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書評

的結果:共找到 206筆 約 0秒

陳永峰/憤怒疆界的無限擴張:這是一個憤怒的時代嗎?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1 Nov, 2019

(※ 文:陳永峰,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京都大學法學博士)在西歐的標準下,眼前的世界是一個憤怒無限擴張的時代。當宗教不再擁有比政治更高的權威,人們很快就會因為毫無邊界的自主性而驚懼。一切都處...

劉燕婷/地圖神話與中東國家的起源——讀《終局之戰》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31 Oct, 2019

(※ 文:劉燕婷,《中東研究通訊》專欄主筆,《端傳媒》特約撰稿人)1916年,英法兩國外交官大筆一揮,簽下了劃定中東勢力範圍的秘密協定,瓜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舊有版圖。法國得到了土耳其東南、伊拉克的...

趙恩潔/母親和她們的孩子背後,被遺忘的非洲史——讀《跳舞骷髏》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2 Sep, 2019

(※ 文:趙恩潔,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被邀請為這本1995年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獎得主作品撰寫導讀時,我有一些疑惑。《跳舞骷髏》作者德特威勒(Katherine Ann...

王曉丹/恐同?厭女?讀《從噁心到同理》與《這是愛女,也是厭女》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11 Sep, 2019

在社會中打滾,我們勢必難逃一個經驗,總是有人逾越專業界線,以指導性的語氣,界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讓我們湧現被教導、被指責的感受。面對這些突襲,我們經常這樣告誡自己,對方這麼專業、這麼友善,我們應該...

說故事的紀實漫畫家們——兼讀《熱帶季風》(下)

社會文化.李政亮:29 Aug, 2019

▍上篇:說故事的紀實漫畫家們——兼讀《熱帶季風》(上)流轉人生:歐洲紀實漫畫出版辰巳嘉裕的漫畫企圖與人們想像中的日本昭和經濟奇蹟對話,而在歐洲出版的幾部紀實漫畫裡,也都勾勒了二戰以來,國際局勢變動下...

說故事的紀實漫畫家們——兼讀《熱帶季風》(上)

社會文化.李政亮:29 Aug, 2019

漫畫,大家腦海裡想到的大概是或多或少都接觸過的日本漫畫。日本漫畫雖然主題繁多、漫畫家的畫風也相當多樣,儘管如此,大家對日本主流漫畫的印象似乎還是有些「日本規格」的基本印象,比方說故事情節不少是虛構的...

李茂生/《無罪的罪人》背後,先入為主的狼師想像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2 Aug, 2019

(※ 文:李茂生,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任何法律人只要看過《無罪的罪人:迷霧中的校園女童性侵案》,第一個感覺應該是不舒服,然後經回饋再回饋,終於理解了為何會感到不舒服。原來這如果是課堂上的案例...

被推定有罪的司法——讀《無罪的罪人》之後

公共政策.王子榮:21 Aug, 2019

陳昭如近期出版《無罪的罪人:迷霧中的校園女童性侵案》(下稱無罪的罪人)一書,引起筆者的關注。「無罪的罪人」主題為冤獄救援,該設定本身就充滿著衝突與故事性。從書目介紹來看,該書開宗明義地將遭判刑確定的...

何必再當想像的中國人?評《香港,鬱躁的家邦》(上)

社會文化.林運鴻:15 Jul, 2019

2017年,本業為醫生的青年民間學者徐承恩,憑藉對家鄉的真切摯愛,以及社會科學的紮實訓練,花上數年的工餘時光,完成了40萬餘言的《香港,鬱躁的家邦:本土觀點的香港源流史》(下簡稱《鬱躁家邦》)。聽出...

何必再當想像的中國人?評《香港,鬱躁的家邦》(下)

社會文化.林運鴻:15 Jul, 2019

▍上篇:何必再當想像的中國人?評《香港,鬱躁的家邦》(上)文化中國想像第四個本土敘事的關鍵面向是,如果史家意圖讓所謂「香港意識」從猶待詮釋的歷史迷霧中清晰現身,那麼,《香港,鬱躁的家邦:本土觀點的香...

