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教育

的結果:共找到 2450筆 約 0秒

關於水中自救的迷思:為什麼溺水時不適合水母漂?

公共政策.張景泓:27 Sep, 2021

今(2021)年因為疫情影響,國人鮮少有機會在連假出門,因此在夏天最後結束前、疫情較為和緩後的中秋連假,各地景點都出現大批觀光人潮,海邊也出現許多戲水的民眾。在中秋連假的第三天,發生了兩起海邊意外。...

移走第三座大山?中共恐加速整治中國醫療產業

時事觀察.吳介聲:23 Sep, 2021

近期中共積極整頓數位科技業、補教業和演藝圈,眾家房企巨頭亦紛傳債務危機,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多次強調「共同富裕」,而教育、房地產和醫療等產業過度資本化,早因造成生活重擔而被批評為民生經濟的「三座大山」,...

闖關成功的德州反墮胎法(上):女性的身體是「眾人之事」?

時事觀察.V太太:23 Sep, 2021

美國德州於今(2021)年5月通過了新的反墮胎法案,將懷孕六週後的人工流產手術視為非法,即使是因為強暴或亂倫而導致的懷孕也不例外。法案於9月1日起正式生效,德州境內進行人工流產手術的診所雖持續提供服...

笹沼俊暁/日本防疫政策的失敗與大日本帝國的亡靈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20 Sep, 2021

若要探討戰後日本,那麼不能不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談起。近來,我在網路上屢次看到許多日本網友表示:在COVID-19疫情日益嚴重的情況之下,即便不僅日本國內,世界各國的專家都發出警告,日本政府卻還一意孤行...

趙君朔/重返毛澤東老路:習近平的下一步?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20 Sep, 2021

7月以來習近平一連串打壓科技巨頭和藝人的大動作,加上上周眾多官煤轉發一篇由左派媒體人李光滿充滿文革式語言題為〈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一場深刻的變革正在進行〉的文章,這讓關心對岸發展的人不禁懷疑,習近平是...

洪敏隆/誰來支持寄養家庭:主要照顧者卻領不到防疫津貼?

社會文化.Right Plus 多多益善:15 Sep, 2021

住在新北的五歲小女孩琪琪(化名)是曾遭家暴的個案,媽媽再婚後,琪琪與媽媽來到「新家」,卻因為遭到繼父不當對待,而被安置住進寄養家庭。今年6月13日,琪琪得了腸胃型感冒,寄養家庭的父母趕緊將她送醫,卻...

顏敏如/中國的審查之手:從瑞士一名遭除學籍的博士生談起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15 Sep, 2021

2021年8月上旬,幾個台灣媒體不約而同或編譯或節錄地報導一則消息,那就是瑞士聖加侖大學(HSG, Hochschule St. Gallen)的一名博士生,由於他在社交媒體推特(twitter)上...

莊馥嘉/《倒楣性愛和瘋狂A片》:原來關於性與極權的都市傳說是真的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4 Sep, 2021

(※ 文:莊馥嘉,“Ich würde seelisch Astronautin werden.” 「我想精神上地成為太空人。」)早在《倒楣性愛和瘋狂A片》(Bad Luck Banging or ...

陳方隅/中美關係已經回不去了——讀沈大偉《中美爭霸》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3 Sep, 2021

(※ 文:陳方隅,「美國台灣觀測站」及「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美國和中國之間長期以來的「交往關係」已經轉為「競爭關係」,在許多區域和領域都展現出愈來愈直接的對抗趨勢。《中...

非關雙減與生育率,中共為何打擊補教業?

時事觀察.吳介聲:10 Sep, 2021

7月底中共當局發出「雙減」通知,對中國補教業者痛下重手,要求改註冊為非營利機構,並且不再核發營業執照、不得進行資本化運作等措施。此政策讓以往獲利豐厚的中國補教業幾乎一夕垮台。中共為何突然整治補教業?...

