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地震、修復與《斯卡羅》——東興洋行的文資永續經營問題 | 顏瑞霆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走過地震、修復與《斯卡羅》——東興洋行的文資永續經營問題

台南安平德商東興洋行,修復完工照。 圖/作者拍攝
台南安平德商東興洋行,修復完工照。 圖/作者拍攝

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造成台南多處古蹟損壞,掀起一波古蹟修復潮。位在安平的德商東興洋行(Mannich & Co),因地震導致簷廊磚拱前傾15公分。不過在2019年修復完成後,成為了公視史詩大劇《斯卡羅》的拍攝景點。

拍攝完成後隨即招標廠商,委外經營,但又因新冠疫情影響,延宕至今年(2021年)9月才由「海洋空間」團隊重新活用並對外開放。

東興洋行如今主打著「水母咖啡廳」,在網路上形成話題,不少民眾紛紛前往參觀,卻也爆出一些爭議。筆者亦前往目睹風采,並有幸採訪到委外團隊的老闆,探究爭議問題與經營文資的歷程。

東興洋行的近代歷程

美濃大地震之前,東興洋行還算是安平風景區的著名景點。好處是參觀免費,當時還進駐了一家德式美食餐廳。既然免費參觀又有得吃,CP值好似不錯,但卻事與願違,一場地震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地震導致簷廊磚拱前傾15公分,修復期間除了將立面校正回歸外,也將內部的戰後時期裝潢拆除,更在屋架上找到清光緒年(約1880年前)間的原始木材。

目前無法追尋東興洋行到底何時創建,有一說是1867年羅妹號事件爆發的年代;也有1876年的說法。洋行座東朝西,基座使用咾咕石(珊瑚礁)堆砌而成,作小拱形通風口,以防受潮。其面寬七開間,中間五開間為磚造的拱圈,作為入手簷廊與陽台,最外兩側的二開間則為開有兩扇長窗的白牆,也是室內主要廳舍空間。簷廊的欄杆使用綠釉花瓶,是東方陶藝與西方花瓶欄杆的結合樣式。同在附近的英商德記洋行,也能見到此種運用。

第一次英法聯軍戰爭,中國戰敗,清廷與眾列強簽訂《天津條約》,安平港成為台灣通商口岸之一。德國商人東興(Julius Mannich)與彼得森(J. Peterson)來到安平開設洋行。該洋行的主要業務是經營糖與樟腦的出口,也代理輪船運輸的業務。

日治時期鴉片、樟腦被台灣總督府設為專賣品,東興洋行遂結束營業,洋行建築由日本政府接管。明治34年(1901年)在此設立台南廳安平支廳。大正9年(1920年),改設為台南警察署安平出張所。

戰後,此處成為清潔隊宿舍,民國73年才由台南市政府收回,並整修為「安平外商貿易紀念館」。民國74年內政部公告為三級古蹟。民國86年成為市定古蹟。

▲ 俯視安平五洋行,由左到右分別為:德商東興洋行、英商和記洋行、英商怡記洋行、英商德記洋行、美商唻記洋行(安平樹屋位置)。此為「聚珍台灣」粉專。

成為安平外商貿易紀念館之後,館內陳設了許多樣關於德國的物品,簡單立牌來介紹歷史。若作為免費參觀的地點,還算不差。不過許多物件卻只是單純跟德國有關係而已,而無以見得與台灣、經貿之緊密文化脈絡。這點在英商德記洋行的展覽陳設,還是做得比較完善的。

古蹟修復完成後,東興洋行成為《斯卡羅》中的「天利洋行(Messrs. McPhail & Co.)」場景。實際上的天利洋行是在打狗(高雄)成立,洋行建築於1865年建成,即為今日打狗英國領事館最初前身。

安平外商貿易紀念館,地震前的館內陳設。 圖/作者拍攝
安平外商貿易紀念館,地震前的館內陳設。 圖/作者拍攝

在《斯卡羅》中,德商東興洋行成為英商天利洋行的場景。 圖/截自公視+
在《斯卡羅》中,德商東興洋行成為英商天利洋行的場景。 圖/截自公視+

洋行重生的衍伸爭議

海洋空間負責人林老闆表示,剛營業沒多久,就有專門報導台南的部落客前來參觀與撰寫文章。可文章內容卻頗有主導風向之意味,沒隔幾天就引來文化局官員到場關切。

文章指出,台南市民門票需要40元,沒有免費,而德國公民卻可以免費?另外還點出洋行古蹟與水母的違和感,甚感怪異。

筆者認為,首先要排除掉德國公民免費的問題,去探討「國家文化資產,國民為何要付錢參觀」,再理解「古蹟營運的組織架構」。

文化資產永續經營的動力

基礎門票價,不會是文資永續經營的主要收入。為了提高收入用以維護古蹟和人力支出的成本,往往會再謀求其他商業行為。

台南不少古蹟其實都是免費入場,但大多是廟宇,而廟宇已有香油錢支持,台灣幾乎沒有廟宇參觀要收費的。收費的古蹟往往都是依靠古蹟自身的特色,像是建築藝術、展覽與博物,或是位處觀光熱區。

或許某些人認為國家古蹟由國家修繕,花的是我們納稅人的錢,憑什麼我們參觀還要付錢?難道古蹟修好了,不用經營、活用和維護(即支出成本),繼續當個蚊子館,直到它再次頹廢傾倒,再繼續花納稅人的錢去修復,做無意義的循環嗎?

