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的結果:共找到 2726筆 約 0秒
防疫宅在家的應對之道(下):親密關係衝擊下,如何相看兩不厭?
時事觀察.V太太:11 Jun, 2021▍上篇:防疫宅在家的應對之道(上):當日常劇變後,如何自我照顧?近期,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在台灣持續延燒,許多人的生活型態面臨巨大轉變,除了如前篇文章提及的,...

以巴衝突的未解之結:以色列精準武器發威,卻陷入戰略困境?
公共政策.全球防衛雜誌:10 Jun, 2021當全世界都在為新冠肺炎疫情焦頭爛額之際,沉息一段時間的以巴衝突突然再起。今年5月以巴衝突的主因,是5月6日時,巴勒斯坦人在東耶路撒冷抗議以色列最高法院決定驅逐六個巴勒斯坦家庭,這次抗議迅速升級為猶太...

好景不常的軍事文資:國軍文藝中心與軍史館為何慘澹落幕?
公共政策.蕭文杰:09 Jun, 2021總統府附近有幾個國軍所屬的文化單位,其中的國軍歷史文物館、國軍文藝活動中心等,因土地開發,即將走入歷史。曾經作為文化場所的老建築謝幕,理應喚起集體回憶,不過或許是因為國軍缺乏展館營運管理人才,也缺乏...

年輕世代沒做過的事,為何要悔罪?一段台灣與德國學生的對話
公共政策.吳忻穎:08 Jun, 2021只有坦誠面對過去,才能勇敢走向未來。六四剛過,不少外媒在這一天做了回顧報導。雖然在中國和香港被迫「噤聲」,香港的一些悼念活動也被打壓,1但極權政府或可堵悠悠之口,卻無法抹去人民歷史記憶中的傷痛,以及...

疫情輿論沸騰:當恐懼被誇大,台灣調適與回應能力的考驗
時事觀察.吳介聲:08 Jun, 2021台灣本土新冠肺炎疫情自五月初爆發社區感染逐漸升溫,迄今近一個月,累計超過萬人確診,超過280人病故,三級警戒從6月14日延長至6月28日。 跟全球各地相同,面對突發疫情,社會難免瀰漫恐懼焦慮情緒,這...

吳冠緯/文化認同為何重要?台灣哲學家選讀——林茂生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03 Jun, 2021一個人失去其文化是不幸的,因為這預示了性格崩塌跟個人生存根基之毀敗,尤其是在受到外來壓迫時。——林茂生(1887─1947)接受教育,成為有用的人。這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在什麼意義上?而語言作為社會發...

陳頤華/日本B級美食進化史:從街頭到全球的拉麵精神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02 Jun, 2021(※ 文:陳頤華,日本文化誌《秋刀魚》總編輯。)近年來,台灣掀起一陣拉麵風潮。光是在台北街頭,熱門店家每到晚餐時刻,非得要排上數十分鐘才能踏入店內,如果是網友們公認的「名店」,絕對要半小時起跳的等候...

在家上班兼顧防疫與工作?淺析「電傳勞動」的美麗與哀愁
公共政策.寇德曼:01 Jun, 2021意外的防疫破口,讓台灣近日從世界抗擊新冠肺炎的優等生,變成國際媒體眼中的大爆發災區。指揮中心面對嚴峻的疫情,不得不宣布全台進入三級警戒,除各級學校停課或採取遠距教學外,不少企業也開始實施遠距工作或輪...

王宏恩/防疫做得好就是民主國家?疫情將改變民眾對民主的認知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28 May, 2021最近國內許多縣市長與政治人物喊出要向對岸進口疫苗、而對岸涉台單位也同步喊出要給台灣疫苗。現在因為疫情爆發,國內對疫苗的需求大增,無論之前民意如何,當下民意即是如此。政府目前使用法律程序完備與安全性作...

