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官
的結果:共找到 513筆 約 0秒
碰到帳戶詐欺怎麼辦?遏止幫助犯應從立法防範做起
公共政策.陳宗元:18 Nov, 2021近期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發函予全國法院、地檢署,檢附數則帳戶詐欺無罪判決,要求各法院、地檢署將函文及無罪判決轉給法官、檢察官參考,並註明:「司法實務就提供人頭帳戶者主觀犯意之判斷,有將故意位移至過失…...

詐騙人頭帳戶手法揭秘,拒絕成為詐騙集團的綠葉
公共政策.司法流言終結者:17 Nov, 2021近日,有民間團體針對「提供帳戶(含存摺、提款卡及密碼)予詐騙集團使用而遭判決有罪」的案件向監察院陳訴,並發函給全國各法院、地檢署「通知」監察院已就此展開調查,引發法界譁然。除了引發是否公然恫嚇全國司...

「瑪莎惡徒」毆人案:問題非縱放人犯而是「仇富情結」背後的社會正義
公共政策.吳忻穎:15 Nov, 2021日前報載中部地區有駕駛名車的食品工廠「富二代」及其朋友與一名大學生發生擦撞等行車糾紛,前者竟共同毆打大學生致顱內出血昏迷而送加護病房。事件經媒體報導曝光後,引起輿論譁然,該名車駕駛人的父母、家庭背景...

苦了你,也折磨了自己:醫療糾紛的困境,與訴訟外的解決機制
公共政策.陳宗元:05 Nov, 2021醫生,我爸怎麼了?怎麼會這樣,你當初不是說只是一個小手術沒什麼風險,怎麼會出事了?究竟怎麼回事?一切的開端,起源於一個小小的手術,甲男的父親因為一場小手術而過世。家屬無法接受好好一個人進了醫院,只是...

民主國家中沒人是可憐老百姓——做一個理性思辨、勇於承擔的公民
公共政策.吳忻穎:28 Oct, 2021每逢重大刑事案件發生、進行任何法律或公共政策上的辯論時,在媒體、社群網站便會湧入大量片面的「帶風向」說辭——如果有專家或學者從專業觀點「逆風」指出與風向不同的觀點,很可能遭遇「被出征」的局面,秀才遇...
A片的臉變成我的臉:販售Deepfake成人片犯了哪些法?
公共政策.陳宗元:19 Oct, 2021近日網紅小玉因為販賣Deepfake(深偽)的成人影片被逮,最後被檢察官以新臺幣50萬元交保,然而這只是冰山一角,Deepfake的成人影片群組其實已經相當泛濫,其經營方式更是千奇百怪。Deepfa...

警察局兼營行銷公司?談地方警局的「中秋露出企劃」
公共政策.吳忻穎:08 Oct, 2021我國警政高層靠著「速食式」的政績與數字,滿足淺碟思維的民眾,並以之升官的文化,在警界早已不是秘密1。這套不肯務實、自愚愚人的文化,在「小編治國」以及與媒體相互為用的網路時代,越演越烈。今年中秋連假前...
司法裁判的邊界:一個爭議裁定帶出的改革課題
公共政策.孫健智:05 Oct, 2021丙先生平時的工作是撿拾廢五金,他在民國91年1月9日上午11時20分左右,騎著由舊機車拼裝的三輪車,前往雲林縣元長鄉某紙廠的廢料堆置場,將重約三十公斤、價值約新台幣一百元的廢鐵線,搬到他騎來的機器三...

吳俊志/處在法律邊緣的情慾產業:酒店公關如何奮力求生?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13 Sep, 20212021年7月底,倡議組織「酒與妹仔的日常」、「台北市娛樂公關職業工會」與法律普及平臺「法律百科」共同合作舉辦了「紅燈下讀法」的線上講座,向大眾說明酒店公關可能遇到的法律風險。為什麼大家要針對情慾產...

開放法官評鑑大門之後:站在正義的一邊是否更難?
公共政策.孫健智:08 Sep, 2021上禮拜有個同事說道,他承辦的案件,當事人收到敗訴的裁判之後,打電話給書記官,宣稱要告法官,據說那位當事人聲稱「掌握了把法官搞死的管道」。輸不起的當事人,回頭就去告法官、告法院、告檢察官,甚至告法務部...

