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的結果:共找到 2622筆 約 0秒
中國解放軍對台的「聯合封控」:台灣與美國應對方案研析
公共政策.軍傳媒:06 Jul, 20232022年8月初,解放軍針對台灣海空域周邊進行實戰化聯合軍演,開始出現「聯合封控」與「聯合保障」等詞。依解放軍國防大學2006年《戰役學》定義:大規模、長期的行動,於海、空封鎖區域內佔據空、海與資訊...

陳宇新/餐餐三色豆、老師一直換:幼教品質怎讓家長安心?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06 Jul, 2023最近的幼兒園餵藥事件引發了論戰,各界輿論吵得沸沸揚揚。然而回到事件的本質來看,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學齡前兒童的受教權益是否受到了保障和保護?孩子們所處的學習環境是否足夠安全無虞,有助於其成長與發展?...

聲音的台灣史:布農族「祈禱小米豐收歌」與「八部合音」論述爭議(上)
社會文化.李志銘:05 Jul, 2023歷史上,台灣原住民所遭遇的殖民壓迫與音樂傳統,與近代美國黑人文化的發展頗有相通共鳴之處。就連來自台東大武山、擁有卑南族及排灣族血統的歌手胡德夫也一直認為,原住民的古謠的形式與黑人靈歌的曲式很相似:「...

大聯盟倫敦海外賽現場觀察:進軍歐洲市場的野心能美夢成真嗎?
社會文化.丁桀:04 Jul, 2023「人生能有幾次在海外觀賞美國職棒大聯盟的機會?」這是加拿大友人在某天晚間傳訊邀約的其中一條訊息,也是讓原先興趣缺缺的我決定購票前往倫敦系列戰的主因。相信每位棒球迷,或多或少都有前往美國一睹頂級職業棒...

邱宇弘/#MeToo與工會:面對性騷問題職場再集結的嘗試與想像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3 Jul, 2023(※ 文:邱宇弘,台大醫院工會秘書長、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資本社會下的宰制關係:被忽視的職場權力溫床2023年6月起台灣MeToo風波持續延燒,縱使涉及的範圍已遍佈政黨、影視、教育、社運、媒體、...

韓越攜手,共創美好未來?首爾新南向政策成敗與挑戰
時事觀察.徐子軒:30 Jun, 20236月底韓國大統領尹錫悅抵達越南進行國事訪問,隨行的是龐大商業代表團,包括三星、現代、LG、SK等財閥掌門人都在其中。這是去年韓國與越南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後,尹錫悅首次出訪越南,在雙方高峰會上,兩國...

遲來的台灣#MeToo浪潮:讓我們做一個對性暴力負責的社會
時事觀察.V太太:29 Jun, 2023▍上篇:遲來的台灣#MeToo浪潮:父權社會的養成,如何讓女性受害?自5月底至今,屬於台灣社會的MeToo浪潮仍未停歇,從政治到學術界,從媒體到文藝界,我們閱讀了一篇又一篇來自受害人的陳述。近期幾起...

民安演習將化學災害納入年度項目:台灣面臨戰時災害該如何防備?
公共政策.軍傳媒:27 Jun, 20232023年度民安演習4月中起就在全國各縣市陸續展開,今年亮點除了「美語老師」觀察員出現在各地演習現場外,另一就是多個縣市將化學災害防救列入年度演習科目。化學化工業是台灣極其重要又容易遭忽略的產業,總...

外商撤離、紅杉分拆:中國經濟困境恐比想像更慘?
時事觀察.吳介聲:26 Jun, 2023中國歐盟商會日前發表調查報告,警告由於中國經濟疫後復甦乏力,加上《反間諜法》等影響,歐商對中國市場已經喪失信心,正將在中投資以及亞洲區總部撤離中國。根據《美國之音》報導,中國歐盟商會(EU Cham...

面對脅迫式與生存式威脅的困境,台灣的戰略方向何去何從?
公共政策.軍傳媒:21 Jun, 2023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在這次發表的「2022至2023中華民國國防評估」中,內容聚焦幾個方向,但是其中還是非常關切「台灣防衛戰略」的未來走向。「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的戰略構想1982年3月,時任國防部長...

