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教育

的結果:共找到 2450筆 約 0秒

蕭上晏/建中人社班停招:這社會對「人文」的成功想像到底是什麼?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19 Dec, 2022

我在2006年時進了人資班,是當時的第二屆,也是第一屆開放外招考進去的人。這大概是我那座國語文競賽演說冠軍獎盃的高光時刻了。從課程內容,我可以感覺到當時的國科會對於這個嘗試是富含野心的。好比說,我們...

廖庭輝、彭揚凱/九合一年輕人不挺綠:給民進黨政府的住宅政策建言

公共政策.OURs 都市改革組織:16 Dec, 2022

2022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僅拿下五縣市,各種討論分析觀點或有不同,但其中最大的共識是,民進黨政府在青年選票的大量流失。本文將從居住問題角度切入,探究為什麼會如此?筆者認為,不願踐行改革承諾,囿於既想討...

羅禮涵/借鏡東亞與東南亞的死刑之途:台灣的迢迢漫長廢死路

公共政策.廢除死刑推動聯盟TAEDP:15 Dec, 2022

▍上篇:為何不少亞洲國家的死刑仍在?向世界反死刑大會取經與反思(※ 文:羅禮涵,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倡議專員)菲律賓:廢死國的法外處決文化,如何使廢除死刑不可逆轉談到菲律賓的人權問題,不難聯想到杜特...

蘇聽雨/管教孩子,父母何以難為?從看見、理解自我的限制與困境開始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3 Dec, 2022

(※ 文:蘇聽雨,社工督導、溫叨家庭教育協會顧問。) 近日長青部落客、網紅酪梨壽司於臉書發文引發喧然。起因她責打小孩,因而遭學校老師通報,讓社會局找上門。網路出現一番討論,排除支持打罵教育的聲音外,...

周詠盛/理工科系入學不採計國文不新奇,一百年前就有人想廢「文科」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13 Dec, 2022

先前一則新聞指出,許多大學二類組科系的入學甄選,將不採計國文成績。這又引來一波「人文素養有什麼好處」、「國文科到底是加強還減弱人文素養」的爭議。如果我們認為人文素養一詞,主要對應到傳統思想的價值,或...

李明軒/全球化已死?台積電赴美設廠,政治干預廠商營運決策日漸增加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3 Dec, 2022

(※ 文:李明軒,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副教授、中山歐盟中心主任。)一百多年前的廠商在選擇廠址時,考量的問題與今日大不同。需要運用大量能源的廠商,必須選擇在湍急的溪流邊、盛產煤礦的煤田旁邊、或是盛產石油...

卡爬/重返90年代的「初戀」時光:為何老套日本愛情故事仍賺人熱淚?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2 Dec, 2022

宇多田光的名曲〈First Love〉從音樂走向螢幕,在今年冬天成為了野口也英與並木晴道的初戀,以及橫跨多年之後再次相逢的虐戀。當宇多田光的歌聲自螢幕的那頭再次響起,彷彿帶領了眾人回到了1990年代...

懷孕了,只有退役一途?打造友善女性參與的運動環境刻不容緩

社會文化.丁桀:07 Dec, 2022

女性運動員在運動場域,無論是在賽場上或者體制內,面對禁藥防制、疫苗接種、服裝規定等,這些與運動員健康和身體自主權,或者參賽等權利相關連的議題時,大多受制女性社會角色的刻板印象,即便遭受大眾揶揄或制度...

蘆洲分局誤認嫌犯的「烏龍搜索」:警方話術騙「同意搜索」合法嗎?

公共政策.吳忻穎:07 Dec, 2022

據報載,新北市蘆洲於今年1月間發生一起強盜案,證人(被害人)於警方提供照片指認時錯認行為人,警方逕依該錯誤的指認結果,在無搜索票的情況下,於夜間前往一名胡姓民眾住居要求進入房內檢查,該民眾主張女友已...

