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階級

的結果:共找到 723筆 約 0秒

《老到可以死》:為什麼連「健康狂熱者」都死了?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07 Aug, 2020

很多染上20世紀晚期健康「狂熱」的人,即便他們運動、注意飲食、不抽菸而且飲酒有節制,還是死了。引領我接受健身文化的女性連鎖健身房老闆露西兒.羅伯茲(Lucille Roberts),59歲時,很沒道...

《新天堂樂園》:傳承的重量,以電影衡量

社會文化.吳思恩:03 Aug, 2020

一道來自故鄉的消息揭開塵封已久的回憶,《新天堂樂園》(Nuovo Cinema Paradiso)由放映師艾費多的死訊展開,帶觀眾回到義大利西西里島吉安加村「天堂戲院」的前世今生,以及艾費多與沙瓦托...

阿聯「阿瑪爾」火星探測器升空,乘載阿拉伯世界的什麼希望?

時事觀察.徐子軒:30 Jul, 2020

7月中,日本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了一枚搭載太空船的火箭,在眾人注目下,火箭迅速掠過大氣層進入太空。按照計畫,發射後約57分,太空船和火箭脫離,頭也不回的往火星飛去,指揮中心的人們這時才鬆了口氣,互相握...

怎樣才算幸福?讓《不丹是教室》成為你的第一部不丹電影

社會文化.彭紹宇:20 Jul, 2020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說到不丹,大部分台灣人想到的,不外乎是喜馬拉雅山、藏傳佛教,或是全世界最幸福國度等印象。在這些答案中,或許很難聯想到「教育」,更不用說這座可能一輩子都沒機會到訪的高山村落...

眾「聲」喧嘩的台灣有聲電影年代(下):電影館外飄蕩的音聲

社會文化.李政亮:10 Jul, 2020

▍上篇:眾「聲」喧嘩的台灣有聲電影年代(上):有聲勝無聲的1930前文提到,小山內薰的《黎明》與另一部導演的作品《素襖落》,1927年10月5日於東京試映。四個月之後,根據《台灣日日新報》(下簡稱《...

眾「聲」喧嘩的台灣有聲電影年代(上):有聲勝無聲的1930

社會文化.李政亮:10 Jul, 2020

日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推出中國一代傳奇女星阮玲玉主演的《戀愛與義務》(1931)修復版。原本以為這部名作早已無法尋得,未料1990年代一位烏拉圭華僑寄回影片,推估應是從上海一路散落海外。《戀愛...

兩百年的不公平:BLM遍地開花,從美國非裔運動的經濟因素說起

公共政策.連子彬:01 Jul, 2020

Black Lives Matter,簡稱為BLM,是在2012年起,因一系列警察執法造成非裔死亡事件,大眾於網路聲援所使用的標籤以及運動標語。BLM在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全球大流行...

新興街頭衝組vs.老牌保守政黨?國民黨的「品牌定位」困境

社會文化.林運鴻:30 Jun, 2020

繼落跑政治奇才、兩光數位諸葛後,百年老店又推出了最新歡笑短劇。 6月28日週日傍晚,為了反對監察院人事任命,國民黨立院黨團決定「占領」立法院——領納稅人薪水、每天必須進出國會的民意代表,居然反鎖議場...

《若是一個人》會寂寞嗎?台語劇詮釋「單身」的多重樣貌

社會文化.吳思恩:24 Jun, 2020

近年來,台語影視作品並不多,讓人印象最深刻、活躍時間也最長的是民視及三立電視台的八點檔鄉土劇,因此在大眾的印象中,台語劇幾乎與鄉土劇劃上等號。華視自製的4K台語偶像劇《若是一個人》企圖打破這個框架,...

金錢未必能夠擺脫窮困:《做工的人》為什麼發不了財?

社會文化.林運鴻:24 Jun, 2020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完結不久的台劇《做工的人》,改編自作家林立青的同名著作。原著是近身觀察工地現場的紀實散文,但影集刻意少了一些現實殘酷,多了一些浪漫幽默。影集主角是幾位在營造業工作的男性工...

