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的結果:共找到 206筆 約 0秒
陳嘉銘/不馴服的正義——《正義與差異政治》推薦序
公共政策.菜市場政治學:05 Oct, 2017▎前言美國政治哲學家艾莉斯.楊(Iris Marion Young)的名著《正義與差異政治》出了中譯本!艾莉斯是作者在芝加哥大學政治系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過了十年,隨著我閱讀和思考地圖的成長,我對她...

謊言背後——世越號事件的新舊價值衝突
世界脈動.何撒娜:22 Sep, 2017(※ 本文為《謊言: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潛水員的告白》一書推薦序,時報文化授權刊載。)二○一四年四月十六日,這一天在韓國歷史中將永不會被遺忘。這天發生的世越號沉船事件重創韓國社會,而至今人們仍在追尋事...

有嘴巴的潛水員——讀世越號事件改編小說《謊言》
編輯室.編輯室:27 Sep, 2017(※ 本文為《謊言: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潛水員的告白》一書推薦序,時報文化授權刊載。)沉默只會鼓舞折磨者,不是被折磨的人。這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埃利.維瑟爾(Elie Wiesel)在一九八六年的頒獎典...

黃宗慧/從母鹿到母豬:化人主義,行不行?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04 Aug, 2017今年初,一張據稱得到年度最佳照片獎的獵豹獵食照曾在臉書上被大量轉發,並搭配了以下的描述文字:2016年最佳照片獎~(如果…你能承受這樣的痛苦、偉大的母愛,再點進來看)然而攝影者卻陷入了抑鬱不能自拔,...

我們為何成為貓奴:我們愛的是貓,還是那個愛上貓的自己?
公共政策.顏聖紘:07 Jul, 2017(※ 本文為《我們為何成為貓奴?這群食肉動物不僅佔領沙發,更要接管世界》一書導讀專文。)在歷史上,與人類發生長遠關係的動物有數十種之多。一般人馬上能想到的大概就是各式各樣的經濟動物、勞役動物,還有伴...

黃宗慧/看海豚表演可以讓人們對動物負責嗎?——談親生命性的意義與侷限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13 Jun, 2017隨著暑期旅遊旺季的來臨,號稱可以帶領遊客親近大自然的促銷行程也越來越常出現在平面或電子媒體上,觀看海豚表演、騎大象、與無尾熊合照……,都被包裝成老少咸宜、甚至特別適合親子參與的活動,此類廣告也總是能...

你的CP值,他的血汗:如何反制跨國企業的外包災難?
公共政策.張烽益:31 May, 2017企業因生產販售商品,為了賺取利潤而降低成本,是一種生物本能,若能將生產風險轉嫁給他人承擔,而又不影響銷售的話,那更是何樂而不為?這就是外包的開始。企業將部分業務外包他人,這個他人通常都在一定的可追蹤...

若不能承認傷害,何來修復可能?《不再沈默》是一本求生指南
社會文化.吳曉樂:23 Feb, 2017在〈不可能的受害者?——當男性遇到性騷擾/性暴力〉一文中,討論過男性也可能是性侵受害者,卻常常因為社會上的性別刻板印象而無法被看見或是說出自己的經歷。今天我們想要邀請大家一起來閱讀一個真實的故事——...

黃宗潔/保留所有可怖之物:如何與為何讀《當蟑螂不再是敵人》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23 Feb, 2017格里高爾.薩姆沙(Gregor Samsa)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一隻蟲,這是卡夫卡《變形記》中的經典開場。如果認真探究這隻蟲究竟是什麼蟲,不只違背了卡夫卡的本意——他千叮萬囑封面不可以畫出任何實際...

當代工人的知識生產——讀《做工的人》
社會文化.顧玉玲:15 Feb, 2017營造工地多半由鐵皮高牆圍住,所有的勞作與髒汙被一舉隔離、遮掩在牆的那一頭,看不見,也不給看。待拆牆亮相時,打地基綁鋼筋砌泥作拉水電鋸木作刷油漆清廢料的勞動者們,恆常是隱身未現的。那些拓寬拔高的反光磚...

