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霸凌

的結果:共找到 254筆 約 0秒

「原諒我是個病人」——陪伴精神疾病無家者最後一段人生路

時事觀察.小字輩的街頭記事:17 Aug, 2023

我總覺得T大哥內心住著詩人的靈魂,在他的精神世界之中,有無孔不入的小偷,也有浪漫華麗的花朵。再也不會更新的通話訊息上,他的大頭貼仍是當初他在街頭隨手採拾後放進瓶子送我們的那束花。還沒度過那段動盪不定...

陳紫吟/女學生在課堂上為何總是沉默?教育現場的性別不平等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14 Aug, 2023

在霍格華茲的課堂上,當老師問問題,妙麗總是第一個舉手,快速且堅定。可惜的是,這不是女學生的常態。女生在課堂上通常比男生文靜,一如社會對他們的期許。教室裡的女生往往比男生沉默,為什麼?英國教育學家鮑斯...

網紅「鳳梨」控「保母虐童」案大逆轉:鄉民獵巫的「私刑正義」

公共政策.吳忻穎:28 Jul, 2023

2021年10月,網紅「鳳梨」吳泓逸在臉書「幫好友出氣」控「保母虐童」,指其綽號「彫博」的蔡姓好友找了一名有照保母照顧未滿一歲的女嬰,然而女嬰因腦部受到撞擊而死亡,遂公開控訴該保母「虐嬰」。「鳳梨」...

不願被看作《怪物》的人們,是否就得先成為怪物?

社會文化.彭紹宇:07 Jul, 2023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有時看電影除了看作品本身,創作者的歷程也是值得觀察的有趣角度。在眾多亞洲導演裡,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絕對是近年最受坎城青睞的創作者。執導生涯中共九次入選坎城影展,其中七次為主...

#MeToo之後:從私密到公開,創傷經驗如何獲得照顧?

社會文化.曾麗心:12 Jun, 2023

隨著社群媒體中愈來愈多的「#MeToo」性騷擾案件曝光,被害人分享的創痛經驗可能也會激起人們心中的不適與難受。未曾有過類似經驗者,可能震驚於加害者的不堪手法,也會擔心身邊親友可能有類似遭遇;而曾有被...

G7強調反制「經濟脅迫」史上空前,中共面對極大焦慮

時事觀察.吳介聲:26 May, 2023

七大工業國集團(G7)本屆峰會聚焦中俄威脅,發表聯合公報反制「經濟脅迫」以及將貿易和供應鏈「武器化」之企圖,尤其直指中國,在峰會史上誠屬空前。中國仗恃市場優勢長年慣用的伎倆遭到強國共同揭露,疾呼堅決...

羅運生/2023疫後護理:從《疫起》談醫療現場的處境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3 May, 2023

(※ 文:羅運生,臺灣護理產業工會理事長)五一勞動節、五一二護師節剛過,每年5月的這個時刻都在歡慶護理專業有多麼崇高、在表揚護理的掌聲鼓勵之中度過,但現實真是那麼美好的嗎?4月底的時候有個機會看了林...

魏玓/《模仿犯》只是模仿不是改編?兼談跨國串流環境台劇生存課題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4 Apr, 2023

(※ 文:魏玓,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教授、台灣社會研究學會理事。)(※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著名小說的影視改編,向來是一個難題。從某個角度來說,當然每一部作品都可以改編,改編的手法也有無...

馮建三/回覆趙君朔與「四醜」文針對「反戰聲明」的質疑與挑戰

時事觀察.噪聲與共鳴:11 Apr, 2023

(※ 文:馮建三,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教授)編按:2023年3月20日,陽明交通大學退休教授傅大為、政大退休兼任教授郭力昕、政大新聞系教授馮建三、中研院研究員盧倩儀等學者成立「台灣反戰聲明工作小組」,召...

宋承恩/台宏斷交新政策:「雙重承認」?尋求以國家身分被承認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31 Mar, 2023

(※ 文:宋承恩,台灣制憲基金會副執行長)台灣與宏都拉斯邦交生變,外交部在2023年3月26日早上召開記者會,宣佈立即終止與宏都拉斯的外交關係。接受記者提問時,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有關[中國的邦交國...

