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的結果:共找到 2622筆 約 0秒
當我們談論他的名字時我們在談論什麼——訪中國另類搖滾樂團P.K.14
社會文化.簡妙如:22 Oct, 2018六月時,筆者(下稱簡)因北京行程而與P.K.14靈魂人物楊海崧(下稱楊)在他的新工作室碰面。我們聽了新專輯《當我們談論他的名字時我們在談論什麼》的歌曲,也知道了他們去年為了這張專輯到柏林的傳奇場地錄...

從在地到國際:搭建NGO參與平台,讓台北邁向世界公民城市
社會文化.林吉洋:18 Oct, 2018兩個禮拜前,在北京認識的一位環保組織的朋友,以觀光名義來台灣參加研討會。我約他在台北石牌一家快炒店接風。酒酣耳熱之際,噠啦噠啦的垃圾車聲音傳來,民眾三三兩兩從家門口跑出來倒垃圾。這位老兄三步作兩步湊...

劉永祥/攝影視角的主觀:評《這裡沒有神:漁工、爸爸桑和那些女人》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18 Oct, 2018「有圖有真相」這句話,多少帶了點戲謔的意味。照片可以抓住瞬間,卻從來都不能呈現全貌,拍攝者的視角左右了他人看到的故事與詮釋。和文字一樣,圖片呈現的「真相」,很多時候可能也只是主觀的想望。《這裡沒有神...

吳宗憲/證照化與制度化:落實動物保護從職業教育做起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17 Oct, 2018今年九月底,教育部繼續召開課審會議,決議未來高職教育的農業科別,除了必須將農業組織、臺灣農業與世界貿易組織的關係等議題納入以外,重要的是,未來職業教育中,必須強調《動物保護法》的內容,包括:任何人都...

「叫剝削太沉重」——《這裡沒有神》鏡頭下的外籍漁工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7 Oct, 2018入夜後漁港轉角處的超商,旺季時人聲鼎沸,一如鄉鎮的廟埕,成為船員社交的中心。最多的是東南亞裔,也有少數南亞、非洲和大洋洲人,如同小小聯合國,各種語言都聽得到。超商內的店員,多少都會點英文,待久了的老...

古珮嫆/洋垃圾進口:是促進循環經濟,還是瓦解台灣回收系統?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5 Oct, 2018(※ 文:古珮嫆,台灣要健康婆婆媽媽團協會顧問。) 1980年代末,已開發國家環保法規日趨嚴格,使得有害廢棄物處理成本大幅增加,不肖商人為降低處理成本,將有害廢棄物運到開發中國家處置,在當地造成許多...

留下高雄煉油廠產業文資,還給地方居民一處生態公園
公共政策.蕭文杰:12 Oct, 2018產業文化資產過去經常不被注重,隨著德國魯爾區的轉型及世界文化遺產組織將這類產業遺址列入保存後,這些空間不僅成為尊重生態、環境的區域,工業地景遺留下來的文化資產,也由負面與負擔的城市形象,轉型成具有文...

菜市場的法律學:蛋蛋的哀傷
公共政策.王子榮:12 Oct, 2018課堂前的小複習在瞭解了養樂多和養樂多媽媽間的來龍去脈之後,我們知道為何即便現在超商、賣場林立,養樂多媽媽也還有佔有一席之地,而最攸關養樂多媽媽自身工作權益的,還是其與養樂多公司到底是屬僱傭還是承攬的...

吳宗蓉/過度用藥的動物,你安心入口嗎?——集約飼養背後的代價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10 Oct, 2018你知道每天吃下肚的肉品,是怎麼來的嗎?現代人追求大量生產和速成,包括吃下肚的食物也不例外。大規模集約飼養取代傳統農村飼養方式後,農場動物代表的是「商品」,於是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及增加利潤,取...

找到人與動物的最適距離:《和動物說話的男人》評介
公共政策.顏聖紘:09 Oct, 2018上生物課時,大家可能都聽過「印痕行為」(Imprinting),最知名的案例就是「小鴨一孵出來時會把第一眼看到的移動物當成媽媽,並會本能地跟著牠走」。這個現象之所以知名,其實全拜本書作者勞倫茲所賜。...

