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由衷的教育才是我們最大的挑戰:台大經濟歧視事件的啟示
最近台大經濟系學會候選政見涉歧視的事件,引起社會一片譁然,當然許多指責來自於對所謂「菁英」的失望。事後,連同先前台大言論自由月所引發的反對原住民族升學制度風波,包括台大學生會、台大經濟系學會都針對所引發的爭議發出了充滿自省的說明,並努力地做出大家最能接受的處置,不少人盛讚這才是台大人應該有的表現。
如果這兩群學生所代表的分別是「搞不清楚狀況」與「進退得體」的人,那不禁讓人納悶,來自於類似學習環境及篩選機制,這兩類人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他們清楚正確答案是什麼,只是寫錯考卷?
一個生態體系中,必然會存在歧異性,所以偶有人行為脫序並不足為奇。但我疑惑的是,如果今天角色易位,這兩位千夫所指的學會候選人是否同樣能寫出這些四平八穩的反省聲明呢?會不會今天惹出的事端,只是因為他們誤以為系學會的選舉公報是一張「真心話大冒險」的考卷,因為看看過去的學長姐好像也都是這樣玩的。
如果今天清楚地跟他們說,考卷是「風險控制與危機處理」,說不定他們同樣也可以寫出大家都十分滿意與激賞的答案?畢竟這是一群全台灣最會考試的人,他們其實都知道正確答案是什麼,弄得下場兩極,可能只是跑錯棚罷了。當然,這背後真的需要讓大家擔心的,應該是:會不會「真心話大冒險」的那張考卷裡面的答案,才是最接近他們心中真正想法的回答?
從中一中園遊會的「烯環鈉」,到台大言論自由月的「火冒4.05丈」,再接著台大經濟系學會選舉候選人的「歧視言論大拼盤」,當我們還在為影集《人選之人》裡面進步的民主及性別思維喝采的同時,短短的時間之內,這些仇恨性的歧視言論彷彿將台灣的公民教育倒打回二十年前,而且這些議題所涉及的多數學生正是108課綱洗禮下的學生,無疑是對於教育改革的一次重擊。
這樣的教育情境,可以培養出哪門子的同理心?
普遍而言,我們會覺得犯下這些錯誤的學生是因為欠缺對於不同族群的同理心。但是捫心自問,一個每天為了分數競逐,得透過極大的努力及犧牲才能考上台灣第一學府的人,在他們的學習及成長過程中,到底有多少時間與機會去經歷與學習所謂的「同理心」?
那些印在書本上的概念,除了透過考題來驗證之外,距離「感同身受」到底是多遙遠的距離?對於一個剛剛經過一連串嚴苛考試洗禮,好不容易才突破層層關卡脫穎而出的學生而言,在他們有限的生命經驗裡,最能夠牢牢記得的應該不是不同族群人們的苦痛,反而是自己在準備升學的過程中所經歷的種種困難與掙扎,他們最清楚自己到底透過多少的忍耐及自我要求,多麼千辛萬苦地翻山越嶺才擠進這道窄門。
如果剛好這樣的學生家境也相對優渥的話,對他們而言,所謂的「同理心」不是更應該是大家要能體察到他們的辛苦及付出,怎麼可以輕易地就讓另一群在他們眼中可能是天賦有限而且努力不夠的人,靠著加分就擁有同等的地位及榮耀呢?
所以在浮出外表的冰山上頭,這一群人知道所謂的尊重多元、避免歧視的標準正確答案是什麼,就算要論述、要說理也同樣難不倒他們(不然怎麼考好社會科考卷?)但是在冰山的下面,潛藏的卻可能是另一種深層的怨懟與不平,是一種無法透過制式化學習就能夠參透與緩解的心情。
這樣的例子並不難窺見,就以最近在年輕族群中討論度極高的《大嘻哈時代2》選秀節目為例,來自台大嘻研的神經元有一句歌詞就提到「想要念醫學系你的大考分數得破表,有人乘了1.35還是沒有我高」,另一位同樣來自於台大嘻研的GummyB在比賽前開玩笑的嗆對手「我學測滿級分,你們呢?」
即使在這種強調有話直說、衝撞規範的嘻哈文化精神的節目中,可以發現考試與成績,仍是這群考場上的天之驕子最在乎與最喜歡拿出來說嘴的東西,不論這是驕傲的來源,還是痛苦的來源。可見這次台大經濟系學生的無下限爆走,恐怕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擦槍走火,更可能是普遍瀰漫的一種心理氛圍,只是其他人都知道,只有白目才敢這樣明目張膽地說。
我們需要脈絡化的公民教育
我們的升學體制中,不管再怎麼努力改變,似乎教育作為社會篩選的功能總是遠遠地大於知識啟蒙的功能。如何讓這一群以考試作為人生最大意義的「菁英」也能夠開始學會尊重與同理不同處境的人?有人認為學生會犯這樣的錯誤,是因為太年輕,或許隨著年紀變大、閱歷變多,狀況應該就會有所好轉。
我們當然期待這種可能性,只是從不少「社會賢達」所表現出來的樣貌,恐怕事情並不會這麼順理成章地扭轉,許多「可以做但不能說」的事仍舊不斷地發生,終究需要透過更好的教育來改變。不論是在國高中的公民課或是大學的通識教育,我們都還是有機會強化這方面的學習,只是如果繼續照本宣科或分數導向,就絕對不會有效,仍需仰賴更具情境及脈絡化的教學方法作為媒介,才有機會改變這樣的現況。
日前,有位高中老師分享了她在高二公民課程中有關原住民族議題的教學流程,獲得了許多熱烈的迴響。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老師透過各種精緻的學習活動設計與情境鋪陳,逐步引領學生瞭解設立原住民族升學保障制度的理由與具體內容。
雖然這位教師對於整體教學還有不滿意的地方,但是從學生的回饋中,可以真心地感受到學生們被觸動了。真心被觸動的同理心,才能讓冰山上面及冰山下面發展成為一致的整體,這樣才不會做出言不由衷的舉措。這些工作雖然難,但我們也只能這樣期待與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