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公斤的難題:台灣不需更多神人揹工,而是山域運補直升機 | 城市山人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百公斤的難題:台灣不需更多神人揹工,而是山域運補直升機

去年10月,行政院長蘇貞昌帶頭宣布「山林解禁」政策,五大主軸之一即是改善全台112處主要山區行動通訊,以利偏遠山區之求援與通聯。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是主責的單位,但負責將沉重建材、裝置揹運上山則多為原住民揹工。

日前,NCC和林務局預計在嘉明湖的向陽名樹附近架設基地台,其中最重要的發電機因無法拆卸組裝,因此需由揹工將重達100公斤的發電機揹負上山。100公斤的重量,對一般人來說,就連在平地揹起走路都不可思議,但一位勇猛的協作「比勇」卻獨力完成任務,經媒體報導後引發民眾讚嘆不已。

類似的新聞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2018年道上就廣發「英雄帖」,徵求猛士從排雲山莊揹負重達75公斤的廢電池下山,引發廣泛討論。當時即有骨科醫師表示,膝關節會在負重下山時承受可觀壓力,未經訓練切勿嘗試,長期下來也易導致髕骨股骨症候群、肌腱炎、急性踝關節扭傷、退化性膝關節炎等膝部傷害。雖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最後接下重任者也非泛泛之輩,但還是不免令人擔心這些山域工作者的長期身體健康。

嘉明湖步道上的向陽名樹。 圖/鳴人堂提供
嘉明湖步道上的向陽名樹。 圖/鳴人堂提供

揹工、嚮導、廚師:高山協作員的多面向工作

由於山域是原住民族熟悉的家園,自清代開始,族人即開始承接類似任務,諸如開路、引路、修築步道、搬運重物皆在工作範圍之內。若是少了他們的強力支援,就不會有日本學者的踏查、測量隊的調查乃至國民政府遷台後的登山活動。

到了近20年間,隨著登山健行活動益發大眾化、觀光化,高山協作這一行也漸漸變成了山域的重要產業,無論是受公部門委託搬運重物,或是在山屋、營地負責煮食給客戶享用,或是連假期間縱走路線上的「重裝列車」,隨處皆可見到他們的辛勞的背影。

是隨隊行動的協作,是純運輸的揹工,還是要帶領隊伍的嚮導?他們可能在一趟行程中專司一職,而在別的行程中身兼多職,其實並無定數。我們在看待這個產業時,也應該有此認識。

神人協作「比勇」獨力完成將百公斤發電機揹上嘉明湖步道的任務。 圖/台東縣議員王文怡提供
神人協作「比勇」獨力完成將百公斤發電機揹上嘉明湖步道的任務。 圖/台東縣議員王文怡提供

是單純的雇傭,還是不仁的剝削?

就如同世界上其他高山觀光盛行,且依賴當地原住民族或居民運補的國家,如尼泊爾、坦桑尼亞、祕魯、巴基斯坦、馬來西亞等地,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這群山域工作者的健康與福利,進而形成有趣現象:最初導致剝削的消費者和旅行業者,往往也是手握改變之鑰的人們。

以尼泊爾為例,這種雇傭關係大致以早期來此地探勘的測量技師,或遠征登山隊伍為始,但真正形成產業的起始點,則是當「尼泊爾長程健行之父」吉米·羅伯斯(Jimmy Roberts)上校於1965年正式引入「長程健行」(trekking)的時候。

簡單來說,他認為長程健行可以為當時注重高海拔的登山活動帶來新的面貌,而且必須要提供健行者帳篷,並搭配負責引路的雪巴協作。同樣的概念日後不斷演化,配合市場的需求發展,於是成為我們今日所見的巨大商業服務體系,絕大多數都是圍繞著長程健行活動運行。

一名雪巴人在珠穆朗瑪峰揹運帳棚與物資上山。 圖/法新社
一名雪巴人在珠穆朗瑪峰揹運帳棚與物資上山。 圖/法新社

因此,當揹工逐漸成為國家重要產業的支柱,他們的健康與福利也被置於放大鏡下檢視。雖然我們這位原民協作揹負100公斤聽起來很驚人,但據他所言,其個人最高紀錄還可以往上推30公斤左右,幸好這一趟應該算是偶爾為之的特別任務。

然而,在旅遊旺季的尼泊爾,揹工卻素來有能揹負120公斤,一天工作超過15小時的「名聲」,除此之外還要加上粗劣的個人裝備、高度可達5,000公尺以上的海拔,以及源自不肖旅行業者的層層剝削。

1997年,一位當地揹工在山徑上起了嚴重的高山反應,但業者卻只結清他的薪資,然後打發他下山。30小時之後,這位無力自救的20歲年輕人不幸身亡,身後留下一名妻子和兩名小孩。相信聽聞如此悲劇之後,任何人都很難再送上掌聲,稱呼他們為勇士了。