玉山軍艦的模範?新世代兩棲作戰艦艇:美國聖安東尼奧級船塢運輸艦
公共政策.全球防衛雜誌:28 May, 2021由台船公司為海軍建造的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2021年4月29日舉行下水典禮,正式命名為玉山號(1401)。該艦全長153公尺,舷寬23公尺,排水量10,000噸,可搭載通用登陸艇(LCU)、機械登陸...

賴怡忠/不再只是美中交鋒?美韓峰會後,台海安全的典範轉移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27 May, 20215月21日美韓峰會發表聲明,提到「拜登總統與文在寅總統強調在台海維持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President Biden and President Moon emphasize the impor...

「假訊息」淪為「狼來了」?被濫用的社維法與紓困條例處罰規定
公共政策.吳忻穎:27 May, 2021近兩、三年來,警察機關突然興起一股風潮,大量以《社會秩序維護法》(下稱「社維法」)第63條第1項第5款「散布謠言,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者」的規定來移送批判政治的言論,癱瘓了司法能量,但換來的是法院大量...

好萊塢的英雄還是撒旦?Aaron Stern——美國電影分級制背後的爭議推手
社會文化.翁煌德:26 May, 2021在1970年代初,對於美國人而言,有些人認為他是重振美國電影的英雄,也有另一部分的人指控,他是摧毀好萊塢的撒旦。 艾倫.史鄧(Aaron Stern)辭世的消息是在日前才傳出。4月逝世的史鄧,享耆壽...

比特幣與國家的對決:加密貨幣無疆界,政府如何課稅?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7 May, 20212018年冬天,我與羅傑.弗爾共進晚餐,他可能是比特幣最著名的早期發起人。他對此一新科技的熱情推廣為他贏得了「比特幣耶穌」(Bitcoin Jesus)的稱號,而他在此一領域精明的投資則使他無數次地...

劉亦/同島一命:冷戰馬祖記憶,與疫情下的「文化逆輸入」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5 May, 2021(※ 文:劉亦,台大社會系畢業,現就讀台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母系家族來自西莒島田沃村。)最近疫情緊繃,政府與媒體不斷高呼「同島一命」,團結抗疫。也許有些人能從字句的壯懷激烈中嗅出它的戰爭氣息,也許有些...

平台驅逐、中共滲透危機:彼得提爾抨擊「科技巨頭傾中」的啟示
時事觀察.吳介聲:20 May, 2021美國網路科技領域重要人士彼得.提爾(Peter Thiel)上月出席尼克森論壇(The Nixon Seminar),會中批評網路平台巨頭過度傾中,以及對前總統川普的「平台驅逐」(Deplatfor...

美中貿易的稀土戰爭:中國管控出口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公共政策.全球防衛雜誌:18 May, 20212020年美中貿易戰的其中一項議題,由於近期中國想用來對美國施壓,因此特別受到關注,那項議題就是稀土。其實稀土並不算「稀有」,只是其分布範圍極為分散,難以找到具有商業價值可集中開採的稀土礦藏,而且經...

新冠疫苗爭奪戰(七):豁免疫苗專利,世界就能量產嗎?
時事觀察.徐子軒:18 May, 2021當印度面臨第二波疫情的空前危機之際,美國總統拜登突然於五月初宣布,美國將放棄對新冠疫苗的智慧財產權保護,轉而支持印度和南非等國在WTO會議上的主張,也就是——要求WTO針對新冠疫苗暫時停止《與貿易相...

海人/本土疫情升溫:台灣抗疫九局下,如何守住不被逆轉?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14 May, 2021從對疫情無感到突然驚醒延燒了一年多的武漢肺炎疫情,全世界染疫人數突破1億6000萬人,死亡人數也超過了330萬人,無數的人被迫與親友生離死別,還有許多人,失去工作與安定的生活,但對許多台灣人來說,那...

文資材料銀行在台灣:是文資重生的後盾,還是「活摘器官」展示場?
公共政策.蕭文杰:17 May, 2021建築的「材料銀行」近年興起,這種概念最早起源於環保永續、循環設計的概念。會提出「材料銀行」是因為人類強烈的物質慾望,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造成了原物料使用量倍增,開採原料及製造的過程也使地球資源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