四區分公司」。不過在日本國內至今仍有一間「鹽水港精糖株式會社」,為當時日本人的內地資產,且營業至今。

新營糖廠目前有四處提報為古蹟及歷史建築,分別為:

以上四棟歷史在此不鉅細解說,但從名稱上看可發現日治時期、戰後和跨時代改建者均有被指定為法定文化資產,所以「時間的久遠」絕非指定法定文資的依據之一,還要有「歷史意義」、「獨特性」、「科學藝術價值」等因素。

而卸鹽台的「歷史意義」和「獨特性」就佔了上風。

南紙卸鹽台高架軌道、月台、卸鹽坡與棚頂。 圖/作者拍攝
南紙卸鹽台高架軌道、月台、卸鹽坡與棚頂。 圖/作者拍攝

糖鐵布袋線東太子宮站。 圖/作者拍攝
糖鐵布袋線東太子宮站。 圖/作者拍攝

文化景觀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一章第三條第一項——有形文化資產,其中的「文化景觀」敘述是:指人類與自然環境經長時間相互影響所形成具有歷史、美學、民族學或人類學價值之場域。

這些建築物雖說是人造物,但象徵的是「糖、鹽、紙」的工業史,取之自然,用之於人類;如今,成為花園、菜園,動植物與這些遺跡共存,美化了老舊社區。不管是前、後年代,都呈現了人類與自然共存的特殊景觀。

目前台灣指定為文化景觀「工業地景」的地方有:新北瑞芳台金濂洞煉銅廠煙道、苗栗公館出磺坑、台中東勢林業文化園區、雲林斗六糖廠、嘉義六腳蒜頭糖廠、高雄橋頭糖廠、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花蓮光復花蓮糖廠等。

小結

如今只有台灣紙業公司內部尚未被「普查」過,在二戰期間此處曾遭受嚴重轟炸,或許廠址內還有具文資潛力的設施。而上述這些工業地景當中就有四處是糖廠,也都是台糖土地。既然它們可以成為工業地景,那麼台南新營糖廠、卸鹽台、紙廠,又有何不可整合成大規模的「鹽、紙、糖工業地景」呢?串聯起這些產業的,正是隱藏在菜園間的糖鐵遺構。

另外,周邊除了老社區外,還有眾多學校林立,如:南梓國小、公誠國小、新民國小、南新國中、新營高中、南光高中等,這些都可以是文資永續經營的客戶。

歷史遺跡不需單單只有種菜功能,能有更多機會與校園合作相關的藝文發展,也是個讓下一代人認識台灣歷史文化的就近機會。

南紙卸鹽台坡道牆面有社區彩繪的「鹽田風光」。 圖/作者拍攝
南紙卸鹽台坡道牆面有社區彩繪的「鹽田風光」。 圖/作者拍攝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