張智皓/為什麼假設性問題值得回答?讀《另類時空圖書館》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03 Jul, 2019

《另類時空圖書館》一書在寫作上不是標準的學術寫作風格,但具有高度學術性,許多內容可以獨立寫成專業期刊論文。也因此,本書並不被設定為普及讀物。作者王一奇已盡量以輕鬆的筆法吸引讀者,章節安排環環相扣,且...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讀中國公益人寇延丁《親自活著》

社會文化.林吉洋:25 Jun, 2019

中國公益圈流傳一句話:「戴著鐐銬跳舞」,傳神地形容民間公益事業的困境,明知有一道無形的天花板存在,仍保持著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然而局勢每況愈下,寇延丁書寫的《親自活著》,就是另一種在強大的逆境下,...

《我們與惡的距離》:通往地獄之路,常由自命良善的人所鋪成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2 Apr, 2019

(※ 文:馬欣,作家、影評人)《我們與惡的距離》要說的不是如何分辨善惡,而是如果不睜開眼睛看清楚這個世界,人將無從善也無從惡。記得日本心理學家河合隼雄說過:「一味地『排除惡』,恐會引來更大的惡。」畢...

運動「看門道」帶我們看到什麼?——《左・外・野》評介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9 Apr, 2019

(※ 文:朱宥任,小說家)在看稿的同時,我也正一邊切到網路,像往常一樣追著棒球的相關消息。除了球賽相關資訊外,還有味全企業宣布回歸職棒籌組第五隊,周思齊和陳子豪為爭取權益提出薪資仲裁,以及遠在太平洋...

你效忠的是哪個祖國?山崎豐子的「戰爭與和平」

社會文化.李志銘:10 Apr, 2019

提及日本當代文學改編的影視化作品近年產量繁盛,單就推理小說而言,現今中生代作家當以東野圭吾(1958- )為最,而老一輩作家則以松本清張(1909-1992)為翹楚(其代表作《砂之器》已被六度搬上大...

莊勝涵/小說家筆下的首爾都更慘案——訪《少數意見》作者孫亞瀾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18 Mar, 2019

採訪當天,孫亞瀾頂著一頭捲髮,露出爽朗而不顯緊張的微笑;陳雨航則主動伸出手,用像是初次參與新書座談會的愉悅口吻說:「終於看到本人了。」 會面前,陳雨航對孫亞瀾的認識僅限於《少數意見》封面摺口的作者簡...

何處沾染紅塵——林清玄的報導文學和電影因緣

社會文化.李志銘:18 Mar, 2019

年初驀然從臉書上得知作家林清玄遠行辭世之訊,我雖不曾沉迷於他最富盛名的那些佛系散文,倒是隱隱懷念起在他成名以前的寥寥少作。憶及多年前就讀研究所期間,因苦惱於尋找論文寫作題材,而徘徊故紙堆中的那段日子...

讓時間為山說話:讀《心向群山》再探台灣登山

公共政策.雪羊:07 Mar, 2019

花了近二週,我才把《心向群山》讀完,不只是因為它龐大的資訊量,更在於它是一本需要想像、咀嚼、緩慢品嚐的書。如同吳明益老師在序言中所述,「成為時間之山上的攀爬者」,讀這本書,就是在爬一座大山。如果你想...

陳默安/以身體連結創作,以書寫拒絕時間——訪《青蚨子》作者連明偉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29 Jan, 2019

這大概是心跳率最高的一場採訪。 雨彷彿隨時落下的陰天,從頭城火車站經過一整片海,來到外澳濱海公路旁的屋子。大卡車呼嘯而過,屋簷下停著一部機車,鞋櫃裡放著一雙拖鞋。連明偉穿著羽絨外套和短褲開門探出頭來...

陳文琳/生態學的故事沒有結局——讀《意外的守護者》反思公民科學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22 Jan, 2019

每年9到10月間,臺灣西部的出海口,會陸續飛來一群被稱作烏面抐桮(黑面琵鷺)的侯鳥準備渡冬。黑面琵鷺覓食、交配以及儲存回返體力的期間,來自四處的鳥友會頻繁躲在某處觀看這些侯鳥的日常。他們或是將其視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