為了績效而歧視?三重分局上銬移工案:再談警察盤查實務問題
公共政策.吳忻穎:30 Aug, 2021近年來,我國警方盤查程序涉及違法不當的爭議案件頻仍,筆者曾於今年4月為文〈中壢分局「很蠢」之爭:談警察盤查發動要件與妨害公務罪〉探討「盤查」之要件與程序,並呼籲警方「執法之前,先要守法」的基本觀念。...

法務部新聞淪為大內宣?媒體識讀與檢方改革,加油好嗎?
公共政策.吳忻穎:16 Aug, 2021今年8月6日,司法官學院第60期學習司法官選填分發志願,到8月9日《自由時報》以「破天荒…》司法學官填選志願 前3名都選檢座 沒人選法官」入標,更在當天紙本報紙頭版大篇幅刊登,內容有意無意地帶到「檢...

維護民主法治的清淨空氣:為法學的轉型正義進一言
公共政策.孫健智:29 Jul, 2021出版眾多法學書籍的德國老牌出版社C.H. Beck,於7月27日在官方網站上宣布,從今年11月上市的版本開始,將把曾經活躍於納粹時期的法學者,從許多歷史悠久的註釋書上除名。 這些法學者,包括德國民法...

司法流言終結者、劉潤謙/撕下偏見與歧視,再論司法精神醫院(上)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8 Jul, 2021近日媒體報導,發生於2019年7月3日鐵路刺警案,歷經嘉義地院到台南高分院判處17年有期徒刑,最後最高法院駁回上訴而定讞。而國家人權委員會則在本月9日召開「精神障礙觸法者處遇制度座談會」就籌設中的司...

有績效≠治安好:媒體報導「三級防疫治安空轉」背後的秘密
公共政策.吳忻穎:27 Jul, 2021日前有媒體以「全台警辦案績效『暴跌剩1成』 揭背後原因」為標題報導某些不具名但自稱「基層員警」的片面說法,抱怨因為三級警戒防疫措施導致警方績效不佳,使得高檢署於7月16日特地發新聞稿澄清,指出「各地...

王子榮/《島國殺人紀事2》:司法程序正義的容錯與前進
社會文化.Giloo紀實影音:23 Jul, 2021曾經震驚社會的「盧正案」,透過蔡崇隆導演的鏡頭,紀錄了案件的始末及盧正遭到槍決後的點點滴滴。踏入法界的觀影人如我,盧正案發生在我求學於法律的路途中,從忙著法條背誦、應付國家考,直到坐上法檯斷人是非,...
間接故意殺人就不會是最嚴重罪行嗎?湯景華案省思與法院誤譯
公共政策.孫健智:22 Jul, 2021案情與量刑理由摘要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3266號案件,也就是媒體所謂的湯景華殺人案案情是這樣的:湯景華因為跟翁姓、江姓友人起衝突,拿了一疊浸過汽油的報紙,在某天半夜三點左右,放到翁姓友人住處騎...

「國考系」福音?「法律專業人員資格考試」改革的健檢報告
公共政策.王子榮:21 Jul, 2021在司改國是會議落幕後,各項改革的決議都逐步落實,只要隨手一點司法改革追蹤進度平台,就可以看到龐大的司法基礎工程正慢慢前進:無論是既有法律的修正(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的變革)、新制度的創...

檢仔聊齋(十七):古有「何不食肉糜」,今有高檢署「何不積極結案」
公共政策.吳忻穎:19 Jul, 2021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晉書.惠帝紀》)新冠疫情大流行,政府與人民擔心群聚、地檢署難以開庭,高檢署曰:「何不積極結案?」(民國/台灣.高檢署公文)高檢署的現代晉惠帝之問今年5月...

湯景華縱火案:「間接故意殺人」不判死的理由與後續影響
公共政策.寇德曼:13 Jul, 2021歷經二度1發回、高等法院三度2判死的湯景華案,最高法院近日罕見自為判決,改判無期徒刑定讞。由於本案涉及六條人命,被告免死的判決結果理所當然在網路掀起軒然大波。最高法院雖發布新聞稿解釋,在台灣已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