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官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檢察官

的結果:共找到 513筆 約 0秒

古有皇帝使騎捕,今有彰化逮捕之亂——警察「假摔」的非法執法危機

公共政策.吳忻穎:19 Apr, 2021

21世紀民主自由法治國的台灣,在今年3月31日的一則判決中出現這樣的內容:被告得知總統於民國108年11月10日上午至彰化縣員林市之行程……隨身攜帶汽笛喇叭至……總統車隊返程路線等候欲按鳴汽笛喇叭陳...

太魯閣號事故的媒體輿論:網路和報導如何「獵巫」與「造神」?

公共政策.吳忻穎:12 Apr, 2021

4月2日發生的太魯閣號事故,造成許多人員傷亡的悲劇,由於該起工安事故涉及過失致死等刑事責任之追究,因此第一時間檢方依法指揮警方展開偵查。在檢警調查期間,我國媒體與網紅、社群粉專也沒有閒著,扮演起「鍵...

正義何以被扭曲?法律人「信念與實踐的距離」

公共政策.吳忻穎:08 Apr, 2021

拙作《扭曲的正義:檢察官面對的殘酷真相,走向崩潰的檢警與媒體》在3月初出版以來,受到各界先進的關注並提出實務經驗的分享與反思。頃聞法律與傳播學院的幾位教授不約而同地與學弟妹們在課堂、課後或臉書分享與...

精神疾病誰說了算?當罪犯可能是病患,「緊急監護」不是最佳解答

公共政策.劉潤謙:01 Apr, 2021

近年來數起精神病患傷人或是殺人事件,不但造成社會及民眾恐慌,更凸顯目前社會安全網對於精神病患者未規則治療造成病情不穩定而衍伸的各種犯罪行為,缺乏相關因應策略。故司法院在109年12月28日通過《刑事...

警局天花板藏了什麼?槍枝毒品老鼠屎,與空有其表的「管考」

公共政策.吳忻穎:30 Mar, 2021

日前警界傳出一起「新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天花板搜出槍毒」的離奇事件,據報載,該事件乃警方內部調查,該大隊去年底承辦竹聯幫寶和會組織案,丟失名錶案而意外發現的「案外案」。原本警方是要追查失蹤的名...

陳信儒、陳亮甫/醫病關係惡化或改善?統計數據下「醫療暴力」的現狀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25 Mar, 2021

2020年8月,一位台北榮總的住院病患不滿值班醫師的醫療處置,在院內追打醫師甚至舉起椅子破窗,醫院不得不報警處理,孰料警察約談該名施暴者後,並無法拘留或遏止他的行徑,病患再次返回醫院尋仇。同年9月,...

吳沛恆/在Clubhouse當DJ?爆紅平台該面對的著作權課題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22 Mar, 2021

請你閉上眼睛仔細想想,在2020這波疫情當中,異軍突起的平台第一個會想到什麼?嗯,回答Pornhub的請去牆角跪算盤。大部分的人直接聯想到的,是因為社交距離或在家工作而需用的即時語音系統,摒除像是老...

政治凌駕專業:高雄槍擊案後,地方首長「指揮」檢察官辦案?

公共政策.吳忻穎:17 Mar, 2021

日前高雄一起離婚夫妻的糾紛事件引發槍擊案,在媒體與網友的渲染之下,據報載,有民意代表出言嘲弄:「難道高雄只剩我沒有槍?」將事件往「政治化」的藍綠鬥爭發展。對此,高雄市長回應,由高雄市警察局協同警政署...

滿懷抱負的檢察官,為何最後選擇出走?讀吳忻穎《扭曲的正義》

公共政策.司法流言終結者:16 Mar, 2021

近日聯經出版的《扭曲的正義:檢察官面對的殘酷真相,走向崩潰的檢警與媒體》一書,是作者吳忻穎記錄她在澎湖及新北地檢署擔任檢察官3年9個月檢察官旅程的作品。書中記錄吳忻穎親眼所見檢方、警方、媒體之間的三...

陳亮甫/醫護現場的恐懼:台灣「醫療暴力」為何發生?如何解套?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11 Mar, 2021

醫療暴力已成常態,成為每一位臨床工作者揮之不去的夢魘,無論是直接帶來物理傷害的肢體暴力,或是帶有威脅、辱罵意味的言語暴力,短期影響工作流程,中斷治療計劃而令病人蒙受無法預料的傷害,長期來講,任何形式...

