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風暴2》:由知識、細節與風格所推升的台劇新檔次 | 黃俊儒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麻醉風暴2》:由知識、細節與風格所推升的台劇新檔次

圖/取自公視-麻醉風暴
圖/取自公視-麻醉風暴

老實說,在觀看新一季麻醉風暴之前,心中是非常忐忑不安的。這是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期待《麻醉風暴2》(《麻2》)可以帶給觀影者如同第一季般的興奮感,卻又害怕許多戲劇續集難以突破過往輝煌勳章的悲慘宿命。

過去在《麻1》的時期,我曾透過部分劇組人員的訪談,解析《麻1》之所以成功的三個主要關鍵點:知識、細節與風格。戲劇裡面的知識含量可以帶來精神層面的意義性及滿足感;各種細節的精緻鋪陳,則可以確保觀眾安穩地沈浸在劇情裡面而不出戲;在美學及藝術品味上的突出風格,則可以塑造出戲劇的獨特品牌。在《麻2》開播前,我因為有機會透過籌組一個學術座談會,得以實際地瞭解《麻2》團隊的作業情形,從這些製作過程的分享中,我看見了這三個重要元素的再升級。

舉個例子來說,這一次《麻2》的科學顧問團有了更大的升級及擴充,不僅延續了過往《麻1》的格局,更加進了不同科別的醫療顧問。「專業顧問」其實是任何戲劇裡面能夠把各種知識、細節帶進戲劇裡面的重要橋樑,它對於劇情發展可以造成可大可小的發酵,可好可壞的貢獻。

除卻一些連顧問都沒有的戲劇,大體而言,戲劇裡專業顧問的援用大概可以區分成四個不一樣的等級。最初階的第一級,大概就是編劇在書寫劇本時,稍微請個相關領域的人幫忙校對一下用字遣詞是不是有什麼明顯的錯誤或誤植,例如不要把「麻醉醫師」寫成「麻醉師」,不要把「助理教授」寫成「助教」之類的。第二級顧問,則大概是在拍攝現場被動地被諮詢相關的場景正確性,避免整體的畫面看起來很瞎,例如不要把心臟貼片貼到頭上去,或是不要把腦部電腦斷層圖弄成腹部超音波圖。但是如果劇組沒有積極地提問,顧問大概也只會在一旁納涼旁觀。第三級的顧問,則是被賦予積極地指導某一個場景的鋪設或營造,甚至幫演員上課,指導台詞、手勢、動作、神態……等,不只是來挑毛病,還要能夠協助解決具體問題。

除上面所列舉的三個級別的顧問之外,最頂級的第四級顧問,則是需要同時熟悉雙方的語言(例如醫生的語言及戲劇的語言),除了作了前三級都會做的事情之外,甚至在劇本形成的初期,以及後製剪輯的晚期都深度的涉入,於是可能影響了劇本的內容及方向,甚至是後製時的補配音、補畫面等,這種深度顧問的工作,可讓整體戲劇的邏輯完整性及可看性提升到另一個檔次。《麻2》的總顧問蕭政峰(化名),就是這樣的角色。

圖/取自公視-麻醉風暴
圖/取自公視-麻醉風暴

但這樣的過程容易達成嗎?如果有劇組願意挑選第四級的專業顧問進行合作,那無疑是給自己找麻煩,因為它必然會使得整體的製作過程關卡重重,因為你會覺得這傢伙是來亂的。這時候除非製作人跟導演有特殊的品味、才能及堅持,才有可能,例如對於邏輯完整性的看重、跨領域溝通的能力、就是要把故事講到位的堅持,有了這些,戲劇裡的知識、細節及風格才會一一齊備,三位一體。如果細數國外廣受歡迎的戲劇作品,有哪個不是這樣鋪陳出來的結果呢?

過去台灣的影視工作者多認為資金的欠缺是阻撓影視進步的最大障礙,甚至是唯一阻礙,彷彿只要解決了資金的問題,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有了資金,《麻醉》的質感就可以在其他戲劇中移植嗎?同樣以專業顧問的角色為例,專業顧問其實是豐富故事元素的最好方法,否則有哪個編劇或導演可以一次瞭解這麼多不同世界的眉角,但如果對於專業顧問的援用只停留在第一級或第二級的想像,就算有再多資金的挹注,也不過就是場面大一點、卡司強一點、爆破威一點,缺乏知識及細節的鋪陳,剩下的風格展現不過是有體無魂。

因此,在這種狀況下的台劇,要嘛俚俗粗糙,要嘛膚淺煽情,偶像劇永遠在堆砌一些老掉牙的愛情爛梗,即便偶有戲劇想要表達對於社會的文青式關懷,也不脫這邊來點土地正義,那邊來點空污抗爭,在樣樣不到位、邏輯不合理的狀況下,徒留導演或編劇個人的喃喃自溺。走不出同溫層,缺乏對於知識細節的考究及關照,不管是類型劇、職人劇,總之,就只是沒有魂魄的俗人劇。

《麻醉風暴》的故事是可以帶給台灣社會許多借鏡的,因為我們社會上四處充斥著對於知識的鄙夷與細節的不在乎,當我們都揚棄自己風格的時候,便會不敢嘗試,不敢開拓,只想拿香跟拜。

再一次地強調,或許在《麻醉》劇組的心中,他們只是真心誠意地想要把戲做好,但是背後這個社會推升的故事卻是值得我們再三思索的。

圖/取自公視-麻醉風暴
圖/取自公視-麻醉風暴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