遲來的台灣#MeToo浪潮:父權社會的養成,如何讓女性受害?
時事觀察.V太太:19 Jun, 2023▍上篇:遲來的台灣#MeToo浪潮:性騷擾無關慾望,而是「權勢」自5月底一位民進黨前黨工在社群網站上的自我揭露起,從政治、學術、媒體、文化、演藝到社運界,各個產業都陸陸續續有女性(及部分男性)現身,...

#MeToo浪潮背後:害怕成性騷加害者的男性,缺乏「讀空氣」能力
編輯室.編輯室:16 Jun, 2023(※ 採訪、撰文:鄭人豪,鳴人堂編輯)編按:過去兩個禮拜裡,一個個性騷擾、性侵的受害者接連在社群平台上控訴加害者對自己的種種惡行,事件牽涉政治、學術、媒體、藝文等不同領域,掀起一波台灣的#MeToo...

「虛鳳假凰」的哀愁(上):中國同志步入形式婚姻的生命故事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3 Jun, 2023由於同直婚(按:指同性戀與異性戀的婚姻)遭到同性戀社群內部的反對,它本身可能導致一系列難以彌補的心理創傷,並且牽涉到複雜的社會倫理問題,不少同性戀者考慮以「形式婚姻」來應付父母和異性戀社會。但是,形...

#MeToo之後:從私密到公開,創傷經驗如何獲得照顧?
社會文化.曾麗心:12 Jun, 2023隨著社群媒體中愈來愈多的「#MeToo」性騷擾案件曝光,被害人分享的創痛經驗可能也會激起人們心中的不適與難受。未曾有過類似經驗者,可能震驚於加害者的不堪手法,也會擔心身邊親友可能有類似遭遇;而曾有被...

遲來的台灣#MeToo浪潮:性騷擾無關慾望,而是「權勢」
時事觀察.V太太:12 Jun, 20232017年10月,因為電影製作人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而在美國好萊塢興起,進而一度撼動美國娛樂與文化產業和社交媒體的#MeToo運動,近日似乎終於延燒到了台灣。因為熱播台劇...

王今暐/有家人就非無家可歸?無家者視角看社福基本法根本問題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08 Jun, 2023今(2023)年5月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社會福利基本法》(以下略稱「社福基本法」),是台灣社福界的大事。據衛環委員會召集委員吳玉琴所述,這部綱要式的根本大法,自1998年起歷經了25年的醞釀,始於...

李淑菁/為什麼大學不該再以成績,做為學習資格唯一判準?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07 Jun, 2023A學生誤打誤撞進到某大學科系。念了一個學期之後,感覺自己不是這個學門的料,於是決定轉系。然而,他是因為進來之後才發現自己對相關領域沒有太多興趣、不在行,第一年的成績當然不會太好看,造成他連轉系的資格...

曾玉婷/與現實脫節的《社會救助法》:三大門檻讓百萬窮人求助無門
社會文化.Right Plus 多多益善:07 Jun, 2023在臺灣,若經申請被認定為「低收入戶」,在生活、教育、醫療、居住等各方面都能取得相應的保障。然而臺灣的低收入戶審核,曾被研究公認是「全世界最嚴格的低收認定」,申請門檻太高,導致我國能取得社會福利協助的...

廖庭輝/百億房貸補貼,是政策買票還是居住正義?
公共政策.OURs 都市改革組織:06 Jun, 2023今(2023)年6月,內政部經歷了三個多月前置作業與跨部會研商,正式推出「中產以下自用住宅貸款戶支持專案」(以下簡稱「房貸補貼」),符合資格的購屋族將每戶補貼三萬元,預計補貼55萬戶,共編列165億...

曾玉婷/難以辨識的傷痛:性侵、性騷擾受害者為什麼陷入沉默?
社會文化.Right Plus 多多益善:02 Jun, 2023原編按:時值國際丹寧日(今年為4月26日),全球倡議性暴力防治、打破強暴迷思,多多益善以兩篇報導和一則圖文包,透過好幾位倖存者的心聲,釐清性暴力受害者經常不被理解的行為反應與創傷。本篇為專題第一篇,...