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高雄煉油廠產業文資,還給地方居民一處生態公園 | 蕭文杰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留下高雄煉油廠產業文資,還給地方居民一處生態公園

廠內長達千餘公尺的隔音牆、燃燒塔等是台灣人投入環保運動下的活見證。 圖/高雄文資團體提供
廠內長達千餘公尺的隔音牆、燃燒塔等是台灣人投入環保運動下的活見證。 圖/高雄文資團體提供

產業文化資產過去經常不被注重,隨著德國魯爾區的轉型及世界文化遺產組織將這類產業遺址列入保存後,這些空間不僅成為尊重生態、環境的區域,工業地景遺留下來的文化資產,也由負面與負擔的城市形象,轉型成具有文化獨特性的光榮城市。

產業文化資產在台灣文資保存上依舊困難重重,成因也十分複雜。原因之一是廠區是被高聳的圍牆隔絕,珍貴的文資在欠缺妥善的管理下常有失竊遭宵小變賣(如花蓮菸葉廠)、或是自己人把動態文化產、機械文化財當廢鐵賣掉之情事,同時這些產業文化資產也缺乏被論述的空間與被研究的機會。這些廠區過去為經濟發展而帶來汙染,常成為在地居民抗爭的對象,然而一旦這類文化財面臨轉型,其作為具歷史意義的文資價值卻沒有被好好地被說明。其中,中油高雄煉油廠就是一個產業遺址價值不彰的例子,其珍貴性鮮為人知。

中油高雄煉油廠可溯及日本時代,這個煉油產業與德國魯爾工業區一樣,都曾經帶來工業汙染,不過今日的德國魯爾區已經風華再現,不僅保留工業區舊址,並透過空間改造重新將工業遺跡轉為市民休憩場所,高雄市府過去也曾於2008年帶隊進行考察,相信這樣的例子對市府團隊並不陌生。或許,真正的核心問題是,我們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歷史?

過去作為台灣煉油與石化產業「重工區」的中油高雄煉油廠,在民國104年底正式除役走入歷史。這座位於高雄市楠梓區半屏山下,總佔地超過200餘公頃的土地未來該如何發展?土地汙染的問題該用何方法來解決?區域內的產業文化資產又該如何看待?這些問題是許多公民熱切關注的議題。

怪手正不斷地剷除屬於高雄的產業歷史,並以廢鐵價變賣。 圖/高雄文資團體提供
怪手正不斷地剷除屬於高雄的產業歷史,並以廢鐵價變賣。 圖/高雄文資團體提供

汙染已久的工場區未來應還給高雄一塊公園綠地

高雄煉油廠關廠後,這塊70多年來長久遭到污染,扣除行政及宿舍區總佔地約187公頃的土地,若依《土壤及地下水汙染整治法》規範,目前中油的計畫是將花費17年(總共20年)、投入總額約500億新台幣的龐大經費進行土壤及地下水整治。問題是,耗費高經費與長時間的整治工程,仍缺乏一個受益於民、且對土地友善的整體規劃。如鄰近的日月光工廠仍照常開工,而它的汙染不像高廠是以碳氫化合物為主,而是金屬汙染物居多。

2013年,居住在煉油廠區旁的後勁居民,為使這塊長年遭到嚴重汙染的工場土地得以復甦再生,提出了「後勁生態公園」的訴求。期盼187公頃受汙染的土地未來能生態復育,轉型為具教育意義的綠色公園。甚至在當時由民間自行舉辦競圖,希望讓社會各界一起關心後勁的未來,讓更多對環境友善的改變發生。

但5年過去了,地方政府對這塊土地仍未給地方居民一個有遠見的回應及規劃,有的只是宏毅宿舍區部分區域將都市重劃,賣給財團蓋豪宅,而對於高廠的議題,中油也僅表示需花費巨資及數十年的時間整治土壤,最後仍可能無法徹底根治汙土及更複雜的地下水汙染問題。

「民之所欲,常在我心」,這是作為民主政治的基本價值。瞭解民意乃至於設法探詢民意,是政策制定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驟。這片面積等同於7座台北大安森林公園面積的土地,在過往經濟掛帥的時代犧牲了地方居民的健康與生活品質,而在高廠退役後,居民不禁也感嘆,想要擁有一片生態公園好改善居住環境,竟是如此困難!

