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
的結果:共找到 295筆 約 0秒
林怡君/歷史建築變垃圾場?台大「僑光堂」失格的管理維護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3 Mar, 2021(※ 文:林怡君,「搶救台大鹿鳴堂」運動發起人)本(3)月9日高雄駁二本東倉庫失火震驚全台,災後殘垣斷壁的場景令人心碎,不禁令人聯想台灣老屋經常神秘自燃的夢魘。尤其是涉及土地開發的暫定古蹟狀態建物,...

台灣價值 ≠ 文資價值?台南「湯德章故居」被判不具文資身分的幾項質疑
公共政策.蕭文杰:19 Mar, 2021日前,台南市政府文資審議將延宕多時的湯德章故居,判定不具法定文化資產價值,引起文化界錯愕。文化界錯愕的原因是,湯德章在二二八事件中試圖伸張正義阻撓屠殺,因而遭到蔣介石所派部隊槍決。台南市政府曾以紀念...

空山遙遙,靈雨瀟瀟:以「空山靈雨」為題的文學、電影與歌曲
社會文化.曹郁美:26 Feb, 2021「空山靈雨」一詞大概是太美了,它先後成為一本書、一部電影、一首歌的名稱。空、靈二字本就富有佛教哲理與密意,冠於山、雨身上更帶著虛無飄渺、不染塵埃的氣息,如何不美?許地山的《空山靈雨》首先是作家許地山...

王繼強/市府與文化局缺乏態度,地方創生反成另一波文資浩劫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7 Jan, 2021(※ 文:王繼強,尊懷文教基金會專員)國家政策近年以「地方創生」作為綱要,旨在從地方產業文化脈絡加以發展,創造就業人口及吸引人才回流,並特別強調不是補助至上,而是透過資本的引導,讓企業投資地方。然而...

逃過「疫」劫之後呢?疫情時代下台北國際書展的真正挑戰
社會文化.A編:25 Jan, 20212020年第28屆台北國際書展,因全球性流行的COVID-19疫情影響,先宣布延期至5月,而後難敵疫情變化,正式宣告停辦,寫下書展開辦以來首度停辦的紀錄。但也就在疫情瘋狂肆虐的這一年,台灣在近乎被國...

沈如瑩/風風雨雨又一年:2020各大書店通路與暢銷榜觀察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21 Jan, 2021「你覺得出版這一行今年有人是開心的嗎?」某日朋友問我。回望這一年來的風風雨雨,不需點明,答案也呼之欲出。在整理年度資料時,這個提問一直縈繞在我腦海中,面對內外環境的變化,即使邊緣如我,也能感受到業界...

影像記憶歸零…FOX體育台離開後,台灣運動文化保存難題
社會文化.陳子軒:15 Jan, 2021我與FOX體育台不相見已二週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聲音與光影。FOX體育台在台灣的血脈,可以上溯到連有線電視都還沒有真正合法化的1991年,從Prime Sports、衛視體育台、ESPN分合之...

陳建融/是難題,也是契機:「天外天劇場」保存的下一步?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2 Jan, 20212021年新年初始,台灣文資保存即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先是在1月6日,市民偶然發現位於台中市東區的天外天劇場有工班進駐,欲執行拆除前置作業,細查才驚覺行政院已於去年底撤銷天外天劇場的暫定古蹟身份,等...

馬世芳節目著作權爭議:政府採購吃人夠夠,「乙方」怎麼辦?
公共政策.寇德曼:24 Dec, 2020馬世芳與原住民族廣播電台的著作權爭議進入立法院。立委林昶佐於質詢時向行政院院長蘇貞昌表達,公部門與著作人簽合約時,往往要求取得全部著作權,或是要求著作人之著作人格權不得對機關行使,因此在著作人幾無權...

羅世宏/新聞亂象的改變契機:中天換照爭議後,52頻道換誰上?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01 Dec, 2020朋友突然問我:「52頻道換誰上,你覺得比較好?」老實說,我只知道「換誰上都好」:換上任何一個新聞台都好,至少都會比中天新聞台好,因為後者的惡形惡狀已突破我對新聞台評價的底線。不過,另一方面,我也著實...