公共財具有無敵對性、無排它性與擁擠性等性質,且政府機關大多以免費的方式提供服務,因而容易產生許多弊端,如搭便車(free rider)的心理,使用者只希望享受公共財的利益,卻不願意支付任何費用,造成公共財品質的低落,使得民眾的抱怨日增

使用者付費(users charge)是基於「權利分享」與「責任負擔」的對稱關係,當使用者享受某項公共設施時,相對地必須分攤一些使用的經費,以達到「以價計量」的效果。

——節錄自【103年高考-公共管理】

文化資產應當具此道理,這也是當今大眾需要培養的文化與藝術素養。不是只有「實體物質」需要使用者付費,在一些「精神生活」上同樣如此。文化藝術諸如藝文表演、博物展覽(文化資產)皆屬後者。簡單一張「門票」,是飽含許多細節的。

古蹟經營的組織架構1

德國公民免費在筆者看來就只是一個詼諧的噱頭,用以直接聯想台灣與德國的歷史連結。

對於筆者來說,門票價是無異議之事,但另有一點倒讓我納悶起來,那就是已經付了入場費,卻還有低消的限制,需要在店家購買商品。雖然知道古蹟營運的道理,也願意花錢支持,不過為何入場費付了40元(台南市民),還得再低消飲料、甜點,要付兩次錢呢?原來這也牽涉到古蹟營運的組織架構。

因為擁有法定文資身分的古蹟,所收門票需要拆帳給政府文化部門。如果是「政府自營」那僅收門票即可,甚至有法規2可管,誰需付全票、半票或是免費,皆可溯源。

而「委外經營」的話,如前面所提到的,為了提高收入用以維護古蹟和人力支出的成本,往往會再謀求其他商業行為。像是東興洋行目前除了販售茶點外,還有水母養殖箱。

關於二次消費爭議。假設一瓶果汁50元好了,加上入場費40元,總共就是90元;那跟門票收90元,再送瓶價值50元的果汁,有何不同呢?其實這些都是文字遊戲,結果是一樣的。但文字表達方式不同,在消費心理與商品行銷成果上,還是會產生不同結果。

筆者前往考察時,有幸遇到林老闆,深入探討此問題。在截稿前,門票價錢不變,但將德國人免費的項目去除,飲料部分也已變為「自由消費」,但可用門票作折抵。

東興洋行入園票價,因台南市民要錢;德國國民免錢,而引發熱議。 圖/作者拍攝
東興洋行入園票價,因台南市民要錢;德國國民免錢,而引發熱議。 圖/作者拍攝

東興洋行室內一角,以「水母咖啡廳」作為活用特色。後續館內又有再設立一些歷史解說牌。 圖/作者拍攝
東興洋行室內一角,以「水母咖啡廳」作為活用特色。後續館內又有再設立一些歷史解說牌。 圖/作者拍攝

小結

海洋空間本身是在經營水族貿易與養殖,安平德陽艦園區同樣也是由他們經營。林老闆表示,若非另有本業,專門經營文資肯定破產,凸顯文資委外經營所遇到的諸多困難。

老闆回憶道,當初經營德陽艦,也打著免費參觀,人潮卻是寥寥無幾。直到引進「泰迪熊」、「變形金剛」等元素,每年人潮都有幾十萬人次,再加上收費入場,才讓1945年出生的德陽艦保存至今。

有不少人認為文化資產就該保留原始樣貌,不該融入這些「有的沒的」。但往往要靠獨特「噱頭」和現今網路力量,才能使文化資產受大眾關注。再藉由活用特色,進一步使其歷史文化傳揚出去,否則沒沒無聞,不受重視,它們終將被拆除銷毀。但不管融入何種元素,都是需要多加磨合,才能在未來亮眼的活用中,使眾人更親近與認識這些古蹟的歷史文化。

當今台灣許多古蹟經常與咖啡廳結合,不免讓人感到厭倦,卻也是台灣文資經營的窘境。因為「吃」是生活必須,更是很好入手的營業項目,造就如此氾濫。在未來,這點是需要由政府出面協調,與經營團隊磨合之處。不過現階段,在賣吃的同時,還能吃出特色,「水母咖啡廳」應該是首見了。

題外話——水母

洋行內數個水族箱中,養殖水母品種不一,經營團隊也細心地付上水母資訊,除了認識歷史文化,還可添加自然科學知識。若是有人認為水母跟安平是毫無關聯,不妨去「億載金城」走走,每年5、6月都會有海月水母端鞭水母等物種群聚於護城河。

而這兩種水母,在東興洋行都能近距離觀察到。這樣看來,水母咖啡廳這個獨特噱頭,還真是其來有自,是連老闆都未聯想到的。

東興洋行的中央走道上,設有安平港、貿易及洋行歷史,讓大眾在吃下午茶、欣賞水族的同時,也能認識在地歷史文化。雖說少了過往安平外商貿易紀念館多樣陳設,卻也是個簡潔且有主題性的表達方式。 圖/作者拍攝
東興洋行的中央走道上,設有安平港、貿易及洋行歷史,讓大眾在吃下午茶、欣賞水族的同時,也能認識在地歷史文化。雖說少了過往安平外商貿易紀念館多樣陳設,卻也是個簡潔且有主題性的表達方式。 圖/作者拍攝

東興洋行外頭庭院與店舖。 圖/作者拍攝
東興洋行外頭庭院與店舖。 圖/作者拍攝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