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德國

的結果:共找到 821筆 約 0秒

真實版「瘟疫公司」?武漢肺炎恐隨一帶一路擴散全球

時事觀察.吳介聲:05 Feb, 2020

俗稱「武漢肺炎」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迅速蔓延國際,不免引爆各國恐慌。一月底有專家在期刊《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發表文章,特別提醒中共近年力推的一帶一路,隨...

葉多涵/科學的界限(四):控制變因越多越好嗎?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05 Feb, 2020

科學透過觀察自然(和社會)來尋找真理,並且會根據新的資料來修正錯誤。在不少人心目中,在「解釋自然」這個目標上,科學方法是唯一、最好、最正確的方法。本系列「科學的界限」六篇文章將從科學哲學的角度告訴各...

台灣與中國無異?武漢肺炎威脅,國家干預界線何在?

公共政策.司法流言終結者:06 Feb, 2020

2019年12月,中國武漢陸續傳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下稱「武漢肺炎」)疫情,然而在疫情傳出之初,中國官方先是以「散布不實消息」為由,傳喚訓誡8名武漢醫院醫師,但在疫情爆發後,...

賴以威/公車總是不準時——連結一對父子的數學書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22 Jan, 2020

總有那麼一本或數本書,一位或多位文人作家,曾在我們的閱讀行旅中,留下難以遺忘的足跡。「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期以閱讀的饗宴,勾動讀者的共鳴。《為什麼...

楊雅安/假新聞狂潮襲來,《數位通訊傳播法》是解藥還是毒藥?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22 Jan, 2020

假新聞,已經害死人了。近期網路世界的自由卻帶來許多問題,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假訊息的嚴重流竄,日前我國駐大阪經濟文化處處長蘇啟誠輕生事件就是慘痛案例。為了針對網際網路進行治理,政府因而訂立了《數位通...

侯延卿/【植物園方舟計畫】冒著生命危險找到她:雅美萬代蘭

公共政策.環境當代思潮:20 Jan, 2020

「生物多樣性」是全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植物提供我們呼吸的空氣、食物、衣料、藥材、建材等,甚至具有維持環境安全與氣候穩定的功能,卻仍有許多人沒有意識到,生物多樣性是我們保命的基礎。本系列專題將介紹...

葉多涵/科學的界限(三):因果關係太複雜,該怎麼辦?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16 Jan, 2020

科學透過觀察自然(和社會)來尋找真理,並且會根據新的資料來修正錯誤。在不少人心目中,在「解釋自然」這個目標上,科學方法是唯一、最好、最正確的方法。本系列「科學的界限」六篇文章將從科學哲學的角度告訴各...

李庚霖/魏厝鉅鹿堂:石牌三大家族百年宅第,不敵土地利益?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5 Jan, 2020

人文薈萃的北投,近20年來寫下多項文化資產保存的珍貴故事,包含曾為東亞最大公共浴場的溫泉博物館、歷經千辛萬苦回到故鄉的新北投車站、百年歷史的北投公園終於有文資身分等,這些都受到《文化資產保存法》的保...

外媒關注2020大選結果,台灣親美遠中大勢已定

時事觀察.吳介聲:13 Jan, 2020

2020年台灣大選,現任總統蔡英文得票超過817萬,創下歷史新高紀錄,以超過57%對上38%的得票率,高票連任,執政黨民進黨也再度贏得國會過半席次。國際諸多知名媒體親臨台灣,見證台灣民主的重要里程碑...

葉多涵/科學的界限(二):科學能發現真理嗎?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10 Jan, 2020

科學透過觀察自然(和社會)來尋找真理,並且會根據新的資料來修正錯誤。在不少人心目中,在「解釋自然」這個目標上,科學方法是唯一、最好、最正確的方法。本系列「科學的界限」六篇文章將從科學哲學的角度告訴各...

《動盪》: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必然取決於國家領導人?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06 Jan, 2020

在談論國家危機時,人們常提出的另一個問題,長久以來一直都是辯論的主題——國家領導人是否會對歷史產生重大影響?抑或在特定的一段時間之內,不論國家的領導者是誰,歷史還是會以相同的方式發展?國家領導人,是...

好想贏韓國?「挺綠」才能讓台灣都市建設迎頭趕上

公共政策.邱秉瑜:03 Jan, 2020

從運動賽事到科技產業,有許多台灣人將韓國視為競爭對手。台韓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二戰前同為日本殖民地,二戰後同樣在軍事獨裁體制下接受美國援助而快速經濟發展,20世紀末同樣從威權走向民主,但民主仍未完全...

《從前,有個好萊塢》:一封寫給60年代美國流行文化的情書

社會文化.小川林:03 Jan, 2020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2019年甫過,各大媒體平台選出的年度電影,都少不了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的《從前,有個好萊塢》(Once Upon a Time in Ho...

看見「不潔」之物:藏在衛生棉裡的法律與性別議題

公共政策.吳忻穎:03 Jan, 2020

有過留學、海外工作等旅居歐美國家經驗的人們,應該或多或少都有適應不同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的一些問題與考驗。儘管我過去曾經在德國短期進修過語言與法律課程,對於這個國家不算陌生,但日前與幾位同樣來自東亞...

民粹政治下的司法改革與司法獨立(四):反觀臺灣

公共政策.孫健智:30 Dec, 2019

司法獨立:共同法律傳統那麼,我們能從這些案例學到什麼?歐盟法上的司法獨立,與遠在太平洋西南海邊的美麗島,又有何干係?在執委會訴波蘭案的判決中,歐盟法院指出:「歐盟法建立在每個會員國與其他會員國所共享...

氣候變遷緊急狀態,台灣總統候選人政策「揮空拳」?

公共政策.蔡中岳:24 Dec, 2019

距離大選剩不到一個月,漸趨白熱的選舉激情卻沒有深化政策的論辯,甫結束的總統、副總統公辦政見發表會各說各話,交鋒處也並非政策上立場的相左,甚為可惜。但國際政治的腳步並未停下,上周剛於西班牙結束的COP...

耿一偉/《透明社會》:離開地面一寸,重啟面對他者的力量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3 Dec, 2019

(※文:耿一偉,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記得是2014年碰到一位德國來的教授,當時他送我的禮物,就是英文本的《倦怠社會》,還強調:「這本書影響非常大,在德國的戲劇顧問界,很多人都在討論這本書...

美國「香港法案」觸發蝴蝶效應,國際挺港的下一站

時事觀察.吳介聲:20 Dec, 2019

香港政府鎮壓反送中運動以及港警濫捕暴行,導致民主國家強烈反感。繼美國總統川普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香港法案」)之後,多國紛紛跟進,醞釀連署相關法案與通過挺港決議,表達對中港政府聯手鎮壓香港民...

趙家緯、顏東白/核能列為綠色轉型?莫讓核能爭議窄化歐盟綠色政綱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0 Dec, 2019

(※ 文:趙家緯,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顏東白,德國弗萊堡大學再生能源工程與管理碩士。)歐盟新任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上任11天時,公布的首項旗艦政策為「歐盟綠...

中共銳實力步步逼近,促使北約與美國加強合作?

時事觀察.吳介聲:18 Dec, 2019

中共的銳實力擴張促使北約積極動身,與美國加強戰略合作。本月初,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簡稱「北約」)會員國在倫敦舉行70週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