「郊山之王」劍龍稜何去何從?一段繩與人的故事

社會文化.城市山人:10 Sep, 2021

新北市瑞芳區有一條全台知名的郊山路線,其名為「劍龍稜」,因岩石曝露的稜線遠觀參差不齊而得名。但大家口中所稱的「郊山之王」,其實過去兩年內就傳出26起事故,是位居全台第四名的「郊山山難之王」,更是政府...

吳冠緯/創造台人的言語也算是一大使命:台灣哲學家選讀——洪耀勳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11 Sep, 2021

沒有言語則沒有思想,沒有思想則沒有批判,沒有批判則不能達到事物的真相。──洪耀勳(1903-1986)近年來,台灣的本土語言運動方興未艾。不論是藝術文化,抑或是哲學思想,儘管仍因某些偏狹見識制限,但...

謝以萱/異數的電影,電影的藝術:北影國際新導演競賽的實驗與叩問

社會文化.台北電影節:09 Sep, 2021

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是台灣唯一專門引介國際新銳導演給觀眾的長片競賽(拍攝第一部或第二部長片者),每年會從近五百部投件的影片中,由初選小組挑選12部來自國內外的長片,呈現給台灣的觀眾。今年這分別...

亡國危機中的三著險棋:張亞中主席和國民黨的「第三次清黨」

社會文化.林運鴻:07 Sep, 2021

今年的國民黨黨主席競選,媒體與藍營支持者都把焦點放在江啟臣與朱立倫的雙雄對決。江有現任優勢,朱有地方人脈,這種觀點無可厚非,但我們也別忘記,韓國瑜崛起給我們的最大啟示——非典型政治路線才是內憂外患時...

陳姝蓉/失控行為背後的失衡系統——從成大醫院體外循環師案件談起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06 Sep, 2021

三年前,一位在醫院工作的體外循環師,因為覺得受到同事排擠,在手術中拿刀攻擊了他的同事。這位體外循環師後來主動向警察自首,並且在今年8月12日被判處兩年十個月的有期徒刑定讞,不得上訴。聽到這樣的描述,...

《斯卡羅》的真實與虛構?被埋沒的台灣,與當代多方詮釋

社會文化.顏瑞霆:06 Sep, 2021

近期公視史詩大劇《斯卡羅》上映,受到熱烈關注與迴響。本劇改編自陳耀昌的小說《傀儡花》,內容以真實歷史事件「羅妹號事件」為藍本,講述1867年台灣與世界接軌所引發的衝突、族群認同等問題。羅妹號事件的發...

林凱衡/《失去青春的孩子》:建教生為何成為賤價生?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01 Sep, 2021

(※ 文:林凱衡,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台灣勞動者協會理事。)《失去青春的孩子:美髮建教生的圓夢與碎夢》一書,寫的是一群年輕人,在高中階段就已經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職場工作與接受職業訓練的故事。他...

呂琪昌/德國工匠精神與台灣戰後現代主義的展現——有章藝術博物館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1 Sep, 2021

(※ 文:呂琪昌,台藝大工藝設計學系教授。)在文資提報新事證的研商會議上,一位台灣古建築界的重量級大老對於有章藝術博物館給予高度的肯定。他說:「很多細節都顯示這是一個很有水準、見過世面的設計。從外觀...

溺水理解的認知差異:如何調整台灣游泳教育政策?

公共政策.張景泓:31 Aug, 2021

夏天來臨,最近知名的水域玩家YouTuber小飛在Facebook發佈了一支於去年拍攝的「溺水認知」的分析影片。該影片的資料來源是小飛將我國主計總處、衛生福利部以及消防協會的相關資料寄給美國公共衛生...

朱家安/反動的修辭小習作:剖析三種日常的謬誤說法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7 Aug, 2021

人類的思考和溝通,有一大部分是關於未來該如何。就算不談「該廢除死刑嗎?」這種嚴肅話題,「宵夜要吃什麼?」、「(在電玩的脈絡裡)怎樣才能通關?」這些日常話題也都是這類。假設我們在討論時先有了慣常做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