低價行銷,有何不可?書價「割喉戰」與書店抗爭的幾點反思
社會文化.李志銘:13 Nov, 2020現代人普遍都渴望成本愈低愈好,東西愈便宜愈划算。當今網購平台彼此之間的競爭業已白熱化,幾乎天天在促銷。諸如博客來網路書店、momo購物網、PChome線上購物等,除了以「盡可能便宜」的廉價商品來吸引...

藝文市場大爆發?「後疫情時代」的台灣美術展覽
社會文化.李志銘:29 Oct, 2020自從去年底中國武漢爆發COVID-19以來,持續蔓延的疫情由亞洲一路燒向歐美各國,迄今病例數仍不斷攀升,幾乎每天都在刷新新增確診的紀錄。特別在今年,更是全球國際局勢與台灣社會最不平靜且詭譎多變的一年...

直播產業再進化:人氣Vtuber輩出,台灣虛擬直播如何出頭?
公共政策.寇德曼:27 Oct, 2020新媒體平台興起後,大眾的視聽習慣從原本看有線電視、聽無線廣播,轉為看線上串流或是直播,以直播為業的直播主或YouTuber更成為近年青少年嚮往的熱門職業。直播產業逐漸成熟,更出現以二次元虛擬偶像取代...

閱讀過去,滋養未來:「新竹州圖書館」的前世今生(上)
社會文化.李志銘:21 Oct, 2020城市不只是身體棲居之地,更應是心靈安放之所。僅有鋼筋水泥,並不足以營造一個美好的城市。舉凡開放的閱讀場所、豐富的博物館、親民的劇場,皆能提供充盈的文化養分,讓普羅大眾激發出更多創造力與想像力,亦令城...

玉米粒/失聯移工及黑戶寶寶:那些社會安全網遺漏的角落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23 Oct, 2020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潛藏寒冬待回春」。對於失聯移工的孩子而言,他們生於無名,沒名沒姓沒身分,生下來即是冬天,不知身分被揭露的春天何時才會來臨。他們可能叫做火龍果、鳳梨、芭樂、一月、二月、三月、冬天...

《鼻子,或異見者的陰謀》:對抗極權的俄羅斯文學與藝術拼圖
社會文化.吳思恩:14 Oct, 2020動畫是否能成為一部「史詩巨作」?我們對於「史詩」的要求又是什麼?是大場面,是一顆又一顆悠然柔美的長鏡頭,還是那跨越時代的精神性?我想,安德烈.科捷諾夫斯基(Andrei Khrzhanovsky)的...

康旻杰/鼓勵藝術投身社會:以「公共藝術」啟動社會住宅文化創新
公共政策.OURs 都市改革組織:12 Oct, 20202010年8月,因應高房價造成的社經弱勢居住問題,多個民間團體組成「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展開倡議,迄今已邁入第十年。一路走來,台灣從對社會住宅完全陌生到如今「八年二十萬戶」的興辦目標,社會住宅運動灘頭...

顏敏如/中瑞友好?當中立國瑞士遇上獨裁者中國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01 Oct, 20202016年底川普執政白宮之後,華盛頓的外交政策之一便是要求各國之間平等對待。對北約,美國要求加盟國如實繳交當初就分配好由各國分擔的經費金額,例如德國就該履行承諾,繳足年金。現任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溤德...

《國王與國王》是不當教材?別讓性平教育變成「國王的新衣」
公共政策.王子榮:23 Sep, 2020世間無奇不有,但台灣怪事特別多,最近一本作為校園閱讀推薦的繪本竟然引起軒然大波?本來9月是開學季節,校園裡裡外外都忙得炸鍋,教育部作為主管機關,也緊鑼密鼓為新學年的「小學推動新生閱讀推廣計畫」推出書...

黃俊銘/理想與困頓的避難所:30歲的台灣絃樂團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18 Sep, 2020台灣絃樂團(以下簡稱台絃)是樂界公認最出色的民間樂團之一。這個樂團即將度過30歲生日,他們的存在本身,即是台灣社會的奇蹟。1980年代留學比利時布魯塞爾音樂院的小提琴家鄭斯鈞,在一次聆聽羅馬音樂院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