愛情必然帶著階級苦味?《做工的人》為什麼總是失戀?

社會文化.林運鴻:23 Jun, 2020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 近幾年,隨著本土影視的蓬勃發展,許多具有寫實旨趣、底層關懷的作品紛紛出現。《花甲男孩轉大人》、《奇蹟的女兒》、《勞動之王》、《俗女養成記》等等,可說是佳作迭出,市場迴響...

郭育安/「血燕傳說」是真的?馬來西亞華人的養燕熱潮與燕窩商機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1 Jun, 2020

無論是迪化街、中藥行裡、逢年過節孝敬長輩的禮盒,抑或是中國古裝劇裡的宮廷食膳中,都可以看到「燕窩」的蹤影。生活在台灣,大抵不會對燕窩太陌生,約略是一種「好貴、好高級、貴婦在吃」,而且具備防老養顏療效...

上海電影在台灣(下):反殖民或反階級?電影作為社會運動的教材

社會文化.李政亮:15 Jun, 2020

▍上篇:上海電影在台灣(上):愛情萬歲?二〇年代家庭倫理劇裡的自由戀愛1920年代的上海電影除了家庭倫理題材,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更是將中國的武俠文化推上高峰。武俠成為大眾文化的一環,約略從1...

上海電影在台灣(上):愛情萬歲?二〇年代家庭倫理劇裡的自由戀愛

社會文化.李政亮:15 Jun, 2020

1921年11月29日《臺灣日日新報》(下簡稱《台日》)刊載一則「台北大舞台募股」的記事,其中,提到台北廳長梅谷光貞曾會晤大稻埕人士,指出大稻埕商業繁昌,應有大旅館、大菜館與大劇場。大旅館已有191...

反叛的殉道者黃華成(下):「大句點」,晚了24年的告別式

社會文化.李志銘:09 Jun, 2020

上篇:反叛的殉道者黃華成(上):藝術已死?重探台灣六〇年代的前衛中篇:反叛的殉道者黃華成(中):為自己立墓碑,虛無者的最高境界彼時台灣青年對於前衛藝術、實驗電影的想像來源,主要都是從美國帶進來的英文...

林子立/罷韓成功:從民粹主義到民主韌性,全球化的能與不能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8 Jun, 2020

(※ 文:林子立,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此次的高雄市長罷免投票,相信連最樂觀的反韓陣營,都不敢預估罷韓同意票能夠一舉突破韓國瑜當選市長的89萬選票。短短兩年之間,何以選民的投票傾向變化如此之大?如果...

中國是掠食者,歐洲是獵物?歐洲的「中國夢」何時能醒?

時事觀察.吳介聲:05 Jun, 2020

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資深顧問海斯堡(Francois Heisbourg)近日警告,趁著肺炎疫情大流行,中國可能走上區域擴張甚至世界擴張之偏執路線,鄭重提醒歐洲警惕中共,強調「中國...

葉佳怡/路上是亮的,你家是暗的——讀《桑切斯家的孩子們》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8 May, 2020

(※ 文:葉佳怡,作家、譯者)吳爾芙(Virginia Woolf)有一句廣為傳誦的名言:「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談的是女性在處理外在的性別不平等問題之前,得先有辦法認識、界定自己...

當女性「愛自己」後,性別平等了嗎?反思女性主義的困境

時事觀察.V太太:28 May, 2020

蔡英文總統正式進入第二任期,新任內閣名單有少許變動,包括前文化部長鄭麗君不再留任,而鄭本人也於日前在臉書上以長文說明自己希望「把人生中的一段時間留給家人,專心陪伴孩子一段時光,以盡為人父母的責任。」...

盧斯達/天下大亂後的天下大治?中共投「港版國安法」震撼彈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26 May, 2020

北京政權在「兩會」期間公布,會將「國安法」直接插入《基本法》附件,在香港和世界政局投下震撼彈。現時這個關於「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和執行制度」的「人大決定」,仍是草案階段。跟2003年的「23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