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軒/全球化已死?台積電赴美設廠,政治干預廠商營運決策日漸增加
(※ 文:李明軒,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副教授、中山歐盟中心主任。)
一百多年前的廠商在選擇廠址時,考量的問題與今日大不同。需要運用大量能源的廠商,必須選擇在湍急的溪流邊、盛產煤礦的煤田旁邊、或是盛產石油的油田旁邊,就近取得生產所需之能源以利廠房運作。
原料重量很重,但製成品重量大幅降低的廠商,就得選擇在原料產地附近,例如糖廠必須鄰近甘蔗田、家具廠必須鄰近森林,因為運送製成品比運送原料容易太多。相反的,原料重量比較輕,但層層加工後製成品重量很重,廠房就必須選擇在最終市場附近。
換言之,過去的廠商在選擇廠址時所受到的限制相當多。
電線、標準貨櫃與全球化的起源
幾項關鍵的技術進步,改變了這一切。首先,人們學著發電、以電線傳輸電力,人們也開始興建油管、天然氣管,遞送能源;這些改變解除了廠房因能源需求所產生的區位限制。接著,二次世界大戰後交通運輸成本的大幅下降,其中的關鍵有運輸器具本身的效能進步,還包括標準貨櫃的普遍,讓陸路運輸、碼頭吞吐、海洋貨輪都能夠依照標準貨櫃的尺寸進行設計,統一規格後的規模經濟效果大得驚人,讓運輸成本大幅下降。
這些改變,尤其是運輸成本的下降,使廠商在選擇生產地點時,不再受限於能源所在、重量、或距離等因素,而能夠完全以生產成本為考量,在哪裡生產最便宜、哪裡的勞工最便宜,就可以把廠房設在該地,大幅提升了利潤率。
換言之,廠商區位選擇變得相當自由 (footloose),原料可以來自某個遙遠的地方,生產製程可以拆成好幾個步驟,依照技術或勞動成本考量,分別在最適合的國家生產,最後再運往天涯海角的市場。運輸成本的下降,造就了我們今天所見精細的全球化分工模式。
當時,正值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全球生產秩序逐漸恢復,歐美跨國企業紛紛將國內製造業的生產據點移往勞工成本相對便宜之地,例如紡織業,先到日本,待日本勞動成本也逐漸上升,再繼續逐水草而居,去到香港、新加坡、台灣、南韓等亞洲四小龍。1980年代這些地區的所得顯著提高,勞工成本大幅上升,竟正巧碰上中國1978年的改革開放,龐大的、十多億的便宜勞工一下子開放在世人眼前,全世界廠商無不趨之若鶩,紛紛前往中國設廠。
中國助燃了全球化浪潮
中國,就是全球化潮流最大的助燃器,也是全球化下最主要的受益者之一,雙位數的經濟成長率、龐大的財富,都是乘著全球化的趨勢累積出來。當然,全世界的消費者,更是全球化下的受益者。
中國便宜勞工所製造出的產品,讓全世界富人與窮人所過的生活品質第一次這麼接近,大家都可以擁有家電、擁有手機、擁有光滑平整的廚房浴室,小孩都可以擁有各式禮物玩具,平價卻時尚的衣飾讓中低收入階層的消費者穿起來與過去貴族階層竟無法看出太大差別。
中國打開門戶、參與世界的遊戲規則,世界也願意接納中國。當時,絕大多數的西方學者都相信中國中產階級富起來後將會要權要利,使政治改革將尾隨經濟改革而來,一個民主、自由的中國指日可待。因此,世界各國接納中國,各個國際組織歡迎中國加入,貿易夥伴們對於中國對他國智慧財產權有意無意的侵佔,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
此時,伴隨著全球化的浪潮,生產鏈越來越細化,各產業幾乎上中下游都有廠商移往中國,大家都理所當然地認為全球化下的分工模式是如此的天經地義,是最適合人類生產的方式,將天長地久維持下去。
美中科技競爭開啟全球化的反轉
但是,或許是冥冥中地球對於人類如此巧取豪奪環境資源的反噬,事情有了180度的大轉折。看似將天長地久的全球化生活方式,遇到了嚴重的挑戰。
