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
的結果:共找到 295筆 約 0秒
周逸濱、魯忠翰/保障「乙方」新法上路:公部門難將藝文著作整碗捧走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16 Nov, 20212020年底,馬世芳先生一文〈我為何將告別Alian電台:兼為所有被欺負的「乙方」請命〉,道出了多年來公部門與藝文工作者簽約時,著作會被整碗捧走,而且不能隨便主張這是自己節目的約定爭議。對此,202...

我們的城市樣貌與記憶:南都天光——台南州會修復案
社會文化.顏瑞霆:09 Nov, 2021近年來,文化部與地方政府大多會在9月份舉辦「古蹟日」,廣邀民眾參觀地方文化資產與舉辦藝文活動。今年有幸本土疫情趨緩,台南市才能如期舉辦「2021台南市文化資產月—南都天光」,比起以往的「古蹟日」更擴...

破除「漫畫是兒童讀物」刻板印象——從情色BL作品獲獎談起
社會文化.王佩迪:04 Nov, 2021第12屆金漫獎頒獎典禮剛落幕,頒獎結果必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儘管很遺憾有些資深漫畫家和精彩作品未能獲獎,但看到如此新人輩出的現象,我們似乎更應該為台灣漫畫的前景感到興奮才是吧!正因為近年來台灣漫畫的...

我們要靠什麼傳承歷史文化?談文協百年紀念背後的問題
社會文化.顏瑞霆:01 Nov, 2021今年是「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第一百年,文化部及許多地方團體舉辦了紀念活動,總統蔡英文與文化部長李永得也對此表達支持和宣揚文化信念。總統蔡英文在紀念會上表示「文化有活力、國家就有力量。」「我們不只是紀念...
孫中山的文資悲慘史(上):銅像與建築物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公共政策.蕭文杰:26 Oct, 2021最近知名作家吳淡如在節目中表示,教改「去中國化」讓很多台灣小孩,連誰是孫中山都不知道。這則新聞讓筆者十分驚訝,因為台灣有許多跟孫中山有關的連結,例如以「中山」為名的行政區名、路名1、校名2、捷運站名...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文協百年特展:台灣音樂一百年」
社會文化.李志銘:14 Oct, 2021今(2021)年適逢台灣文化協會(以下簡稱文協)成立100周年,文化部陸續和各地文化館社合作舉辦相關主題紀念特展活動,彼此串聯響應、共襄盛舉,主要包括國立台灣美術館的「進步時代-台中文協百年的美術力...

當「易讀」成為公共服務(上):一本在台灣誕生的「易讀」手冊
社會文化.Right Plus 多多益善:11 Oct, 2021在佈告欄看到即將舉行的社區活動,好像很有趣,但看不懂確切是什麼活動,想想後索性就不參加。公投當天,興致勃勃要行使投票權,卻因為不諳動線與注意事項而愣在當場,害怕無意間的舉動就觸犯了規定。新冠肺炎(C...

走過地震、修復與《斯卡羅》——東興洋行的文資永續經營問題
社會文化.顏瑞霆:06 Oct, 2021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造成台南多處古蹟損壞,掀起一波古蹟修復潮。位在安平的德商東興洋行(Mannich & Co),因地震導致簷廊磚拱前傾15公分。不過在2019年修復完成後,成為了公視史詩...

那棟跟《少年維特的煩惱》、《野玫瑰》、《搖籃曲》有關的日式老屋是否會消失?
公共政策.蕭文杰:04 Oct, 2021台灣是一個島嶼,藉由海洋的海上交流,可以吸收不同文化。海洋文化的特質本應該是開放、多元、具包容性的。也就是說——我們本來有許多機會將這些外來文化加以吸收,或是藉由歷史的堆疊,發展出屬於這塊土地的「台...