洪敬舒/《無住之島》讓「習得無助」的台灣居住正義變為「習得樂觀」

公共政策.OURs 都市改革組織:06 Dec, 2022

1975年美國賓州大學心理系教授馬丁.賽里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從實驗中提出「習得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理論。他發現,長期挫敗經歷會讓人產生「...

吳珮如/「白紙革命」延燒首爾,在韓中國生為何首次團結抗共?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06 Dec, 2022

上百名旅居韓國的中國籍學生,11月30日晚間在首爾弘大的廣場上集會,聲援中國近日來遍地開花的白紙運動。集會前傳出中國前主席江澤民逝世消息,學生們一邊抗議,一邊也耳語:「怎麼死的不是習近平?」一名來自...

陳時中的「鹹豬手」(下):性騷擾背後,不該被個人化的結構問題

時事觀察.V太太:02 Dec, 2022

▍中篇:陳時中的「鹹豬手」(中):狹隘的性別想像和代言受害者的爭議性騷擾的權力面向筆者過去曾撰文指出,在性騷擾問題中強調當事人主觀感受有重要意義,那是為了扭轉長期以來女性經驗不被傾聽、相信與重視的逆...

陳姝蓉/自殺率升因高樓增加?政策無法接住「墜落」的少年才是關鍵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1 Dec, 2022

今年的11月14日到18日,舉行了台灣第二次兒童權利公約(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Children, CRC)國際審查會議,目標在於檢視台灣政府將CRC相關條...

陳時中的「鹹豬手」(上):你的「親切」可能是他人的不適?

時事觀察.V太太:01 Dec, 2022

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於日前結束,一如以往,和政策討論相比,台灣的選戰總是充斥更多針對候選人個人的質疑與攻擊。候選人自身的道德品行固然也是選民應該考量的因素,但某些時候「私德」所反映出來的,可能是我們的社...

歷史上的今天/一位台灣女性主義運動者之死——彭婉如命案26周年

編輯室.編輯室:30 Nov, 2022

台灣治安史上被稱為「台灣三大懸案」之一的彭婉如命案,今日滿26周年。當時擔任民進黨婦女部主任的彭婉如,在1996年11月30日前往高雄參加民進黨臨時全代會,準備為隔天12月1日要投票的「婦女參政四分...

邀請世界人才「一起做夢」:韓國如何從高教建立國際運動影響力

社會文化.丁桀:30 Nov, 2022

今年10月中,國家奧會聯合會(Association of 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在首爾召開大會,現任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

邊境上的異鄉人:金馬離島與「中華民國台灣」的愛恨情仇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9 Nov, 2022

年輕人在金門為何會與地方感到疏離,有如此的矛盾與亡國感,個中原因不難想像。《天下雜誌》在2019年的調查中發現,年齡愈低的族群,愈傾向認同自己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經濟學博士生陳煒...

何蔚慈/差兩歲差很多!平衡世代之聲,完成18歲公民權的最後一哩路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4 Nov, 2022

今(2022)年11月26日的九合一選舉,選民將不只拿到地方公職人員的選票,還會多拿到一張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的選票。這張選票得來不易,公民團體從二十年前就在街頭上呼喊,希望能將投票年齡從20歲下修...

劉維人/人類脫貧是因為資本主義?「自由市場至上論」沒告訴你的真相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22 Nov, 2022

世界上一直有一定比例的人相信,資本主義讓人擺脫貧窮。熟讀《真確》、《再啟蒙的年代》,或者經常閱讀自由市場至上論文章的人,應該很熟悉下面這張圖:該圖顯示:在工業資本主義出現之前,90%的人類活在貧窮之...

從苑裡「掀海風」到「掀冊店」(下):書店作為地方創生的文化基地

社會文化.李志銘:22 Nov, 2022

▍上篇:從苑裡「掀海風」到「掀冊店」(上):返鄉社造青年的逆襲位在苑裡夜市隔壁巷仔內的「掀冊店」,於2018年8月正式開幕營運,孰料相隔不到一個月,鄰近興建於日治時期(1909年)、至今已有百年歷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