首先,中國在5G技術上,徹底踩到了美國利益。誰是5G技術的先行者,等於就是市場規則制定者,中下游各種軟硬體都規格都必須能夠與其對接、相容。5G技術制定者的地位,其無形的戰略重要性、以及有形的經濟利益,不言而喻。
過去在網路世界,美國一直是主要的領先者,當其赫然驚覺中國在高科技產業技術的攻城掠地,竟然已經來到城下,目標瞄準其核心利益,那種陡然而生的危機意識,開啟了美中貿易戰。延續至今,一系列針對中國晶片產業的精準打擊策略,開啟了保護主義。
與此同時,「中國模式」的興起,更加速分裂世界為兩大陣營。中國不想只當工業大國,更想成為工業強國。多年來與西方的意識形態之爭始終心心念念在心頭,想要樹立另一種典範,證明世界不是只有「西方模式」這種國家治理的方法,更有「中國模式」。
「中國模式」採取政治高度集權、經濟詳細規劃、國家全面領軍的方式,中國政府指出這樣的模式更有效率、更有秩序、人民更有保障,歡迎各發展中國家向中國取經。隨之而來的不再韜光養晦、以戰狼外交向外宣傳「中國模式」,並以決斷壓制的方式處理新疆與香港問題,都讓世界驚覺當初認為理所當然的中產階級興起、政治改革出現等預期都未發生,實情與想像是如此的背道而馳。
這樣的發展更強化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因應未來可能發生的冷戰熱戰,必須保守好高科技技術、不讓其流入威權國家為其所用,尤其是軍事目的所用,再讓保護主義的興起有更強而有力的必要性。
新冠肺炎病毒帶來更大的挑戰
全球化所面臨更大、並且完全沒有預料到的另一個挑戰,則是2019年年末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第一代Alpha病毒兇猛,染疫後患者轉重症、呼吸衰竭的比例極高。當時極度講求個人自由的歐美各國,疫情蔓延,急需呼吸器治療病人,但一時之間卻發現國內根本沒有任何生產線得以快速大量的製造呼吸器。因為在全球化浪潮下,這樣相對成熟簡單的產品早已全部移到中低發展國家生產了。
接下來的隔離時代,則讓歐美政府發現另一項更嚴重的短缺:晶片荒。隔離期間,大家都需要3C電子產品維持工作或教育,需要智慧型運動器材、需要智慧家電進行烘焙以消磨時間紓解壓力,大家更需要車子,往戶外野外喘氣。這每一樣東西都需要晶片,但歐美各國,有能力設計高端的晶片,卻早已沒有能力、沒有設備、沒有人力可以量產晶片。
這樣的窘境,導致曾有一度因為晶片缺乏導致新車難產,消費者轉向二手車,在美國車市竟然出現二手車的價格高過於新車價格的奇觀。更有甚者,歐美政府驚覺世界最主要的幾個晶片生產基地,赫然都在台灣海峽、中國周圍,包括台灣、韓國。
美中科技競爭,為保護主義埋下種子;「中國模式」的挑戰,讓保護主義長枝葉開花;而疫情的興起與蔓延,則是如同超級催化劑一般,讓保護主義成為不少國家的主流思想,開始對於部分產品的出口設限,或是以政府力量直接干預廠商的布局。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台積電的無奈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晶片產業首當其衝,台積電經歷了科技人最顛簸的幾年。這裡所言的顛簸,絕非是技術上或商業上的顛簸,台積電在製程技術上的發展,所向披靡。這裡所指的顛簸,更像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般的無奈與無辜,一種「我只想把我的晶片做好,但無奈全世界都找上門來了」的無奈。
我們看看台積電近年幾件大事紀:
- 2020年5月宣布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
- 2021年7月捐贈500萬劑新冠肺炎疫苗給台灣。
- 2021年7月德國政府邀請台積電到該國設廠。
- 2021年9月宣布赴高雄設廠。
