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的結果:共找到 2450筆 約 0秒
李尚仁/封城之爭再起?歐美第二波疫情的政治與科學爭論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05 Oct, 2020當2020年春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在歐美陸各國陸續引起嚴重疫情之後,學界與媒體就開始討論所謂「第二波疫情」的威脅。因為一般呼吸道病毒的流行在溫度較高的夏天會消沉,到秋冬則升高,C...

王宏恩/後疫情總統大選:美中衝突或互利?選民怎麼看中國?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05 Oct, 2020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僅剩一個月,川普與拜登也在各個議題上針鋒相對。川普總統在競選過程中多次批判中國,在今年年中開始因為疫情逐漸加大對中國的批判,進而在國防、科技、人權等議題上也增加對中國的指責,力道與...

黃馨儀/從被動投票到參與改變:《我們與惡的距離》未完成的改編現場
社會文化.表演藝術評論台:30 Sep, 2020演出:故事工廠時間:2020/09/11 19:30地點:城市舞台(※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於2019年春天上映便引發熱烈迴響,以深刻的劇情帶入對死刑、精神疾病患者等案件的...

「有毒」的毒品查緝政策(五):被績效牽鼻子走,焉能「安居」?
公共政策.吳忻穎:28 Sep, 2020我國的緝毒政策、立法取向,長期以來受到媒體與輿論影響,形成一種「專家反而被民粹牽著鼻子走」的奇觀,在偵查領域,也造成了各種弊端,因此為不少學者、實務工作者所詬病。我國毒品政策與社會問題間的關聯性議題...

百公斤的難題:台灣不需更多神人揹工,而是山域運補直升機
社會文化.城市山人:28 Sep, 2020去年10月,行政院長蘇貞昌帶頭宣布「山林解禁」政策,五大主軸之一即是改善全台112處主要山區行動通訊,以利偏遠山區之求援與通聯。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是主責的單位,但負責將沉重建材、裝置揹運上...

侍建宇/內蒙語言政策爭議:中國為何禁用蒙古語教學?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26 Sep, 20202020年8月,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發布政策命令:蒙古族中小學的三門科目;也就是「語文與文學(語言)」、「道德與法律(政治)」和「歷史」,在9月開學後轉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也就是漢語或普通話)」進行教...

黨領導一切:中共發布民企統戰文件,「國進民退」已成定局?
時事觀察.賀軍:24 Sep, 20209月15日中共《新華社》報導對中國民營企業的統戰文件,要求所有民營經濟業者必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應與「黨」保持高度一致。 值得關注的是,《新華社》指出這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共首次針對民營...

《國王與國王》是不當教材?別讓性平教育變成「國王的新衣」
公共政策.王子榮:23 Sep, 2020世間無奇不有,但台灣怪事特別多,最近一本作為校園閱讀推薦的繪本竟然引起軒然大波?本來9月是開學季節,校園裡裡外外都忙得炸鍋,教育部作為主管機關,也緊鑼密鼓為新學年的「小學推動新生閱讀推廣計畫」推出書...

林斯諺/猴子或機器人,都可以是百萬暢銷小說家?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23 Sep, 2020小說家是一個成功就賺到翻、失敗就餓到死的神奇職業。我們耳熟能詳的小說家通常屬於前者,例如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丹・布朗(Dan Brown)或東野圭吾。這些暢銷小說家除...

林昱瑄/大學女教師可兼顧家庭工作?19位學術媽媽的真實日常
公共政策.女科技人:23 Sep, 2020對於育有小孩的大學女性教師,一般人很容易有兩種極端的刻板印象。一種來自局外人,認為這些學術媽媽在大學任教,無論社會地位或薪水都不錯,又享有彈性工時/地點的優點,可以輕鬆兼顧家庭和工作,完全是人生勝利...