高雄煉油廠內與國定古蹟台北機廠非常類似的廠房。 圖/作者自攝
高雄煉油廠內與國定古蹟台北機廠非常類似的廠房。 圖/作者自攝

燃燒塔內部,具有創潛力,可當電影拍攝場景。 圖/作者自攝
燃燒塔內部,具有創潛力,可當電影拍攝場景。 圖/作者自攝

留下台灣最大的工業遺址與未來的發展共生共榮

因應高廠熄燈後,近年來不斷有拆除廠內煉油設施的狀況,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在今年4月依《文資法》第15條:「公有建造物及附屬設施群興建完竣逾五十年者,所有或管理機關(構)於處分前,應先由主管機關進行文化資產價值評估。」進行廠內具文化資產價值之判定。

根據目前調查發現,廠內留有達99處是超過50年、或被認定具產業文化資產價值的設施。其中包含多座二戰時期日軍為實施南進政策於本區興建「第六海軍燃料廠」所留下的歷史場域及設施,當時規劃的整齊道路及排水設施,至今都仍完好地被使用,甚至在歷年幾次豪大雨期間,皆能有效地將雨水排除,讓北高雄免受淹水問題。

此外,廠內尚包括3座汙水處理廠、揚水泵房、中山堂、總辦公廳、修造工場、材料倉庫等,都是兼具未來可再利用,富含歷史、人文、教育推廣等價值的珍貴文化資產。但目前的作法卻是不顧一切,部分以廢鐵變賣,最後可能成為一片什麼都沒有的「屍」地。要容許如此蠻橫且無視文化資產的方式,在未做完價值評估前,就粗暴地抹除掉亞洲最大的產業遺址嗎?

高雄煉油廠退火爐設備。 圖/作者自攝
高雄煉油廠退火爐設備。 圖/作者自攝

煉油廠內紅磚廠房,建材為日本時代。 圖/作者自攝
煉油廠內紅磚廠房,建材為日本時代。 圖/作者自攝

回顧高雄的產業歷史,工業對高雄來說是日治時期就奠定下來的城市基礎與定位。日本當時為了將印尼的原油就近煉製,故選定高雄為南進基地,且以英國等地先進國家的工業城市規劃引入高雄,而高雄煉油廠區周邊仿英國田園城市而興建「宏南、宏毅」宿舍區,都是全國僅見的產業都市規劃的珍貴案例。

最近經濟部開始著手推動「新材料循環經濟產業研發專區」,計畫在高雄煉油廠招商,推動能處理各種事業廢棄物,並將其中有價值的剩餘物回收再利用,是為立意良善的循環經濟產業,令老高雄人不禁想起當年的拆船業。反觀目前早已現存於廠區內的設施與建物,為何無法保留下來與未來的產業一起循環再利用?為何是把舊有的建設全部拆除,再蓋一批新的建築物收容別人不要的廢棄物,所謂發展循環產業的想法,有理嗎?

具有英國田園都市風格的宏毅宿舍群街道設計與建築樣式。 圖/作者自攝
具有英國田園都市風格的宏毅宿舍群街道設計與建築樣式。 圖/作者自攝

具有英國田園都市風格的宏南宿舍區鳥瞰。 圖/高雄文資團體提供
具有英國田園都市風格的宏南宿舍區鳥瞰。 圖/高雄文資團體提供

一切土地規劃不如現地留下產業文資

高雄煉油廠的問題,除了長期遭受汙染的地下水與土地外,也與地上的文化資產息息相關,兩者需要同時被重視與看待。

政府部門對居民提出的訴求缺乏積極透明的回應,卻又弄個所謂「循環經濟」來打唬弄戰,讓珍貴的文化及環境資產不斷地消逝。而這群地方上曾為土地堅持與奮鬥的居民,如今已經苦等了30年,最後卻可能看不到綠意盎然的家鄉風景,只剩枉然的整治口號而已。

高雄煉油廠為了發展新的循環產業,利用整治汙土的大名,將珍貴的產業文化資產與都市的歷史紋理抹除。如此不尊重歷史與缺乏城市遠見的作法,不應該容許它持續發生。如果我們真的重視歷史,關懷這片汙染達一甲子以上的土地,為何不能從現在開始,積極地在廠內種下第一棵樹呢?

中油煉油廠廠區遺留之鐵道文化財,植栽是處理煉油廠污染的方式之一。 圖/作者自攝
中油煉油廠廠區遺留之鐵道文化財,植栽是處理煉油廠污染的方式之一。 圖/作者自攝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