吳曉樂/《扭曲的正義》:辨認司法體系的破損,尋求修復的契機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1 Mar, 2021

(※ 文:吳曉樂,作家。)看似一帆風順,她卻遞出了辭呈如同吳忻穎的自述,以同儕眼光來看,她不折不扣是法律系的勝利組,不但年紀輕輕就實現了三榜制霸(考上律師、司法官及法研所),又依循《刑事訴訟法》的啟...

「線上立破」的績效目標,是打擊犯罪還是製造犯罪?

公共政策.吳忻穎:10 Mar, 2021

日前一則報導指出,有名通緝犯(下稱L)主動向台中某派出所投案,受理投案的警員(下稱P),為了拿到「線上立破」的績效敘獎,竟製作一系列內容不實的公文書,謊稱是自己巡邏時查獲,最後被台中地檢署檢察官識破...

校園裡的大審判家:為國民法官熱身?模擬法庭的法普意義

公共政策.王子榮:25 Feb, 2021

司法院推動校園裡的國民法官模擬法庭,預計今年可以突破300場次,這個數字有其里程碑的意義。打從司法院校園模擬法庭推出後,為何讓老師申請絡繹不絕?這個活動的內容是什麼?走入校園的意義在哪裡?同學們為何...

檢仔聊齋(十六):辭職治百病?離開不是逃兵,是換方法改變體制

公共政策.吳忻穎:24 Feb, 2021

今年跨年連假過後,一位在新北地檢擔任檢察官的同學、也是我過去的同僚,在2021年開工第一天的工作中,在破落的辦公環境與被龐大案件量壓垮的挫敗感中,忿忿地在深夜裡寫下一段文字:這份工作就是,做牛做馬3...

法律人,你為什麼討人厭?從「法律人不受歡迎」的德國觀點出發

公共政策.高慧玲:04 Feb, 2021

法律人特質:通俗看法110學年的大學學測剛於不久前結束,緊接著就是按照學測成績,參加大學甄選入學,前往夢想就讀的大學科系面試。筆者中年改行,進入法學院以來,每到這個時候,在臉書河道上固定出現法律系老...

為何醜聞連環爆?法律人「職業倫理」實踐上的人性考驗

公共政策.吳忻穎:03 Feb, 2021

這一個月來國內有不少法律從業人員職業操守的負面新聞,除了嚴重影響民眾對於司法人員的觀感以外,也在法律人的圈子裡——不論是正在從事司法工作的執業人員、或是在學就讀法律系的學子——投下重創尊嚴的震撼彈。...

富豪宴與高級襯衫:翁茂鍾的「死亡筆記本」可信嗎?

公共政策.張淵森:27 Jan, 2021

近日報導富商翁茂鍾的27本筆記本中紀錄了長年與司法院、檢、警、調高層吃飯、送襯衫、送補品,甚至與承審法官接觸的事件,引發各界批判。去年9月,監察院提出調查報告,日前司法院及法務部只公布40人調查結果...

唐玥/司法官東西軍:踏上法律之路,先了解法官、檢察官差在哪?

公共政策.司法 x 對話:12 Jan, 2021

曾經在某司法醫療新聞下看到有趣留言,A留言「判醫療案件的法官應該去醫院實習幾年再開庭」、B則回覆「你批評司法之前,有先去法院實習幾年嗎?」在你不高興、我不滿意的司法氛圍下,很多人看到新聞就先評論,實...

大官「舊部」享特權?層層函轉下,狐假虎威的官場文化

公共政策.吳忻穎:06 Jan, 2021

2020年9月,全國各地檢署都收到高檢署的函文,由於該函的附件內容左罵檢察官、右打警政機關、還不忘斥責經濟部與金管會,內容太過荒誕,因此引發不少上開機關公務人員的議論。事件起因為一名自稱為行政院長於...

為何刑事「責任年齡」不應隨民法「成年年齡」下修?

公共政策.司法流言終結者:30 Dec, 2020

日前一名大學講師於報媒上投書,內容指出民法近日修正第12條,將成年年齡從20歲下修至18歲,因此進而提出負擔刑事責任年齡也應下修的建議。但令人困惑的是,民法成年年齡的下修,必然足供刑事責任年齡下修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