陳冠廷/中文世界最特別的政治哲學入門書:評周保松編《政治哲學對話錄》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23 Dec, 2016前言做為研究生助理,我的工作之一是協助老師蒐集上課用的文獻,整理之後供修課的同學閱讀。因此,除了蒐羅自己論文所使用的文獻外,平常也習慣留意有沒有適合的入門文獻。而香港中文大學的周保松教授所編撰的這本...

挖開戰後處置的地雷:拆彈少年 Under Sandet
社會文化.海東青:24 Nov, 2016日正當中。荒涼的沙灘上,一群軍人渾身沙塵,小心翼翼地匍匐前進。但他們不找掩護——這不是諾曼第,沒有來自高灘地堡的砲火;他們不戴緊鋼盔,手中沒有步槍——那裡沒有敵軍。他們匍匐前進,拿著手中的長棍,規律...

《野溪怎麼了?》——期待回復河川生命力的生態復育工程
公共政策.廖桂賢:05 Oct, 2016我還記得,去年,當我在網路上看到莊詠婷的得獎繪本《野溪整形記》時的驚豔和感動。因為,終於,有一本讀物,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讓孩子了解野溪整治工程的破壞性,並體認溪流是有生命的。另一方...

陳冠廷/動情的說理:毒品修法爭議中的情與理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12 Aug, 2016前言最近,毒品管制問題備受討論。朱學恆發現顧立雄立委要推動一個關於毒品的修法,按顧立雄希望,能在刑罰處置階段前先透過醫療方式介入並取得成效。朱學恆認為這是完全棄守毒品管制、「毒品的除罪化」,並憤怒譴...

掀起完美家庭不安的《絕歌》——犯下日本連續兒童殺傷事件前少年A的自傳
時事觀察.WaCow:14 Jun, 2016得從封面說起。 這本書在台上市的命運多舛:小燈泡事件尚未讓社會回神,加上香港誠品一本描寫犯案過程的小說未限制年齡購買的爭議作法,讓恐懼再度於群組裡擴散發酵。「絕歌」是否在台現身,讓出版社陷入兩難,上...

如果這是一場不會贏的遊戲:讀《英雄:大屠殺、自殺與現代人精神困境》
社會文化.朱宥勳:11 May, 2016一開始的時候,我並不覺得《英雄:大屠殺、自殺與現代人精神困境》會是一本跟我切身相關的書——當然,它討論的是我感興趣的話題,身在「隨機殺人事件」不斷出現的台灣,這本書從近年全世界發生的「大屠殺」(也就...

為父親做的最後一件事──讀《天堂計劃》
社會文化.陳又津:03 Nov, 2015決定把你送往天堂,是我能為你做的最後一件事。作者艾曼紐.貝爾南今年五十九歲,《天堂計劃:陪父親走向安樂死的一段路》是她以親身經歷寫成的小說。貝爾南老先生,以前最喜歡看電影、參加開幕式、音樂會、上館子...

直木賞作品:東山彰良《流》──活在台灣,那些「移民」外省人的故事
世界脈動.野島剛:30 Oct, 2015日本文學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直木賞,不知道為什麼,和台灣甚是有緣。歷史上來自台灣,而且奪下直木賞的作家,有1955年以《香港》獲獎的邱永漢,以及1968年《青玉獅子香爐》的陳舜臣。日後,這兩位作家在...

別管養生了,先想想送死吧——讀《失控的照護》
社會文化.陳又津:15 Sep, 20152010年,台灣總生育率跌破1%。2016年,台灣老人數達311萬,將第一次超越小孩數。家庭照護者當中,每五個就有一個罹患憂鬱症,65%有憂鬱傾向。文玲從小住台北信義區,23歲的時候,大學剛畢業進入...

陳冠廷/如何在道德觀的衝突中建立對話、解決爭議?《道德部落》書評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21 Aug, 2015人們常說,現代世界是個多元社會,這世間存在著許多的價值觀和道德立場,而它們彼此之間可能有很大的不同、甚至相互衝突。有些人可能認為,人類對於這些衝突無能為力,因為彼此道德立場、價值觀的差異太大,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