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的結果:共找到 1005筆 約 0秒
時間也許從不站在我們這邊——而權力永遠站在時間一邊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6 Feb, 20212017.07.01今年7月1日是香港主權移交20年。我對這樣宏大的政治議題已經沒有那種興趣了。誰的民族主義,我們的真普選,一國兩制之類的東西,我們已經重複了很多年。也許只是我在重複,我也不肯定。我...

陳又津/土人、唐人或華人?印尼華人的稱呼與認同流變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05 Feb, 2021印尼華人究竟是印尼人,還是華人?阿雪阿姨在吉隆坡看到花布和傳統樂器會說,「這是我們的,但是被馬來西亞說是他們的。」無論真相是什麼,她為印尼不平的怒意是真的。儘管她在新加坡買房,但也不想定居,就算新加...

Phil Smith/川普卸任後,拜登的對中態度有利台灣嗎?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02 Feb, 2021台灣是個年輕的民主國家,非常年輕,只有34歲,對許多人而言不難想像台灣民主化之前是什麼樣子吧?民主不是免費的,有時甚至是犧牲許多生命而來,而最珍貴的是,民主允許各種進步或是倒退的聲音,不論好壞。即使...

沈如瑩/風風雨雨又一年:2020各大書店通路與暢銷榜觀察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21 Jan, 2021「你覺得出版這一行今年有人是開心的嗎?」某日朋友問我。回望這一年來的風風雨雨,不需點明,答案也呼之欲出。在整理年度資料時,這個提問一直縈繞在我腦海中,面對內外環境的變化,即使邊緣如我,也能感受到業界...

傅聰的時代踅音(下):能夠洞察人性,才是真正的藝術家
社會文化.李志銘:14 Jan, 2021▍上篇:傅聰的時代踅音(上):鋼琴詩人的流放鄉愁▍中篇:傅聰的時代踅音(中):蕭邦好像我的命運,70歲以後更愛海頓在生活上,個性直率的傅聰是出了名的性情中人,總是不吝直言自己的好惡。他平日不喜與媒體...

傅聰的時代踅音(中):蕭邦好像我的命運,70歲以後更愛海頓
社會文化.李志銘:14 Jan, 2021▍上篇:傅聰的時代踅音(上):鋼琴詩人的流放鄉愁傅聰年少成名,20出頭即以彈奏蕭邦鋼琴協奏曲和瑪祖卡舞曲(Mazurka)蜚聲國際。之後更透過收音機廣播媒介,讓當時年逾80的諾貝爾獎文學大師、德國作...

傅聰的時代踅音(上):鋼琴詩人的流放鄉愁
社會文化.李志銘:14 Jan, 2021什麼是傳統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有時候是:古人的生命在你身上復活了。 ——戴洪軒《狂人之血》1身為喜愛蒐藏台灣絕版舊雜誌的古典樂迷如我,特別欣賞上世紀70年代《音樂與音響》策畫一系列的音樂人物專題封...

李尚仁/「還能撐多久?」台灣與新加坡邊境防疫的政經差異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11 Jan, 2021最近《紐約時報》刊出一篇回顧台灣防疫成果與展望的報導,文中過去曾大力讚賞台灣防疫成果的史丹佛教授王智弘擔心,在全球疫情嚴峻的情況下,尚未施打疫苗的台灣是否還能再守六個月?國立新加坡大學傳染病學教授費...

朱漢強/從香港到台灣,藏汙納垢下的廢塑膠貿易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08 Jan, 2021踏入2021年,台灣是否做好準備,力拒塑膠垃圾來犯?2017年中,中國昭告天下翌年會拉起大閘,拒絕接收廢塑料、廢紙等24類「洋垃圾」。當中國不再充當全球的「垃圾佬」,四千萬公噸廢品急著找接收地,並往...

沙茶醬原是「舶來品」?台灣沙茶醬的前世今生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31 Dec, 2020移民是推動飲食變遷與融合的重要因素,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一個分水嶺,造成新世界(美洲)與舊世界(歐亞大陸)進行食物、動物、人種、疾病與文化的交換,稱為「哥倫布大交換...

