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的結果:共找到 3215筆 約 0秒
「守法的是傻子,抓到再說吧」——雇主不守法的成因
公共政策.曹新南:09 Feb, 2018那天,FB上一則訊息:老師您好,有個問題請教,我開一家早餐店,平常請了兩個時薪人員,我查過了,四人以下可以不用幫他們保勞保,對吧?於是我開始詢問他一些詳情,也告訴他一些法令上的問題。雖然依法四人以下...

臺灣地震簡史:從神話傳說到救災體系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08 Feb, 2018※ 文:陳怡宏(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助理研究員)臺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不時發生,有時造成重大傷亡。歷史上不同時期有不同族群陸續移居臺灣,在還沒有近代科學解釋之前,臺灣各族群面臨地震時,如何解釋...

花蓮地震後,是時候思考以專業單位進行災害管理了
公共政策.張賢龢:08 Feb, 2018花蓮日前發生了大地震,連日來餘震不斷,各地動員人力與物力前往災區協助應變。在大家不斷關注現場傷亡人數,救援進度與各縣市政府救援出勤狀況外,更重要的是,應變之外,我們尚須面對接下來的復原與重建,甚至還...

蔡宗翰/地震時先開門?避難包用在受困?避災的兩個誤解
時事觀察.鳴人選文:07 Feb, 2018台灣時間2月6日晚間11點50分,花蓮發生規模6.0強震,震央位於花蓮近海深10公里處,花蓮市震度更達7級,至截稿為止,已造成6死,254人傷,失聯人數下修至88人,總計有4棟建築塌陷、封閉兩處橋樑...

高教亂象(一):學術倫理如何建立?兼談管中閔接任台大校長疑議
時事觀察.賴伯琦:05 Feb, 2018繼台大校長遴選過程遭質疑未利益迴避、資訊未揭露等爭議後,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日前又指出,新任台大校長管中閔在中央研究院和台灣大學共同舉辦的「網路與貿易研討會」中,與暨南大學教授陳建良聯名發表《兩岸經濟...

非都會區的高齡化對策:便於老人就醫的公車路網與步行環境
公共政策.邱秉瑜:02 Feb, 2018台灣人口迅速高齡化,但高齡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區,資源也相對較少,欠缺良好公共運輸與步行環境,不利於高齡人口照護。非都會地區應發展便於高齡人口就醫的公車路網與步行環境,降低超高齡社會對家庭所帶來的財務與...

帶貓狗進森林遊樂區,是對寵物的友善還是對野生動物的危害?
公共政策.顏聖紘:02 Feb, 20182017年11月12日,有一位名為「小米遊記(Travel of Rice)」的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提案,要求「全台國家森林公園、樂園,開放持有『狂犬病注射證明』、『晶片證明』之寵物進入」。...

學測國文寫作:網路影響認知嗎?
時事觀察.朱家安:01 Feb, 2018今年學測國文新制上路,寫作測驗獨立考試,並分為「知性」、「情意」兩種。大考中心說,這是參考了大學校系對學生文字能力的期待,包括:能觀察、了解、歸納現象,並提出意見。能清晰具體地描述事實。能寫出個人的...

醫師是否與眾不同?——談醫療業務過失刑責修正
公共政策.寇德曼:05 Feb, 2018醫界殷切期盼的《醫療法》刑責修正案,終於在2017年的最後一個禮拜通過,並於2018年1月由總統公布。主導修法的醫師公會與衛福部表示,新法限縮醫事人員刑責,將能減少防禦性醫療、避免急重科醫師人力流失...

黃宗慧/認真就輸了?——動保人,你為什麼不幽默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31 Jan, 2018今年年初,國內媒體引用了澳洲坎貝爾鎮(Campbelltown)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的臉書新聞,報導極端氣候下的一起動物災難事件:南半球的澳洲現正遭遇熱浪來襲,飆出了79年來最高溫的紀錄,其中坎貝爾鎮高...