那麼,為何尼泊爾等國不用直升機運補物資?答案很簡單也很殘酷,一來有氣候與海拔因素,二來它們皆是貧窮的國家,比起負擔直升機的高昂費用,當地社群和商號、旅館的經營者寧願選擇廉價勞力。即便如此,仍有許多組織正致力於改善當地揹工的勞動條件,但由於牽扯到許多政治、文化、經濟層面的問題,就算制定政策,也會因為執行困難而影響有限。

看回台灣,我們缺乏直升機嗎?直升機不是都負責吊掛負傷山友而已嗎?其實不完全正確。2013年,為玉山北峰氣象站運補的中興航空直升機發生空難,機上三人全數罹難,自此民間航空公司已無適合的直升機可供作業。另又有消息指出,2015年起山區工程材料只能依賴人力運送。

總結來說,因為出身相對弱勢的揹工普遍缺乏爭取權益的動機與手段,停止剝削與過勞的鑰匙,還是在於願意響應的國際旅行社,以及具勞動意識的消費者身上。而台灣未嘗不是如此?

2013年,中興航空直升機為玉山氣象站運補時墜毀,造成機上三人喪生。 圖/嘉義縣消防局第三大隊提供
2013年,中興航空直升機為玉山氣象站運補時墜毀,造成機上三人喪生。 圖/嘉義縣消防局第三大隊提供

協作與消費者的雙邊教育

將目光放回台灣,2012年的時候,一位名叫吳明旭的協作墜崖身亡,起初輿論多認為只是場意外事件,但事後卻發現體重僅52公斤的他,當日卻揹負了60公斤重的裝備與食糧。

自古以來,對於居住於山區的居民而言,揹負重物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一旦觀光需求大量湧入,再加上多揹多賺的誘因,我們就會目睹越來越多的傷病和殘疾,徒留山下一個個頓失經濟支柱的的家庭。不只是國外的協作關懷組織,我們台灣人也是時候捫心自問:讓高山協作為工作犧牲健康,是值得的嗎?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呢?

台灣協作最普遍的問題,就是「過重」。雖然業內有一日30公斤以內(符合尼泊爾慣例),4千元台幣的行規(各家業者或有不同),觀念偏差的山友卻可能臨時變卦,或是認為只要「秤斤論兩」加點錢就可以讓協作答應多揹。換個角度想,確實多揹多賺是周瑜打黃蓋的道理,但我們都知道這對健康來說不是長久之計,雙方都需要接受更多教育。

根據針對尼泊爾一帶的研究,常見於揹工身上的病症之一,即是關節痛和相關慢性疾病,累積久了恐使人不良於行,就連退休後務農都成問題。長期從事這一行工作的人,應該都不希望老的時候還要成為家中負擔。

2013年,揹工吳明旭墜谷身亡,其妻子(左)召開記者會要求保障揹工的勞動權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2013年,揹工吳明旭墜谷身亡,其妻子(左)召開記者會要求保障揹工的勞動權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結語

事實上,台灣的經濟狀況應該與尼泊爾、祕魯、坦桑尼亞不在同一天秤上。當先進國家如美國、加拿大、紐西蘭、日本、歐州諸國皆以直升機協助偏遠山區的運輸工作,台灣依然仰賴人力恐怕說不過去。以這起案例而言,一個政府標案竟讓揹工超重如此之多,完全是個負面示範!雖說當前確實是別無選項,但難道說未來各種過重建材與設備,也要繼續透過這種拿命換錢的方式運送上山嗎?

目前受到法規的限制,軍警直升機無法用於民間物資運送,民間也缺乏能承攬此類業務的公司,所以現階段依舊無解。如果我們都能認同這群山域工作者的生命與健康值得重視,那麼就應該敦促政府制訂更加友善的山域運輸、勞動保障等制度,避免超重情事一再發生。人力運補確實不可或缺,但長遠來看,我們也需要能吊掛過重建材與基礎設施的直升機才行。

至於協作產業未來是否能夠規範化?我認為就和國外的情況一樣,各地有各地的難題。這一行有不少工作者屬於臨時性的兼職性質,目的不外乎是在農閒或連假期間賺點外快,規範或保險對他們來說只是額外的支出和麻煩,遑論是弄成一張需要考的證照。如果要找一處開始,我們可以先嘗試定義這類工作是勞動派遣還是勞務承攬,然後探討如何改善勞動條件。目標是讓屬於弱勢的工作者一方有法律可以依靠,出了事故或爭議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保障。

未來我國數條熱門健行步道上可望出現服務型山屋,觀光化勢在必行。眾所皆知,服務型山屋的後勤系統非常重要,除了食糧、物資、排遺、垃圾的運輸(例如排遺在國外通常是匯集成一大箱再由直升機運出),尚有山屋保修作業所需之材料。既然高山運輸工作只增不減,他國山域工作者走過的荊棘之路,期許我們可以不必再走一次。

人力運補確實不可或缺,但長遠來看,台灣仍需能吊掛過重建材與基礎設施的直升機才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人力運補確實不可或缺,但長遠來看,台灣仍需能吊掛過重建材與基礎設施的直升機才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