- 2021年11月宣布赴日本熊本設廠。
- 2022年2月台積電發出徵人公告,徵求國際政治經濟背景的博士人才。
- 2022年11月新聞報導台積電一奈米廠將設址桃園龍潭。
- 2022年12月創辦人張忠謀表示「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
- 2022年12月宣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增設三奈米廠。
這些大事,固然背後有擴廠以因應世界晶片需求的商業策略考量,但其中幾項從優劣勢考量並不合理,例如到該地點生產的成本大增、看不出其獲利前景,或是該投資案是否有必要性等,所透露出更多的,卻是與市場無關的政治力介入,意在保護本國利益、或是選票考量。
這樣強力的政治力介入,台積電或許相當無奈,以致於竟然史上第一遭徵求熟稔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的人才,來告訴這一群科技人如何面對這詭譎的國內外政治局勢;張忠謀先生更在台積電亞利桑納州新廠首部機台進廠典禮致詞時,終於有感而發:
全球化幾乎已經死亡,自由貿易也幾乎已經死亡。(Globalization is almost dead. Free trade is almost dead.)
全球化、自由貿易是否真將死亡?
疫情過後,我們可以看到各國政府與商人們迫不及待想要回到疫情前的榮景,廠商們重啟生產,消費者報復性消費,人員及貨品漸漸恢復全球流動。全球化曾經以及未來可能帶來的巨大利益,使得放眼未來,擁護全球化的力量將持續與保護主義產生拉鋸,保護主義或許仍不會全面推翻全球化。
但是,具有高度戰略價值的產品,所面臨的保護主義力量與政治力干預,將只有日漸增加,廠商都必須學習接受一個新的事實:在保護主義當道的時代,利潤、成本都將不再是營運決策的唯一考量。
尤其是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在美中對峙情況之下,「一個產業、兩套系統」的現實可能將逐漸成形。面對這個局勢,台灣政府必須更拉高層次,跳脫短視的選票考量,停止消費廠商,而思考如何帶領台灣在國際險境中求穩定,讓廠商有平穩務實、少受外力干擾的經營環境,為台灣產業的長期發展鋪路。
另一方面,受到保護主義牽連的產業其商品價格可能無法再像過去全球化盛行時代般低廉,例如各種需要使用晶片的家電3C產品,其價格將更實際反映廠商所在國家的生產資源缺稀程度以及各國貿易壁壘保護程度。
影響所及,世界貧富差距有可能進一步擴大,貧富階層所擁有的生活品質也可能越來越不同;這將考驗各國政府內政的治理能力。尤其台灣年輕的一代,近年來對於房價高漲、貧富差距所感受到的相對剝奪感,強烈反映在各種「躺平」行為當中:不婚、不育、不相信社會、不相信政府。這應是所有關心台灣未來的人們都應積極縫補的裂痕,讓年輕一代有看得到未來的安居樂業環境。
動念之間以全體人類的和平福祉為先念
台灣人民心裡有好多的「我只想……」,包括「我只想好好的賣我的東西」、「我只想平平安安的過每一天」、「我只想有一間屬於我自己的房子」、「我只想看到我的孩子平安健康的長大」。
在漫威電影系列中,蜘蛛人曾經說過一句話:「能力愈強,責任愈大。」(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這批漫威超級英雄,利用自己的超能力,到處試著弭平衝突、希望帶給世人溫暖與快樂。在真實世界中我們並沒有這些超級英雄,人民的福址只能操縱在握有權力的領導人們手上。我們只能期許地球上所有握有權力的領導人們,動念之間,一決一策,都能夠以全體人類的和平與福祉為先念,包括台灣領導人,更包括美國、與中國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