破碎的美國神話,成就楚科奇的浪漫——《美國夢直播情》的幻夢與現實
社會文化.吳思恩:30 Sep, 2021在電影劇本中,某些族群與議題始終落於邊緣地帶,礙於市場取向,或者製作者關注焦點的不同,它們成為極難被涵蓋到的群體。「少數民族」是其中之一,即使受到關注,也經常是伴隨著紀錄片、實驗片問世,因為其真實生...
鹿港太岳之胤:行政瑕疵下的真古蹟與假審議?
公共政策.陳建融:30 Sep, 20219月24日,彰化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至鹿港牛墟頭太岳之胤許宅現勘,為得是曾為市定古蹟的建築要第三次提請文資審議。為何這棟見證鹿港古街區市場運輸功能的重要場域——太岳之胤,會失去市定古蹟身份呢?政府指定...

公序良俗的守門員或產業喪鐘?淺談中國遊戲防沉迷政策
公共政策.寇德曼:28 Sep, 2021近日有新聞報導指出,中國政府對境內遊戲產業的管制日趨嚴格,舉凡限制未成年人每日的遊玩時間、以違法為由下架諸多遊戲,甚至傳出將放緩對新網路遊戲上市許可的審批。消息傳出後,諸多遊戲大廠的股價頓時下跌。儘...
趙君朔/重返毛澤東老路:習近平的下一步?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20 Sep, 20217月以來習近平一連串打壓科技巨頭和藝人的大動作,加上上周眾多官煤轉發一篇由左派媒體人李光滿充滿文革式語言題為〈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一場深刻的變革正在進行〉的文章,這讓關心對岸發展的人不禁懷疑,習近平是...

佐渡守/奇幻之島的漫畫:多元差異與包容,造就迷人的台灣圖像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15 Sep, 2021編按:近年來,台灣奇幻創作越來越具本土意識與識別度,即使在歐美影劇、日本ACG文化長期強勢的夾擊下,也累積了不少具獨特文化辨識度的作品。日前剛結束的瑞士紐沙特奇幻影展(Neuchatel Inter...

顏敏如/中國的審查之手:從瑞士一名遭除學籍的博士生談起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15 Sep, 20212021年8月上旬,幾個台灣媒體不約而同或編譯或節錄地報導一則消息,那就是瑞士聖加侖大學(HSG, Hochschule St. Gallen)的一名博士生,由於他在社交媒體推特(twitter)上...

吳子毅/如何挽救失去記憶的土地:文資法的問世及其延續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05 Aug, 2021「驗車」、「吃水產」、「看飛機」,在台北市,這三組關鍵字讓人輕易聯想到濱江街。濱江街位處松山機場北側,東接撫遠街,往西則較為特別,分叉出兩條:一條接松江路,另一條則接新生北路三段。連接新生北路三段的...

考證不足或文資大發現?台中州廳「貓道」具軍事功能?
公共政策.蕭文杰:16 Jul, 2021去年4月,多家媒體紛紛報導了「台中州廳在進行修復工程時發現森山松之助設計的『貓道』, 可容納士兵,具軍事功能」。其中,這些新聞引用了當時文化局長張大春的說法:「依照建築師森山松之助的規劃,貓道最多可...

彌補台語失落的空缺:談《情批》、《小王子》與「台語書寫」
社會文化.曹郁美:02 Jul, 2021據我觀察,以台語為書寫內容的文學小品,近日似乎成了顯學,這恐怕是經歷過「說台語要罰錢」那禁錮年代者所無法想像的。本文聚焦在兩本書:第一本是阿尼默的台語詩繪本《情批》,第二本是蔡雅菁譯寫的台語版《小王...

數位時代的媒體與印刷書(下):科技萬歲?紙本書的不死逆襲
社會文化.李志銘:28 May, 2021▍上篇:數位時代的媒體與印刷書(上):當紙本書刊從風光逐漸衰亡回想2012年某日下午,我曾陪同幾位開書店的朋友一起來到永和的「小小書房」湊了場熱鬧,參加時任文化部長龍應台主持國是論壇第二場「我街角的...

無視本土,空談國際:CCC爭議後,反思文策院的「文創」經營路線
社會文化.林運鴻:11 May, 20212021年4月底,多年深耕台灣文史題材的漫畫平台《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創作集》(下稱CCC創作集),與文化內容策進院發生續約糾紛,最後《CCC創作集》編輯團隊決定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