勞基法施行細則草案中,加班費換補休期限的三大問題
公共政策.曹新南:29 Jan, 2018《勞基法》修正案於107年1月10日三讀通過之後,各界陸續對於法條內容提出疑慮,尤其對於臨時新增的第32-1條,將加班費換補休就地合法,多位專家均擔憂會有讓加班費看得到吃不到的狀況發生,勞動部則允諾...

許秀雯、簡至潔/反同力推違憲的婚姻定義公投,目的為何?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5 Jan, 2018※ 文:許秀雯律師(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理事長,祁家威婚姻平權釋憲案律師)、簡至潔(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秘書長)昨日(1月24日) 反同的「下一代幸福聯盟」(以下簡稱下福盟)開記者會宣布已達成「婚姻...

連福隆/不講人權的財政部長不撤換,台灣還是法治國家嗎?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3 Jan, 2018(※ 文:連福隆,台灣財經刑法研究學會理事)據悉,行政院長賴清德將以「長中繼」的格局擘劃施政重心,於2月中旬農曆年前後進行內閣改組。被點名為「老藍男」的財政部長許虞哲,曾因兆豐銀行被美國重罰、慶富詐...

我們的島:當吸一口新鮮空氣都變得困難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6 Jan, 2018臺灣的土地使用亂象,影響所及不只是糧食生產環境而已。位於彰化市區內的台化公司,在1965年間,為了降低設廠成本,低價取得大量農地,大工廠就緊鄰著農業區與市區設立,旁邊還有學校。工業廢氣、異味、廢水,...

台灣城市為何難以步行?以人為本的問題診斷
公共政策.邱秉瑜:22 Jan, 2018台灣都市設計思維以車優先,步行環境惡劣,但並非全民有車,又逢高齡少子化趨勢,城市建設原則應改成「以人為本」,修正人行道的質與量問題:人行道不應劃設機車停車格、政府應擔起責任用公有地鋪設人行道、應以軟...

陳信諭/「把你送去龍發堂」:台灣精神醫療史上難以分類的篇章
時事觀察.鳴人選文:19 Jan, 2018從去年底龍發堂爆發結核病等群聚感染開始,龍發堂的存廢再度被提上檯面討論。在堂眾被陸續移出,以及司法單位陸續展開調查堂眾「非自然死亡原因」之際,龍發堂突然於2018年1月3日宣布全面暫停精障照顧,希望...

「麥斯帽屢」:野球之前的台灣棒球
社會文化.陳子軒:18 Jan, 2018如同開車時必須同時瞻望後照鏡一樣,追尋事物的起源,也一直是人類文明前進的必要視角。棒球之所以成為台灣國球,並非一日而成,在其成為國球前,111年前的此時,或可視為一個重要的開端。雖然根據國立臺灣歷史...

軍公教不是勞工?勞基法修惡源自政府行政思維
時事觀察.賴伯琦:18 Jan, 2018勞動基準法修法「毫無意外」地三讀通過,勞團痛批1月10日成「勞工忌日」,儘管修法前便有關注勞動權益的各界之士提出呼籲並給予務實的建言,但民進黨政府卻呈現出毫無溝通與討論的空間,將勞基法修法強行過關。...

以「技職本位」討論技職教育,真的好嗎?
公共政策.黃偉翔:17 Jan, 2018通常社會談論技職,大多認為要增加更多實作課,更為貼近職場。站在這種主流意識上,任何改革只要表面看似不遵循這方向,就會被貼上「消滅技職」的標籤。但這樣究竟是為了國家整體發展而討論技職,還是以技職本位討...

對等協商或一言堂?——勞資會議的想像與真實
公共政策.寇德曼:16 Jan, 2018爭論多時的《勞動基準法》修正案,在執政黨立委強力支持下,在1月10日的立法院臨時會中通過,並將於3月1日施行。此次修法的爭議條文包含:刪除休息日加班的加成計算(刪除現行法第24條第3項)放寬久未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