一場以動物為名義的人類戰爭:犯罪紀錄片《虎王》為何惹議?
社會文化.林運鴻:22 Sep, 2020今年疫情高峰期間,Netflix上架了紀錄片影集《虎王》(Tiger King: Murder, Mayhem and Madness)。本片在歐美地區引起極大轟動,是Netflix營運以來最受歡迎...

美國成最大贏家?科索沃與塞爾維亞的「經濟協議」行得通嗎?
時事觀察.徐子軒:22 Sep, 20209月初,華府迎來兩位大西洋彼岸的稀客——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Aleksandar Vučić)和甫上任的科索沃總理霍蒂(Avdullah Hoti)——進行三方峰會。眾所皆知,塞爾維亞視科索沃為祖國...

萬能政府與管制思維下,戶外活動安全教育的再思考
公共政策.王价巨:21 Sep, 2020河床上紮營、穿拖鞋登百岳、颱風天登山、觀浪、瘋狗浪捲走釣客……,近來非常多與戶外活動安全相關的意外事故或執意妄為的冒險事件,這些都屬於安全教育的範疇。有些人導向開放山林政策的錯誤;山林開放後,上半年...

立牌禁止非治本之道:武界壩4死事件後,談溪床紮營風險判斷
公共政策.張景泓:21 Sep, 20209月13日,來自台中市的兩個家庭共六人一同前往南投縣仁愛鄉武界栗栖溪河床露營,凌晨4時上游的武界壩因機械故障放水導致溪水暴漲,兩家人帳篷遭沖走,除其中一名賴姓男子自行游上岸,而一名胡姓女子則因睡在車...

黃俊銘/理想與困頓的避難所:30歲的台灣絃樂團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18 Sep, 2020台灣絃樂團(以下簡稱台絃)是樂界公認最出色的民間樂團之一。這個樂團即將度過30歲生日,他們的存在本身,即是台灣社會的奇蹟。1980年代留學比利時布魯塞爾音樂院的小提琴家鄭斯鈞,在一次聆聽羅馬音樂院演...

武界壩4死悲劇:國賠與究責外,如何預防憾事再次發生?
社會文化.城市山人:16 Sep, 2020歐洲文藝復興先驅但丁(Dante)以《神曲》(Divine Comedy)一作流傳後世,第一部「地獄」講述主角跟隨嚮導維吉爾(Virgil)遊覽地獄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話,莫過於地獄之門上面的銘...

紅葉52年:將錯就錯的悲劇,造就台日少棒養成的分歧點(下)
社會文化.鄭仲嵐:16 Sep, 20201968年,對於台灣少棒來說可是重大轉捩點。當時紅葉少棒隊以7比0擊敗訪台的關西代表隊,隨後在台灣掀起少棒組隊熱潮。而當年12歲的神田剛志,則是來台的關西代表隊成員之一。原先隸屬小鷹少棒隊的他,在威...

黃世孟/社會住宅作為「渡橋」:物業管理如何確保橋上人流暢通?
公共政策.OURs 都市改革組織:15 Sep, 20202010年8月,因應高房價造成的社經弱勢居住問題,多個民間團體組成「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展開倡議,迄今已邁入第十年。一路走來,台灣從對社會住宅完全陌生到如今「8年20萬戶」的興辦目標,社會住宅運動灘頭...

許家豪/逐網路而居:疫病與資訊時代,「數位遊民」已不是空想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5 Sep, 2020(※ 文:許家豪,愛沙尼亞數位公民,現居德國。)數位遊民(digital nomad)意指沒有固定工作及居住地點,靠著一台筆記型電腦跟手機遠端工作賺取獲利,在許多城市、國家不斷流動的一群自由的工作者...

教育該服務國家或國民?從「歷史課綱」爭議思考台灣人文教育
社會文化.林運鴻:14 Sep, 2020近日有媒體報導,根據108課綱,「歷史教育」變得面目全非。八年級的「中國史」被改為「東亞史」,課本也不再提三國、魏晉南北朝。依照慣例,許多保守派的名嘴、藝人、教師再次對此怒火填膺,他們認為這樣的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