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香港

的結果:共找到 1005筆 約 0秒

以紀錄片為武器——艾曉明的女權與社運征途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01 Feb, 2018

艾曉明訪學歸國兩年後,她接到一通電話,對方告訴她,自己是北京「反家暴網路」的負責人,這是一家在九五世婦會後應運而生的婦女NGO,這家機構今年的工作任務之一,就是要排演中文版的《陰道獨白》(The V...

連福隆/不講人權的財政部長不撤換,台灣還是法治國家嗎?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3 Jan, 2018

(※ 文:連福隆,台灣財經刑法研究學會理事)據悉,行政院長賴清德將以「長中繼」的格局擘劃施政重心,於2月中旬農曆年前後進行內閣改組。被點名為「老藍男」的財政部長許虞哲,曾因兆豐銀行被美國重罰、慶富詐...

沈如瑩/寫作也是一種政治行為——光州事件改編小說《少年來了》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11 Jan, 2018

以《素食者》獲得2016年「曼布克國際獎」(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的韓國作家韓江,另一部同樣備受國際矚目、以「光州事件」為主題的長篇小說《少年來了》近日推出中...

未完成的轉型路:台灣還是已開發國家?

時事觀察.二谷:11 Jan, 2018

台灣勞動條件的議題,來自經濟持續低迷的問題,而「低迷」,基本上是轉型不成功的問題。這個「轉型」的定義,我認為是「從開發中國家轉型成為已開發國家」之後,無法維持已開發國家狀態的失敗。在二次大戰之後的數...

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雙重認同」止跌回升,是誰改變了?

時事觀察.陳方隅:04 Jan, 2018

(※ 本文授權轉載自《菜市場政治學》)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中國人,或者「都是」?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自1992年以來,定期追縱台灣民眾的重要政治態度趨勢。其中,台灣人/中國人的認同意識,在過去...

華語能不能是臺灣的?「解殖」能否作為臺語復興的理由?

時事觀察.萬宗綸:15 Dec, 2017

我在新加坡念書時跟中國同學相處,常發現他們有心也好、無意也罷,認為「華語」不是我的母語,會對著我說「中文是這樣說的」,讓我好氣又好笑地說,「我知道,我好歹也是個Mandarin native spe...

林斯諺/改編作品一定要忠於原著嗎?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13 Dec, 2017

今年七月,音樂劇《變身怪醫》在中國上海大劇院首演,這是1990年於美國休士頓首演(後於1997年在百老匯首演)之同名音樂劇(英文原名Jekyll & Hyde)的中文版本。日本知名演員三谷幸...

社福凜冬將至,「總額勻支制」是解方?(下)

時事觀察.周孟謙:07 Dec, 2017

▍編按:「社福凜冬將至」,上篇解釋了「總額勻支制」與現行制度的差異,並說明對該制度恐將合理壓低起薪的負面效應,而對於一線社工的普遍低薪困境,作者認為問題不全然是政府卸責與失能,組織的頭人也需指認自身...

蘇碩斌/旅行究竟是刻苦還是享樂?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01 Dec, 2017

旅行書是當今書市的強勢文類,台灣的實體書店總是有大大一櫃,今年香港書展的年度主題也就是「旅遊」。旅遊書若是一種文類,當然不只是按圖索驥的圖冊、guide book。讀進旅行書的內裡,必定有幾朶「人生...

國情不同?——永續城市,別說台灣不可能

公共政策.廖桂賢:27 Nov, 2017

先將時間回到2009年7月,《好城市》初出版之際。當時,即便許多朋友基於友情大力支持,卻對這本書的銷售不樂觀,不忘間接或直接告訴我:「你這本書陳義過高,可能很難賣」;也有人大致瀏覽之後就單刀直入說:...

以公益行旅串起兩岸交流——記走路的人寇延丁

社會文化.林吉洋:27 Nov, 2017

第一次見到寇姐,是年初她徒步旅行來到美濃的時候,朋友聯繫我當地陪。第一次見面,寇姐穿著一身運動風輕裝,令人印象深刻。 實際上,從我2013年還在北京時,「寇延丁」大名就已如雷貫耳,寇姐長年活躍於中國...

電影做為城市文化:記2017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

社會文化.林木材:16 Nov, 2017

創立於1989年的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Yamagata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YIDFF),是亞洲第一個以紀錄片為主的國際影展。創始者之一的...

貓拓/台灣很棒,但太低調了:譯者眼中的台灣文化輸出困境與轉機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08 Nov, 2017

「如何讓台灣被看見?」這一個問題對台灣人而言,是一大難題。Openbook閱讀誌在十月初剛結束的華文朗讀節「譯動國界論壇」期間,邀請了來自新加坡、印尼以及泰國的華文譯者群,由譯者暨文化推廣者的角度,...

莊吉生受訪與「觀看的他者」:本土語言的苟延殘喘

時事觀察.陳威志:19 Oct, 2017

最近常聽到30歲後半的同輩提起,關於台語等本土語言可能在我們這一代消聲匿跡的擔憂。對於這樣的「轉變」,我其實納悶,畢竟在初上大學、出社會的20初頭當時,從未聽過他們吐露過這種焦慮。一直以來,台語等本...

載浮載沉於「厭世代」的技職人

公共政策.黃偉翔:22 Sep, 2017

近日我與《關鍵評論網》「厭世代」專題製作人有場對談,談論青年世代的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讓我感嘆,強調就業力的技職教育畢業生,居然也是「厭世代」的一部分,甚至更慘。「厭世代」是指大約20-35歲...

林立青/被集團操控的愛心販賣?——專訪巨輪協會街賣者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0 Sep, 2017

我們很辛苦,但至少我們絕對不要在地上爬。巨輪服務協會(巨輪合作社)理事長陳安宗說道。1 這裡離板橋市中心有一小段距離,偌大的空間隔成倉庫,也隔成辦公室和一間一間的房間,招牌的旁邊有四輪機車和枴杖,入...

賴清德的神花與火雲,只是少見多怪的穿鑿附會而已

公共政策.陳民峰:08 Sep, 2017

有賴神之稱的前台南市長賴清德近期受蔡英文總統延攬入閣,未料,此舉一出,天地異象莫不盡出,新聞報導除了火龍雲纏繞宮廟上空,還有神花千年一現。如此現象,究竟是賴神威名撼動天地,還是是民眾與媒體的造神之舉...

《海角七號》十年後:從張家古厝竹塹保存案,看恆春的風土危機

社會文化.林吉洋:07 Sep, 2017

我操你媽的台北。打滾台北多年卻仍然一無是處的魯蛇搖滾樂手阿嘉,丟下這句經典獨白後,拋棄台北的一切,跨上三十年的川崎機車一路向南回到恆春。電影中集合了恆春小鎮的風土人文、搖滾樂、偶像愛情、日本情懷等元...

Joe/實話、謊話、bullshit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28 Aug, 2017

近年香港興起「動物傳心」(在台灣叫做「動物溝通」),傳心師聲稱能藉由動物的照片,直接與動物心靈聯繫。這是如何辦到的?各方有不同說法。例如授課級的傳心師Thomas Cheng受訪時主張,動物傳心是基...

她從海上來(上):經濟、空間與性別鑄成的失語困境

社會文化.吳曉樂:21 Aug, 2017

在今年的七月份,立法院萬年大樓的會議室曾召開了一場「破除審檢性別盲」的記者會,希望國人能看見移工處境,拒絕性侵迷思。會上,立委林淑芬援引勞發署所提供的資料指出,105年透過1955申訴的性侵案有4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