李昀修/自殺之前,孩子經歷了什麼:為何校園總是無力追究真相?

公共政策.人本教育札記:30 Mar, 2023

編按:近日接連傳出校園自殺事件,學校如何避免學生自殺?或學校本身存在什麼問題導致憾事發生?成輿論關注焦點。鳴人堂編輯室轉載這篇收入在去年《人本教育札記》第399期的文章,以期透過過往的案例及討論,再...

日劇《重啟人生》的人生大哉問:我們可不可以不為下一刻而活?

社會文化.彭紹宇:27 Mar, 2023

近年來,隨著韓國電視劇逐漸獲得比日劇更高的關注,我們愈來愈習慣韓劇的創意與敘事方式。然而近期日劇悄悄有復興趨勢,不讓韓劇專美於前。從去年風靡觀眾的現象級愛情劇《First Love初戀》、《sile...

「以神之名」的誘惑:為何邪教常找上頂大生?

社會文化.曾麗心:14 Mar, 2023

近期Netflix上映的韓國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揭露四名韓國宗教領袖不為人知的陰暗面,其中JMS攝理教更是因為早已在台灣設立分會多年而引發大家的關注與討論。事實上,自1960年代末以來,各...

史蒂芬史匹柏的溫情回望:《法貝爾曼》探索愛上電影的源頭

社會文化.彭紹宇:02 Mar, 2023

似乎當每個人回望一生時,第一個浮現的便是家庭,是童年。因此艾方索.柯朗(Alfonso Cuarón)在《羅馬》(Roma)中梳理自己與墨西哥女傭的故事;肯尼斯.布萊納(Kenneth Branag...

波昂刺刺/《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先貼標籤,再以愛與淚水收編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1 Feb, 2023

(※ 文:波昂刺刺。我是波昂刺刺,不是波昂剌剌。)(※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由程偉豪執導、金盞花大影業製作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上映後口碑爆棚票房狂熱,第二週票房超越首週上映的漫威電影...

陳姝蓉/青少年自殺率攀升,父母如何成為好好接住孩子的人?

公共政策.人本教育札記:10 Nov, 2022

(※文:陳姝蓉,諮商心理師)當父母把孩子生下來,絕對不會想要得知,孩子十多年後想要放棄這個你所給予的生命,甚至,對孩子來說,想放棄生命的意念,有一部分來源於你,這對任何一位父母,都是何其痛苦的打擊?...

《她和她的她》:與性暴力創傷同活,看見受害者療癒的可能

社會文化.曾麗心:07 Nov, 2022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她和她的她》一劇討論許多的性暴力事件下受害者的處境,無論是權勢性侵、關係霸凌、職場性騷擾、性私密影像散佈、家暴等,都是你我身邊每日真實發生的事件,既視感強烈的戲劇總是能...

諶淑婷/霸凌與暴力的校園鏡像:我們如何在孩子墜落之前接住他們?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31 Oct, 2022

(※ 文:諶淑婷,作家)當孩子進入小學後,我最擔心的就是孩子遇到校園霸凌,我也並非杞人憂天,這三年來我在學校和家長社團裡看到各種惡意取綽號、餐袋「被消失」、被霸凌的孩子轉學,也有孩子拒絕上學的案例。...

習近平的二十大:強化獨裁只為捍衛自身安全?

時事觀察.吳介聲:25 Oct, 2022

眾所矚目的中共二十大在前總書記胡錦濤不情願地被公開「架離」大會,以及習近平派系全面掌權等驚世畫面中閉幕。加緊極權的習氏獨裁王朝正式到臨,改革開放將名存實亡,國進民退將變本加厲,而這樣的獨裁,主要恐怕...

正視「自由之家」警惕,中共持續擴張國際媒體影響力

時事觀察.吳介聲:29 Sep, 2022

國際非營利人權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近期發表研究報告顯示,過去三年間中共積極擴張國際媒體影響力,台灣遭遇負面影響最為嚴重,抵禦能力卻也最強,值得國際社會借鏡。台灣受害深、韌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