「一個女孩被俘,就是全族人被俘」——訪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娜迪雅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0 Oct, 2018你是亞茲迪(Yazidi)人,是種古老一神教的一分子,你可以說說你的宗教嗎?當今世界上大概有多少亞茲迪人?2014年以前,即伊斯蘭國開始針對亞茲迪人實行種族滅絕之前,我們在全世界大約有100萬人。亞...

張宸瑋/為刑罰找理由:如果應報論行不通,那預防論呢?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09 Oct, 2018有人認為「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應報思想,太過於殘忍,根本是基於素樸正義觀的野蠻行為,這些人因此認為刑罰不能以應報為目的。如果應報不是刑罰的目的,那刑罰的目的是什麼?在刑罰理論的場域中,有另一個被廣...

台灣一定要#MeToo嗎?不公開說出口的,不一定不勇敢
社會文化.陳心怡:08 Oct, 2018#MeToo風潮爆發至今,也延燒好一段時間了吧!無論是2006年的#MeToo發起者,塔拉娜・布克(Tarana Burke)、2017年串燒歐美的推特標籤、還是一直被批判做不到#MeToo的台灣社...

「我要讓它成為漫畫史上的經典」——翁稷安與金漫獎得主黃珮珊對談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17 Oct, 2018去年(2017)年底,紀實漫畫雜誌《熱帶季風》創刊號聲勢浩壯地推出集資計畫,獲得不少讀者支持,募得金額比目標高出了191%。當時不少人好奇為何只籌募創刊號,那後續呢?今年,季風再起,同樣透過募資平台...

監獄成打卡聖地?天堂與地獄的假象
公共政策.王子榮:04 Oct, 2018近來台中地區多了個拍照打卡的新景點。位於台中監獄邊,一處原規劃作為「性侵害刑後強制治療專區」的空地,因遭遇在地居民的強烈反彈,遂將原址改建為「矯正教育館」,於日前盛大風光地正式啟用。而法務部矯正署也...

我沒去過草原自治區,我去過華山文創園區
社會文化.吳思鋒:05 Oct, 2018我沒有去過「草原自治區」,但在發生了那些事件之後,我想,我沒辦法再說「我沒有去過草原自治區」這種話了,因為我去過華山文創園區。身為一個從台北開始接觸劇場、另類文化的小劇場工作者,華山從90年代以降就...

林均翰/823水災後,看見「代謝」與「被代謝」的農場動物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04 Oct, 2018今年8月23日開始,受到熱帶性低氣壓的影響,暴雨陸續襲擊台灣中南部,導致多處地方淹水,並造成嚴重的畜產及農作物損失。據8月31日農委會發布的《107年0823熱帶低壓水災農業災情報告》,受害的畜禽共...

以動物為鏡:《馬達加斯加》系列電影裡的「現代方舟」形象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08 Oct, 20182018年8月,肯亞知名景點納瓦沙湖的索帕度假村湖邊發生了河馬攻擊遊客的事件,造成一死一傷。發生了這樣一起人與動物「雙輸」的悲劇之後,許多人也才知道,河馬雖然是草食性,但作為陸地上第三大的動物,其實...

返家路遙遙:賽鴿是台灣之光,還是非法博弈?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03 Oct, 2018鴿子,從古至今都背負著許多標籤。歷史書上常見的「飛鴿傳書」;素來象徵和平、口銜橄欖枝的白鴿;在廣場上的啄食麵包屑的成群鴿子,也是許多人的共同記憶。然而,對於某些特定人士來說,牠們所代表的符號卻是投資...

劉仕傑/體育局升格,棒球如何升格?——談台北市成棒隊宿舍事件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1 Oct, 2018(※ 文:劉仕傑,前外交官、社會民主黨台北市議員士林北投區參選人。)日前一名台北市成棒隊球員匿名向我陳情,希望我可協助發聲,爭取改善宿舍環境。在我以官方臉書發佈消息後,獲得媒體的回響,但同時,球隊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