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轉傳的健康關懷文,你真的覺得「足感心」嗎? | 黃俊儒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隨手轉傳的健康關懷文,你真的覺得「足感心」嗎?

製圖/鳴人堂
製圖/鳴人堂

自從智慧型手機與各種即時通訊軟體大行其道之後,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就是常常收到來自身邊各路親朋好友所轉寄來的各種五花八門簡訊。除了笑話跟奇人異聞之外,最多的應當就屬一些「健康關懷文」,例如提醒你脊椎要保健、坐姿要端正、久坐要舒展、天冷要保暖、睡眠要充分……等,這類的訊息多數無害,所以在不傷和氣的前提之下,我們常會選擇感恩以對。但是如果關懷文是更積極一點、更具警示性一點的類型,例如十種容易致癌的食品、地震逃生的保命方法、熬夜需要補充的食物、冰箱門不要貼磁鐵……等,再加上以專家保證作為開頭,例如:最新研究說……、英國科學家發現……、諾貝爾獎得主推薦………等,相信你一定對於這樣的訊息半信半疑,不敢完全相信,卻也不敢完全不信,於是多數人就過著姑且為每一則關懷簡訊活一兩天的方式面對,是吧?

細數這些無奇不有的健康關懷文,它們在訊息的完整度上經常有許多顯而易見的疏漏。最常見的就是「以偏蓋全」,例如原本只是某個人、在某個地方、某種狀況下吃了某種東西而突然有效的特例,卻可以把它講成是仙丹妙藥,語氣裡不僅擔保大家跟著做都可以受益,文末還會叮嚀讀者用力轉傳出去。不然就是各種「過度簡化」的集結,例如簡化因果關係、簡化數據、簡化過程、簡化方法,讓我們覺得在面對各種複雜的健康問題時,彷彿只要服用了這一劑資訊大補帖就可以藥到病除。

《新時代判讀力:教你一眼看穿科學新聞的真偽》是一本拆解新聞中偽科學的科普書籍。(點圖看更多)

此外,這類簡訊另一個更致命的關鍵在於消息來源的不清。多數的健康關懷文都是沒有「出處」的,也就是說根本不知道到底是誰編寫了這個訊息,說不定是三重劉德華或是土城金城武,他們將看見的資訊拼拼湊湊就成了一則簡訊,其中當然有更多是出自於專門騙取點閱數的「內容農場」手筆。更糟糕的是,這幾年甚至出現了「類內容農場」這種新興產物,就是過去某些傳統媒體(有頭有臉的那種),在遭受新媒體的挑戰之後,也開始大量地在自家網站上轉載一些不經查證的消息,例如來自中國某些不知名網站上的寰宇搜奇,或是開始模仿內容農場般的簡要列點敘事。這類網站的危害更甚,因為它們頂著名門正派的光環,卻大量地傳銷有問題的廉價內容,並往往成為健康關懷文的熱門轉傳題材。

日前參加一個科學傳播的學術研討會,一位老外學者就把研究報告標題訂為:If they don't hear it from us, they’ll hear it from their yoga teacher(如果他們不從我們這裡聽到它,那麼他們就會從他們的瑜珈老師那裡聽到)。大意是在說目前全世界各地都充滿了許多對於飲食及健康問題的擔憂,但是許多人在這種擔憂之虞,所訴求的並不是用科學理智的方式去推敲這些事物背後的來龍去脈,而是將希望寄託在有人可以很快地提供「整包的」救命良方來讓自己獲得救贖(例如把瑜珈老師當成全方位的心靈導師)。掐住這一個多數人想要活命卻又想便宜行事的弱點,腦筋動得快的商人,就會巧妙地利用許多健康的訊息來賺錢,我們又怎麼可以想像你彈指之間的「隨手轉傳」卻是別人眼中的一筆好生意呢?

身邊年輕的朋友常常把這些來自於家長轉傳的健康訊息稱之為「長輩文」,這些長輩文的背後,不可否認的,都有著濃濃的關心與滿滿的愛。只是依據我潛伏在各種通訊群組中的觀察,或許這是大家想要藉個議題來彼此寒暄、表達關懷,比較多的是社交與聯絡情感的意義,只是這樣的動作做多了會誤導、會麻痺、會反智,並不會真的「足感心」。在資訊洪流氾濫的年代,或許幫你的家人、同學、好朋友多做一點點資訊的過濾及守護,才會是一件真正溫暖與貼心的事。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