李中志/2020瘟疫之年:政局與疫情交錯,讓台美走上迥異結果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31 Dec, 20202020即將進入倒數,若說2020是二戰後世界最黑暗的一年應該不為過。來自中國武漢的病毒像連鎖反應的核分裂,引爆了百年來最大的瘟疫,蔓延七大洲,幾無一國倖免,連南極都淪陷,只有北韓是唯一例外。至目前...

中國多省限電:搬煤炭砸自己的腳?中共霸凌澳洲應受檢視
時事觀察.吳介聲:28 Dec, 2020由於供電吃緊,中國許多省份緊急發出限電停產通知,重挫民生經濟,許多輿論認為主因中共突然禁止澳洲煤炭進口,嚴重影響民眾生活與工業生產,中共霸凌澳洲卻砸到中國人民的腳,損人不利己。 這種說法主要源自《自...

讓專業的來!談授權、擬合約…影視經紀人的「媒合術」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25 Dec, 2020有人想跟你買「永久」版權,你該答應嗎?影視授權費怎麼算才叫合理?什麼是option agreement(期權協議)?什麼又是high concept(高概念)?為了解答出版人對於作品影視化的諸多疑問...

吳英傑/移工境外移入,我們能做些什麼?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25 Dec, 2020最近,一位已經拿到身分證的新住民在九份被當眾侮辱的新聞,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很難相信台灣最美麗的風景竟會是這樣的呈現,看來是因為最近媒體大幅報導印尼移工確診案例,她因為口音被認出來而成為代罪羔羊。疫...

中國金融風暴再敲警鐘:包商銀行債務全額減記,「明天系」成祭品?
時事觀察.賀軍:16 Dec, 2020中國包商銀行11月13日在《中國貨幣網》發布公告,對2015年包商銀行二級資本債本金,按照合同約定進行「全額減記」(全不償還),並且不再支付累積利息,高達65億(人民幣,下同)的債券以及約5.86億...

江啟臣的「人權館之旅」:是誰讓黨主席變成「政治受難者」?
社會文化.林運鴻:15 Dec, 2020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美麗島事件41週年。國民黨黨主席江啟臣由幕僚陪同,前往國家人權館景美園區。除了駐德大使謝志偉在臉書發文嘲諷,江啟臣的行程並沒有引起太多社會關注。然而,這次參訪也許是迄今為止...

對抗共軍擴張?英伊麗莎白航艦部署西太平洋對印太局勢影響
公共政策.全球防衛雜誌:15 Dec, 2020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決定於2021年將英國海軍最新、也是其史上最大的軍艦——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HMS Queen Elizabeth)——部署至亞太。此項決定受到美國歡迎...

用影像告訴世界「我係香港人」——在台灣看「我地港澳電影節」
社會文化.吳思恩:14 Dec, 202012月2日,前民主派組織「香港眾志」成員黃之鋒、周庭、林朗彥因「621包圍警總」被判刑7個月至13.5個月;12月12日,香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被以甲級重犯規格押至法院開庭,並押後到明年4月再訊...

《金色夜叉》的台灣之旅(下):日本名著本土化?戰後台語電影的改編
社會文化.李政亮:08 Dec, 2020▍上篇:《金色夜叉》的台灣之旅(上):男性復仇小說,何以成日本文學名著?步入1930年代,《金色夜叉》在台灣依舊魅力不減。標榜為台灣人發聲的《台灣民報》,雖名之為報,但從1923年創刊以來,前後以月...

陳嘉銘/肉食口感的「新豬肉」上市,我們是否需要新素食倫理?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08 Dec, 2020雖說是一個品牌的名字,但不能否認,「新豬肉」也可聯繫到不少以「蔬食為本(Plant-based)」的製成品,比如Impossible Burger或Beyond Meat的素食漢堡或豬肉;英語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